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1)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常用数集、子集、补集、交集和并集等)与表示方法;理解数学中出现的集合语言,并会利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会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2)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关键是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会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并会借助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理解四种命题(原命题、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关于充要条件的判断.本单元的难点:1)有关集…  相似文献   

2.
函数的应用     
徐华 《数学通讯》2013,(Z1):90-93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掌握函数零点(即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定理,学会结合函数的图象判断方程解的个数及解的范围;能够应用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难点: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  相似文献   

3.
匡婷  刘族刚 《数学通讯》2012,(Z3):106-109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直线与圆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曲线,"直线与圆的方程"单元是进一步学习选修2-1"圆锥曲线"的基础,本单元的知识重点有三个:(1)直线的方程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2)圆的方程;(3)点、  相似文献   

4.
解三角形     
刘于时  邓勇 《数学通讯》2012,(Z3):85-88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及其应用.本单元的难点:(1)结合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解题;(2)将有关实际应用问题正确抽象为解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  相似文献   

5.
舒跃进 《数学通讯》2003,(18):23-25
1 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章是高中数学的起始单元 ,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 .它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集合的思想、集合的语言和集合的符号在高中数学的很多章节 ,如函数、数列、轨迹、方程和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都被广泛地使用 ;其次 ,数学离不开变换 (等价或不等价的 )和推理 ,而变换与推理又离不开四种命题、充要条件、逻辑联结词等逻辑概念 ,因为它们是全面理解概念、正确推理运算、准确表达判断的重要工具 .本章的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条件的充要性的判断、命题真假的判定 .难点是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的灵活运…  相似文献   

6.
数列     
王德林 《数学通讯》2012,(Z3):89-92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及其应用.本单元的难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在数列的五个基本量(等差数列中:a1,n,d,an,Sn;等比数列中:a1,q,n,an,Sn)中"知三可求  相似文献   

7.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是: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两种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概念和计算,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空间四种距离的定义和计算.本单元的难点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运用向量工具研究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计算有关角和距离.2.典型例题选讲图1例题图例题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DC,∠DAB=90°,PA⊥底面ABCD,且PA=AD=DC=21AB=1,M是PB的中点.(Ⅰ)证明:面PAD⊥面…  相似文献   

8.
陈新亮 《数学通讯》2013,(Z1):83-86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间的相互关系,熟练掌握集合的子、交、并、补等运算,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式,熟练运用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等)解题.本单元的难点:区别元素与集合、属于与包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知识点及重要方法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是 :指数函数y =ax(a >0且a≠ 1)和对数函数 y =logax(a >0且a≠ 1)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特殊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 .其难点内容是 :1)指数型 y =af(x) 和对数型 y=logaf(x)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 .2 )解对数方程的增根问题 .解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基本方法有 :定义法、同底比较法、换元法 .练 习选择题1 设 0 <a <1,α >0 ,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 1-a) α>( 1 a) α.(B)log(1 -a) ( 1 a) >0 .(C) ( 1-a) 1 a>1.(D) ( 1-a) 1…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标 ①理解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并能借助联结词理解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及相互关系 ,能根据形成复合命题的简单命题的真假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②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的关系 .能根据四种命题中的一种命题 ,写出其它相应的三种命题 ,并能根据关系判断相应命题的真假 .③初步掌握充要条件 .能利用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 ,能简单利用充要条件理解题目的含义 .④初步能用反证法证题 .选择题 (共 10题 ,每题 3分 ,共 30分 ) 1 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a是实数吗 ?(B)x是什么数的时…  相似文献   

11.
函数     
1本单元重点、难点分析函数是中学数学乃至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其概念、性质及反映出的思想和方法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问题,一直是高中数学的主体和热点.学习本单元知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好四个概念:映射,函数,反函数,函数的单调性.2)掌握  相似文献   

12.
1.本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本单元是三角函数的“精华部分”,历年高考三角函数题的考查始终围绕这部分内容命题.  相似文献   

13.
“或”、“且”、“非”命题的判定及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绍义 《数学通讯》2002,(11):27-28
若 p ,q表示命题 ,把“p或 q”、“p且q”、“非 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 .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 ,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与构造 .下面就此谈谈看法 ,仅供参考 .1 “或”、“且”、“非”命题的判定含“或”、“且”、“非”的命题有的不是复合命题 ,如 :( 1 )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零 .( 2 )若x >1或x <- 1 ,则x >0 .( 3)x2 -x - 6 <0的解是x >- 2且x <3.( 4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5)非零实数的零次幂等于 1 .容易看出 ,( 1 )、( 3)、( 4 …  相似文献   

14.
〔学习方法明析〕1.本单元主要的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2.研究和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画图象→研究性质→应用.〔中考命题分析〕1.考查内容:(1)函数;(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3)反比例函数;(4)二次函数.2.命题题型:呈现多样化,可以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  相似文献   

15.
三角函数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和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的关系,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本单元的难点:任意角、弧度制、任意角的三  相似文献   

16.
不等式     
王强 《数学通讯》2012,(Z3):93-96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a+b2≥槡ab(a≥0,b≥0).本单元的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及应用;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基本不等式的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7.
1 本单元重、难点分析贯穿这一单元的显性基本知识有两条主线:任意角三角函数与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隐性的知识点为三角变换.三角变换有两种基本方法:三角函数名称的变换和角度的变换.本单元的基本特征是公式繁多,因此三角函数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运用三角公式来进行的.灵活地运用三角公式主要有三种形式:顺用———直接运用公式解题;逆用———从公式的右边向左边思考来解题;变形用———将公式改变形式后再加以利用.灵活运用三角公式是本单元学习的目标,也是重点,更是难点.具体而言,角的概念的推广和度量单位的更新(弧度制)是本单元的第一…  相似文献   

18.
对逻辑联结词再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俊 《数学通讯》2002,(17):24-24
高中数学新教材“简易逻辑”中规定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 .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根据以上定义 ,如何解释“方程 (x - 1 )(x - 2 ) =0的根是x =1或x =2”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呢 ?如果是简单命题 ,那么又怎样对语句中的“或”作解释呢 ?如果是复合命题 ,那么由“方程 (x - 1 )(x - 2 ) =0的根是x =1”是假命题 ,“方程(x - 1 ) (x - 2 ) =0的根是x =2”也是假命题得 :复合命题“方程 (x - 1 ) (x - 2 ) =0的根是x =1或x =2”也是假命题 .…  相似文献   

19.
计数原理     
黄俊奎 《数学通讯》2012,(Z1):105-108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是: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的意义及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本单元的难点是:正确运用两个计数原理以  相似文献   

20.
张顺  曹宏亮 《数学通讯》2012,(Z1):109-113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意义,两点分布、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条件概率、独立重复试验等概念的理解及有关公式的运用.本单元的难点:各种概率分布的判断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