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電解质水溶液中插入電極,適以直流電後,電解質的陽離子趨向負極並在負極附近富集起來,同時在負極表面進行電解.陰離子則趨向正極附近富集起來,在正極表面進行電解。如果正負極間距離達足够的遠時,就能發現在两極間中央部分的溶液濃度較原來為低。很早以前就有人在上述電解池中插入石棉薄膜和素燒瓷片,將電解池隔成三個部分(圖1),用來淨水,並有正  相似文献   

2.
純水在常溫下,介離度極小而此電阻極大。當含有電介質時,比電阻便相應降低。所以可用水的比電阻來表示其雜質之含量。表1是比較幾種不同處理方法所得水之純度。 要得到接近絕對純度的水非常困難,因為水的溶解能力很强;從空氣中、流經的管道、容器壁等處都容易溶入雜質。Kohlrausch与Heydweillert曾用石英器皿低溫減壓重覆蒸餾42次,在極小心的操作下,得到極少量比電阻为23.3 MΩcm~(-1)的純水。  相似文献   

3.
1.對高頻滴定用的C式和L式滴定池,Q表法,Z表法及F表法测定得到的滴定曲線,與溶液電導改變的關係,用等效電路的理論,作了全面的討論。除C式滴定池Q表法測定,文獻中已有討論外,L式滴定池Q表法測定時,和C式滴定池Z表法和F表法測定時,滴定過程中測定的量都與溶液的電導值單調變化。 2.指出了文獻中的錯誤。C式滴定池應用等效串聯電路與等效並聯電路計算的結果,是完全等同的。C式滴定池的高頻電能損耗與溶液中電解質濃度的關係,與Debye-Falkenhagen效應無關。 3.提出了用鉑絲電極直接插入溶液的高頻滴定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兩個物質在熱色譜過程中的分離問題,我們認為可用(C_(max))/(C_0)來代表該物質對的分離效能.並且認為可用指標H代表熱色譜柱選擇性,用指標F代表熱色譜操作效能。此時 以細孔硅膠作吸附劑,用體積熱色譜法分析C_3H_8,C_3H_6,n-C_4H_(10),α-C_H_3的混合物,誤差一般在0.1%以內,最大不超過0.3%。試驗證明在同一操作條件下,對不同氣體,甚至在採用選擇性相差很大的硅膠時,F值仍保持為一常數。由測定不同氣對的H值得到了選擇熱色譜柱吸附劑的原則——即能使氣對中最低的H值為最大的吸附劑是最好的吸附劑。用指標H、F我們可以闡明用不同吸附劑及不同操作條件時各物質分離難易的原因。α愈小,F值愈大,故有利於分離。η、ω對F與H值都無影響,因而不影響熱色譜本身的分離效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報告測定本所合成研究室用乳液聚合在50°時所製備的丁苯橡膠分子量分佈的結果。我們在1%苯溶液中,加入甲醇作沉澱劑經分級沉澱後,用粘度法測定各級份的分子量。所得分子量分佈曲線,在分子量等於50,000處有一個明顯的高峯,與前人的結果相符合。特性粘數[η]>3的級份,從它們的溶解度和在甲苯溶液中的粘度數據,我們認為有顯著的支鏈和交聯的存在,約佔試樣的25%。甲苯溶液的粘度數據指示在[η]<3時,k′=0.36,與分子量無關,而且k′+β=1/2;當[η]>3時,k′值顯著地增大,而且k′+β>1/2。 這些差異的大小,我們認為可以看作丁苯橡膠分子支鏈或交聯程度的一種量度。 從本實驗所得的丁苯橡膠的分子量分佈曲線,我們建議同時用■和■來做橡膠的品質指示。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毛細管粘度計,在外加水柱壓力下,測定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四個經分級的試樣(M=4×10~5-5×10~6)和一個未經分級的試樣(M=5×10~6)在25°時苯溶液粘度的切變速度依賴性。在毛細管管壁的切變速度D_R,變化在500-8000秒~(-1) 的範圍內。對實驗數據首先試用了冪函數形式的流變函數來處理,除M=4×10~5的一個試樣外,溶液粘度都有切變速度依賴性。作者也依照Weisenberg的方法,從實驗數據作出了流變曲線。同時把非Newton溶液對Newton溶劑的相對粘度(η_r)′(在毛細管管壁切變應力S_R下)下定義為:(η_r)′=D_R(溶劑)/D_R(溶液)這樣得到的(η_r)′,除M=1.5×10~(-6)的一個試樣外,In(η_r)′可向D_R→0作線性外推外。對其他數據來說,這樣的外推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在D_R值愈小時,離線性的偏差愈大。有切變速度依賴性的高分子溶液,可以有二種方式來給特性粘數下定義:(1)在給定D_R值時,(?);(2) 在給定S_R值時,[η]_S=。祇有Newton液體,以這二種不同方式定義的特性粘數是等值的。作者得到的實驗數據在給定D_R值時,In(η_r)′/C對C的圖,線性是好的;但((η_r)′-1)/C對C的圖是彎曲的。在給定S_R值時,ln(η_r)′/C或((η_r)′-1)/C對C的圖都呈線性, 而且其外推值相同。[η]_D和[η]_S都隨D_R或S_R的增加而減少,向D_R→0或S_R→0的外推,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在低D_R或S_R值時,變化更大。根據這些結果,我們建議用D_R=3000秒~(-1)時的[η]_(D=3000) 或用S_R=25達因/厘米~2時的[η]_(S=25)來做粘度平均分子量的量度。在應用[η]_(S=25) 的數據時,假若用t_r=t/t_0。來代替(η_r)′(t_r與(η_r)′在溶液的非Newton程度不大時,相差很小),那末祇要在一個給定外加壓力下測定,可以達到快捷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紹了撫順頁岩油酸洗油166~350°各窄餾分的化學組成。所應用的研究方法為蒸餾、吸附及尿素結晶抽提等,其中以吸附分離為主.試驗結果說明各餾分含有89~90%(重量)的烴及10~11%的非烴,烷-環烷的含量隨着餾分沸點的昇高而增大,由31.3%增至41.0%,其中正構烷約佔三分二。不飽和烴約佔各餾分的三分之一,其中直鏈烯約佔一半。各餾分中芳煙的含量大致都很接近。又應用類似的方法對撫順頁岩油柴油寬餾分(166~350°)進行了詳細烴族組成研究。不同之處就是應用了粗孔硅膠作為吸附劑的冲洗色譜法代替酸洗祛分離煙與非烴。所得結果烴部分為73.5%,非烴部分為26.5%(以氮化合物為主)。烴部分中有正構烷20.4%,異構烷-環烷7.4%,直鏈烯13.9%,異構烯-環烯12.1%,單環芳烴8.5%及多環芳烴9.6%。烴部分中還分出了1.6%黑色粘稠的非烴物質。還建立了一個測定頁岩油柴油餾分烴族組成的簡易色譜方法。本法用活性細孔硅膠作為吸附劑,分離是以冲洗色譜法為基礎的。  相似文献   

