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洁渊  肖荔人  章文贡 《化学学报》2002,60(8):1490-1496
研究了铽(III)和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形成的配合物与电化学聚合方 法得到的聚合漆酚(EPU)发生配位反应及pH = 10.2时形成配合物Tb(III)-TTA- EPU的组分和结构。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的测试表明Tb~(3+)分别与EPU,TTA~- 发生配位。元素分析和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AES)测定结果证明了每个 Tb~(3+)分别与EPU分子中1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和3个TTA~-发生配位,从而得到配合 物的结构。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表明发生配位反应后该配合物进一步交联,从 而难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均得到很大提高。我们对 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常温下配合物在紫外光下发生强的荧光,主要是Tb~ (3+)离子的~5D_4→~7F_5的跃迁。讨论了溶剂、pH值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当 pH = 10.2时,合成的配合物有最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
电聚合漆酚镝配位聚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荔人  高锋  唐洁渊  章文贡 《化学学报》2003,61(8):1338-1342
根据漆酚结构特点和稀土元素的电子结构特殊性,研究电聚合漆酚(EPU)与 氯化镝反应生成配位聚合物(EPU-Dy~(3+)),采用FT-IR,元素分析,XPS,荧光 光谱,DMTA,DTA-TG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探讨其结构与性质,元素分析等测定 结构证明了每个Dy~(3+)分别与EPU分子中3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发生配位,从而得到 配位聚合物的结构,证实了配合物中存在着Dy~(3+)与EPU的配位作用,并引起进一 步交联,且镝含量达13.18%,DMTQ,DTA-TG分析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 性能均有所提高,荧光光谱表明EPU对Dy~(3+)不起敏化作用,EPU与Dy~(3+)配位后 使Dy的特征荧光淬灭。  相似文献   

3.
电化学聚合漆酚铜酚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塌化学聚合法得到的聚合漆酚(EPU)与氯化铜的异丙醇溶液作用制成了电化学聚合漆酚铜配合物(EPU-Cu^2 ),并用顺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动态机械热分析和原子发射光 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每个铜离子与EPU分子中二个链节单元了羟基发生配位,铜含量达8.63%,实验结果还表明,该配合物在Na2SO3的水体系(pH=70中能催化引发MMA按自由基反应历程进行聚合。  相似文献   

4.
在pH=8.0的50 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中,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等温滴定量热分析研究了环丙沙星(CIP)、Tb~(3+)与荧光铁载体(Pvd)三者之间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CIP与Tb~(3+)以3∶1摩尔比结合,结合常数约为1013L~3/mol~3,Tb(CIP)3配合物的形成使Tb~(3+)在544 nm处的荧光敏化.Pvd可与Tb~(3+)以1∶1摩尔比结合,Pvd-Tb~(3+)配合物在544 nm处并未出现Tb~(3+)的荧光敏化峰.三者之间的荧光滴定实验与等温滴定量热分析均证明了Pvd-Tb~(3+)-CIP三元配合物的形成,其中CIP与Pvd-Tb~(3+)的结合常数为(3.10±0.39)×103L/mol.配合物中CIP对Tb~(3+)特征荧光的敏化效应为抗菌素抗荧光假单胞菌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聚合漆酚铜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电化学聚合法得到的聚合漆酚(EPU)与氯化铜的异丙醇溶液作用制成了电化学聚合漆酚铜配合物(EPU-Cu2+),并用顺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动态机械热分析和原子发射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每个铜离子与EPU分子中二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发生配位,铜含量达8.63%.实验结果还表明,该配合物在Na2SO3的水体系(pH=7)中能催化引发MMA按自由基反应历程进行聚合.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化学技术合成的聚合漆酚(EPU)与氯化钴的异丙醇溶液反应,得到电化学聚合漆酚钴配合物膜,经XPS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TG-DTA、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以及原子发射光谱(AES)等手段进行表征并确定其结构。由于每个钴离子与EPU分子中两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发生配位引进进一步交联。因此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均得到提高。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的Na2SO3水体系(pH值为7)中配合物膜能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聚合漆酚钴膜配位结构与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化学方法合成的聚合漆酚 (EPU)通过与氯化钴的异丙醇溶液作用 ,生成聚合漆酚钴配合物膜(EPU Co3+ ) .采用红外光谱、XPS光电子能谱、DTA TG、动态机械热分析 (DMTA)以及原子发射光谱 (AES)等手段进行表征 ,确定其配位结构 ,即每个钴离子与EPU中两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发生配位而交联 ,因此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均得到提高 .实验表明 ,此配合物膜在室温下的Na2 SO3水体系 (pH =7)中能催化引发VAc的聚合  相似文献   

