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3,22(8):47-48,F003,F004
理论上的另一进展是对相互作用中对称性和守恒量的研究.原来以为,在各种相互作用中,都有空间反射变换P、电荷共轭变换C和时间反演变换T下的不变性.不过,这只是人们抱有的一种观念,除了泡利在1955年曾在一般前提下从理论上证明了在CPT联合变换下量子场论的不变性以外,其他的都未曾在实验或理论上得到过证明.1955年,出现了所谓θ-τ之谜.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分析了以往的实验,他们发现,在弱作用中宇称守恒从来没有得到过实验的确证.因此他们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没有空间反射变换下的不变性),这样也就没有θ-τ之谜了.1957年,吴健雄领导的小组按照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建议,进行了极化原子核钴60的β衰变实验,证实宇称不守恒.随后不久,其他的弱作用实验也证实了宇称不守恒,而且C宇称也不守恒.李政道(图12,内维斯1995年,诺贝尔奖设立百年)和杨振宁(图13,马尔代夫1995年,诺贝尔奖设立百年;图14,圭亚那1995年,诺贝尔奖设立百年)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这是华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得奖,就像半世纪前詹天佑自力修建京张铁路一样,改变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生于中国的安徽省合肥市. 1956年,杨振宁和他的同事李政道预言,在诸如β衰变一类的弱相互作用中,将打破宇称守恒定律.为了验证这一设想,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实验,这些实验既能证实他们的设想,又能为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提供进一步的信息.他们的这一发现导致原子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的基础理论发生广泛的变革.由于这一贡献,杨振宁和李政道荣获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物理学中,对称性规则决定着在各种坐标转涣中物理关系的不变性,它的推论之一是,物理空间具有各向同性(即在方向上没有畸变).对称性规则的一种特…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Phys.Rev.,104(1956)254)40周年。本部尚有  相似文献   

4.
曹则贤 《物理》2008,37(1):42-44
物理学中同概念一样需要细加关注的还有物理学家的名字,毕竟物理学是和物理学家相联系的.可惜的是,除了杨振宁(C.N.Yang)、李政道(T.D. Lee)、丁肇中(C.C. Ting)等少数几个中文名字外,其他响亮的名字都来自别的国家,于是在中文语境下的物理学(实际上,别的学科也一样)就不免遇到人名翻译的问题.如何将物理学文献涉及的重要人名忠实优雅地翻译成中文名,便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振宁物理教学思想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世雄 《物理》2001,30(4):238-140
20 0 1年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设立 10 0周年 ,全世界物理学界都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庆贺这一盛事 .自 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 ,全世界的华人视他们为英雄 .他们大大提高了华人在物理学界的地位 ,乃至世界上的地位 .这一点正如杨振宁所说 :“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杨振宁先生的贡献是巨大的 ,也是多方面的 .除了他和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外 ,他和米尔斯创立的规范场理论被看作 2 0世纪与相对论、量子力学齐名的三大里程碑之一 .此外…  相似文献   

6.
 五 物理研究与下围棋杨振宁编者按:杨振宁,物理学家、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1954年与R.L.密耳斯提出杨-密耳斯场理论,1957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这里节选的一段话,原载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10月第14页),标题为编者所加.杨先生用下围棋的实例,深刻地说明从事物理学研究所遵循的方法,那就是:既要锲而不舍,又不要死钻.  相似文献   

7.
 六 汪躇昭 1981年,获西欧法语区声学家阶会荣誉奖章; 一 蔡柏龄19。3年,获巴黎市荣誉奖章; 1934年,获法国研究发阴局银质奖章;1945 iF,获法国科学院虞格大奖. 1947年,获埃梅·贝尔泰奖.七 吴健雄 二 丁赣巾1975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勋章; 1976年,与里希特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奖.1978年,获沃尔夫基金会首届奖金. 三 龚祖同 八 杨振宁 1981年,获美国福托·索尼克斯成就奖.1957年。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 李政道1985年,获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奖章. 1957年,与杨振宁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九 袁家胸 五 钱5强1972年,获美国古根海姆奖金.  相似文献   

8.
(1)1981年龚祖同教授荣获福托一素尼克斯 金质奖章后留影(2)1981年7月与杨振宁教授(3)1980年在实验室(4)1983年3月与李政道教授中国著名物理学家——龚祖同教授  相似文献   

9.
 在1930年,泡利(W.Pauli)提出中微子假说之后,反应堆中微子的研究在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56年,莱因斯(F.Reines)和柯温(C.Cowan)首次探测到反应堆发出的中微子,从实验上确认了中微子的存在,证实了泡利提出的中微子假说。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的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大多数人已经很熟悉了,但对于那个促使他们获奖的“幕后功臣”--吴健雄,很多人对她却知之甚少。吴健雄(1912.5.31 ̄1997.2.16),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在实验物理学研究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极重要的推进作用。她在实验中首次证明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推测,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曾获得除诺贝尔奖以外的很多大奖。  相似文献   