8.
700.潤滑油化學粗成和不同餾分對其粘-溫性質的影响(1957,№9,11—20)——測定了不同石油的潤滑油、不同精製方法處理的各種潤滑油以及用吸附方法分離的各 種潤滑油的烷、環烷、芳烴部分的-20°~100°的粘度。用粘度此和粘度指數評定了它們的粘-溫性質(Ⅰ)。從不同石油潤滑油分離出來的烷、環烷的(Ⅰ)都很接近,只有含硫石油和恩巴石油的粘度指數更高一些。但是從不同的潤滑油分離出來的  相似文献   

9.
我們对於三只“球柱流線型”Pyrex玻璃浮沉子测定了升降速度与温度间的关系, 求得在室温左右,當浮定温度愈低時,並直線性關係的温度範圍愈大,相應的速度範圍也略大。在28.86°時,直線性關係的温度範圍為±0.08°,直線性關係的速度範圍為±0.19毫米/秒。在17.79°時,相應的數據是±0.26°和±0.22毫米/秒。因此,用浮定温度较低的浮沉子,可在約半度的温度範圍內選测两点,來求得重水的濃度。其次,我們在1大氣壓附近,測定了一只厚壁浮沉子在48厘米汞柱的壓力變動範圍内,浮定温度与压力变动呈直線性關係。  相似文献   

10.
(1)聚己內醯胺試樣在85%甲酸溶液中加水分級沉澱,得到分子量不同的級份,經羧基滴定,並於40%硫酸溶液中,在25°時测定粘度,得到下面的特性粘數分子量關係式: [η]=5.92×10~(-4) M~(0.686)或 [η]=2.44×10~(-5) M+0.080濃度單位是克/分升,分子量範圍是3000-13000。 (2)聚己內醯胺的40%硫酸溶液的粘度數據,試用了三種外推公式: lnη_r/c=[η]-β[η]~(2)c (1) η_(sp)/c=[η]+k′[η]~(2)c (2) logη_(sp)/c=log[η]+k[η]c (3) 用式(1)和式(3)得到的[η]值相同,式(2)得到的略小1-2%。β和k′值隨分子量的减小而顯著地增大,這和一般的高聚物——溶劑體系的行為相反。當高分子與溶劑分子間的氫鍵作用是高聚物溶解的主要因素時,用k′值來做溶劑能力的估計,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3) 聚己內醯胺在40%硫酸裏,溶液粘度的切變速度依賴性是可以忽略的。我們認為40%硫酸是測定聚己內醯胺的粘均分子量的最合適溶劑。 (4) 從粘度數據依照Debye和Bueche的特性粘數理論,算出聚己內醯胺分子在40%硫酸裏的等效Stokes半徑,說明聚己內醯胺分子在40%硫酸溶液裏的形態,可以看作是無規則的線團。  相似文献   