8.
李娜  常泽  卜显和 《应用化学》2017,34(9):1046-1051
镧系金属配位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荧光识别检测性质研究,但其功能导向构筑依然具有挑战性。本文基于双功能基团配体构筑策略构筑了一例Tb~(3+)配位聚合物[Tb(TZI)(DMF)_2(H_2O)]·(H_2O)(1)((H_3TZI=5-(1-氢-5-四唑基)间苯二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在对其进行详细结构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其金属离子识别检测性质。结果表明,基于羧酸和四唑基团与Tb~(3+)离子配位能力的不同,在确保Tb~(3+)配位聚合物成功构筑的同时可将四唑作为识别位点引入配位聚合物框架,使得配合物1可展现出基于金属离子与四唑功能位点配位导致的荧光增强,可实现对Zn~(2+)和Na~+离子的识别检测。本文所报道的结果可为镧系金属配位聚合物的荧光识别检测性质导向构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聚合漆酚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洁渊  章文贡  高锋 《物理化学学报》2000,16(12):1086-1092
采用电化学方法合成的聚合漆酚(EPU)与三异丙氧基稀土Re(Pr,Nd,Eu)反应,生成稀土金属配合物(EPU-Re3+)。利用FT-IR、荧光光谱、XPS、DMTA、AES等手段对其表征,探讨其结构与性质。证明了配合物中存在着稀土金属离子Re3+与EPU的配位作用,并引起进一步的交联,因而难溶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而且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将电化学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漆酚 (EPU)与氯化铜异丙醇溶液作用生成电化学聚合漆酚铜配合物(EPU Cu2 + ) .采用顺磁共振波谱 (ESR)、红外光谱 (FT IR)、XPS光电子能谱、原子发射光谱 (AES)、元素分析及AES等手段进行表征 ,确定该配合物的结构即每个铜离子与EPU分子中二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发生配位 .配合物中铜含量达 8 6 3% .实验表明 ,电化学聚合漆酚铜 (EPU Cu2 + )配合物膜在室温下的Na2 SO3水体系 (pH =7)中能催化引发醋酸乙烯酯 (VAc)按自由基加聚反应历程进行聚合 .讨论了温度、Na2 SO3浓度、VAc浓度和EPU Cu2 + 膜用量对聚合速率、诱导时间的影响 ,求得聚合速率的表达式Rp=0 0 7e- 2 82 5 RT[VAc]1 54[Na2 SO3]0 5,实验结果表明 ,EPU Cu2 + 配合物膜催化引发醋酸乙烯酯 (VAc)聚合的诱导期为 12 2s ,反应 2 4h后PVAc得率为79% , Mw =1 2 6× 10 6 , Mn=2 6 3× 10 5,多分散性系数为 4 79.  相似文献   

11.
应用分子力学计算得到了α-丙氨酸和L-组氨酸在溶液中的分子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镧系离子诱导位移的分析和模拟,计算了氨基酸镧系离子配合物的~(13)CNMR准接触位移,模拟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在α-丙氨酸镧系离子配合物中,Ce~(3+),Pr~(3+),Nd~(3+)与内氨酸的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形成双齿配位;Sm~(3+),Eu~(3+),Tb~(3+),Dy~(3+),Ho~(3+),Er~(3+),Tm~(3+),Yb~(3+)则与两个氧原子形成双齿配位 在L-组氨酸镧系离子配合物中,Ce~(3+)~Eu~(3+)与组氨酸的两个氧原子和α-氨基的氮原子形成三齿配位,镧系离子Tb~(3+)~Yb~(3+)则与两个氧原子形成双齿配位.同时,还讨论了pH值条件对氨基酸镧系离子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聚合漆酚钐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化学方法合成的聚合漆酚 (EPU)与氯化钐的异丙醇溶液作用 ,得到聚合漆酚钐配合物 (EPU Sm3 + )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XPS光电子能谱、动态机械热分析 (DMTA)以及差热 热重(DTA TG)等手段进行表征 ,确定其每个钐离子与EPU分子中三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发生配位 .原子发射光谱(AES)结果确定钐含量达 13 18% .配合物的电阻为 9 6× 10 1 0 Ω(EPU为 7 9× 10 1 0 Ω) .发现因配位作用而使配合物进一步交联 ,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同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Tb~(3+)配合物修饰的磁性纳米荧光探针cs124-DTPA-NH-PEGDBI-Fe3O4∶Tb。该复合荧光探针与Cu~(2+)有很强的结合能力,Cu~(2+)对Tb~(3+)配合物修饰的磁性纳米荧光探针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实验表明,该复合荧光探针稳定性良好且有很好的水溶性,可在较宽的pH范围(5.0~10.0)快速检测Cu~(2+)。此外,在竞争实验中发现,该纳米荧光探针能够实现对溶液中Cu~(2+)的超灵敏和选择性检测而对其他多种常见离子响应较小,对Cu~(2+)的检测限甚至可达到1nmol/L。  相似文献   

