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近10年内有关核集体运动负宇称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状况,也提出了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内容。寻找Simplex 对称性。研究八极形变随转动频率的动力学过程及八极形变、分子偶极方式和电偶极巨共振同激发能与质量数的关系,以及寻找统一描述同位旋标量和同位旋矢量形变的理论框架仍是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变形的Skyrme-Hartree-Fock模型和壳模型, 对C和Ne同位素的电磁矩和电四极跃迁进行了研究, 指出了C和Ne同位素的形变具有很强的同位旋依赖关系. 计算还表明, C和Ne奇核同位素的四极矩和磁矩对组态有很明显的依赖关系, 只有依靠实验数据才能确定这些靠近滴线的原子核的基态形变. 采用同位旋相关的中心极化电荷的壳模型波函数, 再现了C和Ne偶核同位素的电四极跃迁对同位旋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洽半经典(SCSC)计算确定的基态核子分布,讨论了电模式isovector巨共振性质.特别是,我们不仅考虑了△T_3=0的模式,而且考虑了△T_3=±1模式,从而讨论了此类巨共振的同位旋性质,给出了它们的增强因子及Centroid能量的同位旋分裂.其中增强因子和HF+RPA计算结果相一致,而Centroid能量的同位旋分裂则和实验事实相近.  相似文献   

4.
利用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及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QMD)模型对中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同位旋相分比(isospinfractionation)现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同位旋相分比现象的一种静态解释.并详细分析了各种动力学因素对同位旋相分比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同位旋相分比的同位旋效应 关键词: 同位旋相分比 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 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在相对论平均场的基态上自洽的相对论无规位相近似(RRPA)理论框架下,研究稳定核和不稳定核的巨共振性质.研究了稳定核208Pb,144Sm,116Sn,90Zr,40Ca,16O和不稳定核Ca同位素链同位旋标量和同位旋矢量集体巨共振激发,并讨论了Dirac海负能核子态和矢量介子空间分量对核的巨共振性质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Dirac海负能核子态和矢量介子空间分量对同位旋标量激发有贡献,特别是对重核,而对轻核它的贡献减弱,对于同位旋矢量激发的贡献可忽略.几组常用的相对论平均场非线性模型参量,不仅能成功的描述有限核的基态性质,也能很好地描述核的巨共振激发.对于N/Z极端情况下,同位旋矢量巨偶极激发模式存在低能集体激发,它是由于费密面附近弱束缚核子的激发和同位旋混杂效应 关键词: 相对论无规位相近似 核巨共振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洽半经典(SCSC)计算确定的基态核子分布,讨论了电模式isovector巨共振性质.特别是,我们不仅考虑了ΔT3=0的模式,而且考虑了ΔT3=±1模式,从而讨论了此类巨共振的同位旋性质,给出了它们的增强因子及Centroid能量的同位旋分裂.其中增强因子和HF+RPA计算结果相一致,而Centroid能量的同位旋分裂则和实验事实相近.  相似文献   

7.
用微观半经典Vlasov方法研究了同位旋矢量巨偶极共振(GDR)的系统学.计算的GDR强度分布的峰位能量和宽度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并与经验公式相符.计算还表明峰位能量有微小的同位旋效应,而峰的宽度几乎没有同位旋效应.  相似文献   

8.
支启军 《物理学报》2011,60(5):52101-052101
利用同位旋依赖的尼尔逊势,在宏观-微观理论框架下,计算了幻数N=28同中子链上原子核的性质,研究了N=28同中子链上原子核的形变和形状共存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N=28这个幻数在Na,Mg, Al同位素链上有着强的形状共存现象. 此外,计算表明42Si的基态为扁椭球,同时在Si同位素链上的形状共存现象相对较弱. 关键词: 同位旋 幻数 形变 形状共存  相似文献   

