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熟知,对于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或双曲线,当给定两个独立条件后,便可确定标准方程.因此,椭圆或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由其离心率以及其上的一点确定.笔者对这一方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形式十分优美,并且用其处理有关涉及到椭圆或双曲线的弦的问题时,显得很方便和简捷,  相似文献   

2.
1”寻觅与追索T:我们从回顾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开始!移项,两边平方,化简得obzpb4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式子,请分别说一说,它们表示、揭示了什么?SI:①式是椭圆的定义式,它揭示了:椭国上的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2d,这一本质属性.S:③式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它具有简单、对称、和谐的特点.T:那么,②式又揭示了什么呢?我们将②式变形为④式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呢?S:④式表示椭圆上的点M(X,y)到焦.左A(C,0)与到定直线人:C一一的距离之比是常数上(a>c>0)(注意一一—·。>a,即定直线在椭圆的右面的外侧…  相似文献   

3.
椭圆     
椭圆武汉市职工医学院许虹【基本概念】椭圆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它们之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椭圆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在同一坐标轴上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分别叫做椭...  相似文献   

4.
重点: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标准方程及次标准方程(中心在(x0,y0),对称轴平行于坐标轴的圆锥曲线的方程)、几何性质;特征参数a,b,c,e,p的几何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与应用;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运动变换思想、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椭圆双曲线中通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题目:求与某椭圆(或双曲线)同焦点且过某一点的椭圆(或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常规方法通常要求出焦点,根据焦点位置设出所求圆锥曲线方程的类型,然后联立方程组求解.本文介绍一个有关椭圆与双曲线焦点的结论,使椭圆与双曲线的统一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6.
孙传平 《数学通讯》2011,(11):84-86
(2010年高考安徽卷文科数学第17题)椭圆E经过点A(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e=2/1(如图1).  相似文献   

7.
高凯 《数学通讯》2013,(Z2):65-66
题目(2010年河北省预赛题)已知椭圆C过点M(2,1),两个焦点分别为(-6~1/2,0),(6~1/2,0).O为坐标原点,平行于OM的直线l交椭圆C于不同的点A,B.(1)略;(2)证明:直线MA,MB与x轴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本题属于一道很常规的竞赛试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的方程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下面将此题推广到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8.
一道轨迹题的推广与深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道轨迹题的推广与深化张雪霖(上海宝山区顾村中学201907)本文探究解析几何教材中的一道轨迹题,旨在揭示椭圆的一些基本性质、椭圆与双曲线之间一种常见的可逆变换的实质.1问题及一般形式问题1△ABC一边的两顶点是A(-3,0)和B(3,0),另两边的...  相似文献   

9.
蔡祖才 《数学通讯》2011,(11):62-63
2011年江苏高考18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直线方程、直线的垂直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是高考命题中的亮点试题。其中(3)小问对椭圆对称性质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18题(3)作逆向及推广探究.  相似文献   

10.
对椭圆中的一类张角的最值初探江苏省灌云县中学李平龙在解析几何中关于椭圆的复习教学时,常遇如下问题:求椭圆上的动点对两焦点、长(短)轴的两端点所张的角的最值.笔者经联想、探索将其推广到较为一般的情况,并给出便于应用的结论.这类问题的一般形式是:已知P(...  相似文献   

11.
黄萍 《数学通讯》2009,(7):31-31
题目:已知椭圆M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1(~1,0),F2(1,0),P是椭圆上的一点,且PF1⊥PF2,|PF1|-|PF2|-8,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上海市TI杯高二团体赛的压轴题:已知椭圆(x-42)2 y2=1,过点M(54,0)的直线l交椭圆于点A,B,求∠AOB的大小范围.对本题我们可以推广到更一般的圆锥曲线,得到一个关于过轴上任一定点的弦的性质.下文我们只对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给出定理形式的结论.首先,我们对椭圆展开研究:设  相似文献   

13.
圆与椭圆     
在圆锥曲线中,通常都是以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大于两定点长度)的点的轨迹叫椭圆,其标准方程为x^2/a^2+y^2/b^2=1(a,b〉0)。特别地,当a=b时,椭圆的方程就成为了圆的方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圆可以看作一类特殊的“椭圆”.而且对上述椭圆方程,  相似文献   

14.
教材关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一般采用经典的距离公式法:用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将几何性质转化为代数关系,经过两次等式两边的平方、化简、整理,就可以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虽然这种方法的思路非常自然、直观,但是由于其间要经过两次平方的处理,运算量相对较大,繁杂的运算反而容易掩盖问题本质,使推导不容易掌握.现给出椭圆标准方程的其他闪亮推导.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所建立的椭圆、双曲线的统一方程为我们所熟知 ,笔者将椭圆、双曲线与直线进行类比得到它们的另外两种统一方程 ,现介绍如下 ,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椭圆、双曲线的点离式方程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y -y1 =k(x -x1 )相类比 ,可以建立由椭圆、双曲线的离心率e及其上一点P(x1 ,y1 )所确定的方程 ,这种形式的方程称为椭圆、双曲线的点离式方程 .命题 1 若点P(x1 ,y1 )是离心率为e,且中心在坐标原点 ,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 (或双曲线 )上一点 ,则(1)当焦点在x轴上时 ,方程为y2 -y21 =(e2 -1) (x2 -x21 ) ;(2 )当焦点在y…  相似文献   

16.
本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1)数学》(北师大版)第三章1.1节.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使学生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感受椭圆刻画现实世界和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步骤、标准方程中a、b、c的代数意义、标准方程.对椭圆定义与轨迹的研究和圆的定义与轨迹相呼应,通过探究,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北京高考数学文科第19题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了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第二问以证明动直线过定点为考点,重点考查用代数方法解决运动变化中的不变量的问题,突出了对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考查.本题第二问蕴含了一般性的规律,我们将本题推广到椭圆的一般情形,得到了更一般的  相似文献   

18.
卢琼  卢正明 《数学通讯》2013,(10):40-41
考题呈现 过椭圆Г:x^2/a^2+y^2/b^2=1(a〉b〉0)的右焦点F2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F1为其左焦点,已知△AF1B的周长为8,椭圆的离心率为3/2. (I)求椭圆Г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Г恒有两个交点P、Q,且满足OP⊥OQ?若存在,求出该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9.
例1(2009年山东卷理科第22题)设椭圆E:x^2/a^2+y^2/b^2=1(a〉b〉0),过M(2,√2),N(√6,1)两点,0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E的方程;(2)是否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E恒有两个交点A,B,且蕊上魂?若存在,写出该圆的方程,并求|AB|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椭圆上一动点到对称轴上一定点的最短距离问题为例 ,谈谈自己上“研究性学习课”的思路和方法 .例题 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 ,短轴两端点与右焦点 F构成正三角形 ,且椭圆上的点至 F的最短距离为 2 - 3,求此椭圆方程 .思考途径 由已知所求椭圆是中心在原点的标准方程 ,且由两端点与焦点 F构成正三角形 ,可知 a =2 b( a为半长轴长 ,b为半短轴长 ) ,设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x24 b2 y2b2 =1 ,又结合图形离 F最近的点在何处 (学生会立即回答 ,是右顶点 ) ?为什么 (转化为到相应准线的距离 ,则由图示可以看出顶点到准线的距离最短 )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