14.
在pH 7.4,0.01 mol/L 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条件下,铽 (III)与N,N’-二(2-羟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HBED)结合并发生交换 相互作用使铽(III)荧光增强10~4倍,通过监测铽(III)545 nm荧光强度的变化 测定了Tb-HBED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lgK = 14.30 ± 0.49;Tb-HBED配合物中 配体、铽(III)荧光强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pH 7.4,0.01 mol/L Hepes条件下,Tb_N-apoTf-Tb_C配合物中蛋白质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 低,而能量受体铽(III)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主要源于铽(III) 与螺旋5色氨酸残基间的无辐射能量转移;当温度由0 ℃上升到55 ℃时,平均能量 转移效率AE值增加了29%,给体、受体间距离R有约4.2%的减小,温度变化引起 Tb_N-apoTf-Tb_C配合物大的构象变化;铽(III)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结合使 蛋白质的变性温度降低。同样条件下,Tb_N-apoOTf-Tb_C配合物与Tb_N-apoTf- Tb_C配合物有所不同,虽然能量给体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铽( III)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增强;铽(III)对蛋白质的变性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Tb~(3+)在沸石微孔材料中荧光性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讨论Tb~(3+)在NaY,NaX和NaA沸石基质中的荧光光谱。研究焙烧脱水过程中,Tb~(3+)的光谱变化,考察Tb~(3+)的配位环境以及与沸石骨架的键合作用。1 实验部分 采用文献[1]介绍的方法制备和处理稀土交换沸石样品。稀土交换量为~5 Wt%。  相似文献   

16.
溶液法合成了铕、铽与1H-苯并三唑-1-乙酸及1,10-邻菲啰啉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可能组成为Ln(L)3phen(Ln=Eu(III),Tb(III);HL=1H-苯并三唑-1-乙酸,Hbtaa;phen=1,10-邻菲啰啉)。利用荧光光谱、热分析和电化学方法讨论了配合物性质。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7.
关于Eu~(3 )和Tb~(3 )的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哌啶(HP)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寿命与量子产额的研究已有报道,但作者未能准确给出配合物中Tb~(3 )的含量,且在荧光性质的研究中也未计入配位场的微扰。本文重新合成并确定了这两种配合物的化学组成,着重讨论了配位场作用下稀土离子吸收和发射光谱的理论归属。  相似文献   

18.
稀土离子与牛血Cu(Zn)-SOD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ESR、CD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pH=6.3时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中LaCl_3和TbCl_3与Cu(Zn)-SOD的配位作用和结构。Cu(Zn)-SOD可增强Tb~(3+)的荧光发射,Tb~(3+)与Cu(Zn)-SOD有多个配位位置,其中有2个强结合位点,La~(3+)与Tb~(3+)可竞争Cu(Zn)…SOD上相同结合位点,77K下La~(3+)与Tb~(3+)使Cu(Zn)-SOD的Cu~(2+)活性中心的配位环境由菱形对称结构向轴对称结构转变,使Cu(Zn)-SOD的局部结构变松散,但对SOD酶活性基本无影响,表明稀土离子主要与酶蛋白分子中的酸性氨基酸羧基配位,对酶蛋白二级结构仅产生微弱扰动,对活性中心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基本不影响Cu(Zn)-SOD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铽(III)-转铁蛋白溶液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 7.4,0.01 mol/L 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条件下,铽 (III)与N,N’-二(2-羟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HBED)结合并发生交换 相互作用使铽(III)荧光增强10~4倍,通过监测铽(III)545 nm荧光强度的变化 测定了Tb-HBED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lgK = 14.30 ± 0.49;Tb-HBED配合物中 配体、铽(III)荧光强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pH 7.4,0.01 mol/L Hepes条件下,Tb_N-apoTf-Tb_C配合物中蛋白质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 低,而能量受体铽(III)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主要源于铽(III) 与螺旋5色氨酸残基间的无辐射能量转移;当温度由0 ℃上升到55 ℃时,平均能量 转移效率AE值增加了29%,给体、受体间距离R有约4.2%的减小,温度变化引起 Tb_N-apoTf-Tb_C配合物大的构象变化;铽(III)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结合使 蛋白质的变性温度降低。同样条件下,Tb_N-apoOTf-Tb_C配合物与Tb_N-apoTf- Tb_C配合物有所不同,虽然能量给体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铽( III)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增强;铽(III)对蛋白质的变性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水溶液中羟脯氨酸稀土配合物的NM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在11种稀土离子(La~(3+)、Pr~(3+)、Nd~(3+)、Eu~(3+)、Tb~(3+)、Dy~(3+)、Ho~(3+)、Er~(3+)、Tm~(3+)、Yb~(3+)和Lu~(3+)存在下羟脯氨酸~(13)C的诱导位移和抗磁性稀土配合物体系的~(1)H化学位移与偶合常数。对配合物构象分析表明,在水溶液中羟脯氨酸以空间位阻小的“外向”构象存在,通过羧基与稀土离子形成双齿配位结构,Ln~(3+)-O键长为2.1。在水溶液中巳配位的与游离的氨基酸和水分子间的快速配位交换平衡导致稀土氨基酸配合物具有有效轴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