11.
 戴森(F.Dyson)17岁进剑桥大学学习数学,29岁成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物理学教授。杨振宁和李政道后来进入普林斯顿时,戴森还参与过是否聘请他们为教授的决策过程。他在物理学甚至社会科学的一些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重要贡献有电磁场的量子化和固体物理中“自旋波”的提出等等。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少见的全才。戴森先生对中国怀有良好的感情,1999年还访问过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地方。另外,他和杨振宁先生私交甚笃。因素以外,名师的指引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吴大猷先生谈人才培养和物理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大猷先生是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的老师.吴先生数十年致力于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教学.除在物理学上的丰硕建树外,对人才培养和治学之道亦有许多精辟论述,值得国内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3.
 β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子核放出一个正(或负)电子,或者吸收一个在轨道上的电子而衰变成另一种原子核。β衰变的研究对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它曾经两次冲击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一次是在查德威克发现β射线能量的连续分布以后,尼尔斯·玻尔怀疑在β衰变中能量是否仍然守恒,后来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β连续谱,“挽救”了能量守恒定律;另一次是在1956年,为了解释“θ-t”之谜,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了在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说,后来吴健雄等人通过极化60Coβ衰变实验证实了李、杨的预言。  相似文献   

14.
中子是一种基本粒子.从1932年发现中子以来,对中子的基本性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来,由于高通量反应堆及其他强中子源的出现,冷中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中子基本性质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例如,超冷中子贮存技术的成功,为实验测量中子电偶极矩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 从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以后,朗道等人又提出了宇称(P)、电荷(C)的联合守恒定理(即CP守恒),从而保证了宇称、电荷和时间(T)的联合守恒(CPT守恒).可是1964年克利斯坦森等所作的精密实验表明:当寿命约为10-8sec的中性KL0介子衰变成为两个介子时,发现…  相似文献   

15.
《物理》1989,(7)
吴健雄教授是当代杰出的物理学家,她曾多次回国,对国内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成长十分关切.她是一位深受我国物理学界尊敬和爱戴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吴健雄教授于1912年生于江苏省太仑县,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36年赴美留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她长期从事核物理学工作.1956年用60CO做了一个难度极大的实验,证实了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可能不守恒’”的假说.吴健雄教授对β衰变的一系列实验工作,特别是1963年证明的核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在物理学史上第一次由实验证实了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6.
本书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甘幼玶著,1992年第一版。 全书史料丰富,但仍以评论为主。内容包括:评述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发现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规律、记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学领域的成就、评述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理论革命性的意义、记杨振宁读书教学四十五年的生涯;最后以“杨振宁的成功之路给我们的启示”为概括。作者为理论物理教授,学识渊博,兼备向读者娓娓动听解说的热忱,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把艰深的科学问题化解为明白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知道,去年李政道、杨振宁两位教授提出了动摇宇称守恒的理论,阐明了宇称守恒定律不是一个普遍的定律。并且这个理论首次被我留美科学家吴健雄(女)副教授在实验中加以证明。在这里,我们打算简单地介绍一下吴健雄副教授所作的实验。  相似文献   

18.
一、正电子.电子。二、卢瑟福.查德威克.汤(女丹)生.李政道.杨振宁.吴健雄.三、右.右.四、A.两电阻串联时:1.在串联电路中,流过串联电路各电阻的电流强度相等,设为(?),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1956年,为了解开之谜,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宇称守恒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下可能不成立.1957年,吴健雄观测到60Coβ衰变时发射出的电子在空间中的分布是不对称.于是李、杨的理论得到了证实.是同一粒子即K0介子也得到了确认. 六十年代,K0介子给了我们许多新知识.K0介子是由下夸克和反奇异夸克组成的;而K0介子则由反下夸克和奇异夸克组成.人们发现,奇异量子数相反的态K0和K0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即存在K0-K0混合.1964年,人们发现,K0介子衰变时,CP不守恒.(C为电荷共轭,P为宇称)即粒子变成反粒子同时作空间反演,物理规律并不守恒.这是人们发现CP不…  相似文献   

20.
今年(1980年)诺贝尔奖金委员会给两位著名的美国实验物理学家菲奇(V.Fitch)和克罗宁(J·Cronin)颁发了诺贝尔奖金.这是由于他们在1964年,在美国布鲁克海文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的33 GeV质子同步加速器上做了一个当时轰动世界的实验,即他们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下,CP是不守恒的. 大家知道,物理学中,不可观察量、对称性和守恒定律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先生首先在理论上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p不守恒,即在弱相互作用中,微观世界关于空间反演对称性破坏了.这一理论被吴健雄教授等的极化Co~(60)β衰变实验所证实,即p不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