11.
1.測定鋅电极在氫氧化鉀溶液(从0.2N到飽和溶液)中自动溶解的稳定电位,找出当碱浓度大于~1N时,φc~log α_(KOH)具綫性关系,其斜率为—59毫伏特。 2.测定鋅电极在不同浓度(1.07—8.31N)氫氧化鉀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綫,其綫性部分的斜率为40毫伏特。当溶液的log a_(KOH)改变1个单位时,阳极极化电位約移动80毫伏特(在恆定的电流密度下)。 3.用重量法測定鋅在氫氧化鉀溶液中(浓度为1.61—9.81N)的腐蝕速度,找出log ic~~log a_(KOH)具綫性关系,其斜率約为0.4。 4.根据以上实驗数据提出鋅在氫氧化鉀溶液(浓度大于~1N)中的阳极溶解机理为: Zn+OH~-→ZnOH+e (a) ZnOH+OH~-→Zn(OH)_2+e (b)并且步驟(b)的速度决定整个阳极过程的速度。 5.确定鋅在氫氧化鉀溶液(浓度大于~1N)中的自动溶解机理为上述阳极过程和氫在鋅上析出的阴极过程組成一对共軛的电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頁岩油中可皂化氮的测定法,即用氫氧化鉀-正丁醇飽和溶液水解頁岩油,所發生的氨用標準酸滴定。同時結合凱氏定氮法及電位差滴定鹼性氮的方法分析了撫順頁岩油各餾分中各類型氮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紹在0.5M硫酸-10%酒石酸(約0.5M)底液中,用鐵粉還原銅,鐵等干擾元素,作钛的極譜法測定。應用於銅礦、鉛鋅礦及钛磁鐵礦中,操作簡便迅速,並与比色法結果相符。在酒石酸用量上較Graham法减低一半,干擾物採用鐵粉還原也較Graham法及法迅速和有效。惟钼的干擾不能消除。  相似文献   

14.
3甲氧基4羥基亞苄羅丹寧可以用作銀離子的斑點試劑。其千分之二丙酮溶液與銀離子在含氨溶液中生成棕紫色沈澱。鑑定限度為0.01_γ,濃度界限爲1∶5,000,000。普通離子除汞外皆不干擾。鐵鹽在濃度高時,才妨碍銀的鑑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量子力學的單電子旋光理論的鄰近作用問題上,作了如下的貢獻: 1.指出旋光度應由分子中各化學鍵,而不是分子中各原子(如像前人所假定的)對於生色團電子的微擾作用來計算,兩者的主要不同點在於是否考慮鍵的多極矩。 2.建議在旋光度的計算中,共價單鍵可以看作是由兩個處於鍵端的正電荷和一個以單中心狀態函數,表示出來的電子雲所組成。根據這個假定計算了環戊酮的甲基衍生物的旋光度,其結果與實驗值甚爲一致(詳見結果討論)。 3.計算結果證明甲基的內旋轉對於旋光度的影響很大,例如順式和反式構型的3-甲基環戊酮的旋光度,應分別為+44°和-30°。 4.指定了3-甲基環戊酮的絕對構型,其結果Eyring所指定者相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用BPHA的氯仿溶液萃取水相中的硫氰酸钛,硫氰酸根能提高钛的萃取率与加深顏色(增加反应的灵敏度)。为便于随后比色,萃取时酸浓度应为12N硫酸或8N盐酸。此外,尚找出BPHA及硫氰酸銨的适宜用量、測定钛适宜范围及其他离子的影响。此法可应用于大量鋁中微克量钛的比色测定。钛,BPHA与硫氰酸根三者所形成的絡合物能溶于氯仿。經用推广的Job法測定其組成比为 Ti:BPHA:SCN=1:2:1。  相似文献   

17.
抽提分餾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普通分餾塔頂部加入高沸點溶劑,使被分離組分的相對揮發比增加而令其分離。但因有溶劑參加,塔板效率受到影響而降低。例如在普通分餾操作中,塔板效率為60—80%,而在抽提分餾分離甲苯操作中為40—50%;分離丁烷丁烯操作中,則降至20—36%,關於這一點,Drickamer認為影響塔板效率的因素以液體的黏度为最主要,黏度越大,则塔板效率越低。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述說在5±0.5N之鹽酸底液中錫有穩定正常的還原波,而鎢酸在此酸度絕大部分形成沉澱。在溶液中未完全沉澱之痕量鎢所產生的還原波在錫波後0.17伏恃處,僅使錫波波尾微陡斜,而不影響錫之波高测量。並且此陡形可因延長沉澱放置時間而消除。因此可不用事先分離鎢而直接测定合鎢礦石中錫之含量。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的特性粘數要從幾個濃度的溶液粘度數據外推得到,在某些情况下往往戚覺不便,例如要很快知道結果,試樣很少,稀釋不便,實驗中途發生意外僅得一個數據等。因此文献中有在給定濃度下(例如0.5%溶液)測定η_r,即以ηsp/c或lnηr/c代表分子量。 現在我們來看下面幾種表示溶液粘度數據的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當單體轉化為聚合物時,由於二者的密度不同,體積將發生变化。根據體積的變化可以計算反應的轉化率。從此,可以测定聚合反應的速度。這種方法過去曾廣泛地被應用於研究本體聚合反應及溶液聚合反應的動力學工作中。乳液聚合反應因為體系比較複雜,用膨胀計法測定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