9.
用动力学与统计相结合的模型和统计模型分别研究了形变对重同量异位素200Ag,200Tl,200Bi和轻同量异位素110Pd, 110In, 110Te断前粒子发射的影响. 计算表明形变的影响是存在的, 但形变却并没有改变中子和带电粒子发射 对系统同位旋的依赖关系. 对可能的原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单极巨共振的相对论平均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松  法列  龙桂鲁 《中国物理 C》2004,28(12):1302-1306
利用最近完成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计算程序,研究了原子核单极巨共振.计算了16O,40Ca和208Pb的同位旋标量和同位旋矢量单极巨共振.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核的多体理论出发考虑了(p-1h)和2p-2h之间的耦合, 计算了40Ca的同位旋标量巨单极共振和巨四极共振的强度函数. 计算结果可初步解释相应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核的多体理论出发考虑了(p-1h)和2p-2h之间的耦合,计算了~(40)Ca的同位旋标量巨单极共振和巨四极共振的强度函数。计算结果可初步解释相应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用冷轧设备对铁进行冷轧引入形变缺陷。研究形变量和温度对形变缺陷的影响。形变样品中的微观缺陷、物相结构和形貌分别使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表征分析。对经过673 K热处理的形变样品前后进行XRD测试,结果显示,随着形变量的增加,样品中晶面方向(200)具有择优生长趋势,673 K热处理后,择优趋势更加明显,同时晶粒的尺寸也增大。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和多普勒展宽能谱对样品中形变缺陷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形变引入的空位型缺陷约在673 K回复完毕,723 K后位错缺陷开始回复。The pure iron was cold rolled with the thickness reduction from 0% to 75%. The microstructure defects, crystallographic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deformed specime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sitron annihilation technique (PAT),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XR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nsity of (200)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formation, 673 K heat-treatment promote the preference of (200) and the grain size of (200) was increased. The PAT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cancy type defect was annihilated at 673 K and the dislocation type defects start to annihilate at 723 K.  相似文献   

14.
刘祖华 《中国物理 C》2000,24(Z1):29-32
分析在稀土核区没有找到巨超形变的物理原因.探讨在锕系核区寻找巨超形变核态的理论依据、实验方法、初步结果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将两准粒子加轴对称转子模型扩展到三轴形变, 对奇奇核102Rh的旋称反转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结果表明, 可能的旋称反转机制 (即低K 空间n p相互作用和科氏力的相互竞争), 对于A=100质量区奇奇核也是适用的, 三轴形变可以明显地改进能谱的振荡特性. The model of an axially symmetric rotor plus two quasi particles for the Signature Inversion (SI) in odd odd nuclei is generalized to the triaxial deformati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odd odd nucleus 102Rh shows that the possible SI mechanism (i. 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n p interaction and the coriolis force in low K space) is also appropriate for odd odd nuclei in the A=100 region. A triaxial shape can improve the vibration property of the rotational spectra remarkably.  相似文献   

16.
盛洁  王开宇  马贝贝  朱涛  蒋中英 《物理学报》2018,67(15):158701-158701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表征了多聚赖氨酸诱导的负电性磷脂巨囊泡的动力学响应行为.研究发现,多聚赖氨酸可吸附至二油酰磷脂酰胆碱和二油酰磷脂酸混合磷脂巨囊泡的表面,诱导其发生粘连、出"绳"及破裂现象.分析认为,在低盐环境中,膜形变由多聚赖氨酸吸附于二油酰磷脂酸富集区引起的膜两叶应力不对称,以及静电相互作用等因素产生.研究结果对基于聚合物-巨囊泡体系的药物输运控释、细胞形变、微控反应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张敬业 《中国物理 C》1990,14(6):573-576
利用我们最近提出的Hill-Wheeler方程的一种数值解法,考虑动力学效应计算了172Os核转晕态的形状随转动频率的变化.所得结果比通常的总罗斯量面(TRS)计算的形变值更符合于实验测量值.这表明,至少对于像172Os这样的过渡核,核形变的动力学效应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推转壳模型的粒子数守恒方法计算了超形变(SD)转动带192Hg和194Hg(1,2,3)的带首转动惯量.分析了带首附近的组态结构及带首转动惯量随对力强度的变化.带首转动惯量之差δJ0对对力强度十分敏感,而对Nilsson能级参数K、μ及形变参数并不敏感.对力及堵塞效应是造成带首转动惯量差别的主要因素.但与正常形变核相比,对力强度似有较大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19.
超窄共振(或J)粒子具有一系列不同于通常强子的性质,无法纳入SU(3)分类系。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强子对称性概念,要点如下: 假设Ⅰ 强子有两种同位旋:一种是通常的同位旋I;另一种是新引入的同位旋J.二者之和  相似文献   

20.
A~190区超形变带能谱分析和自旋的决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星蕖  邢正 《中国物理 C》1991,15(12):1094-1100
利用宏观模型系统地分析了A~190区七个超形变核十五条超形变带的能谱,决定了超形变带的自旋值,用三参数公式计算了能谱,运动学转动惯量J(1)和动力学转动惯量J(2),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