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洋  胡久华  于静 《化学教育》2018,39(21):34-39
以让学生自主建构物质检验的思维模型为目标设计教学,通过完成物质检验的探究任务,学生自主建构思维模型,形成完整的思路,从而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并在北京某中学初三年级进行教学实践,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了检验,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建构“物质检验”思维模型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基于建模历程与生活情境选择素材;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建构“物质检验”思维模型,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思维发展过程;学生经历不同层级进阶的模型建构历程。  相似文献   

2.
对"精细化学品化学"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进行探索。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改革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改变考核模式,重视学习过程;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利用开放性实验强化学生的思维创新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根据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结合《高分子化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设计。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教学模型培养研究性思维、形象化教学、注重分析问题和归纳推理、注重实践教学等方面来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体会,分析和阐明了这些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化学计算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勤观察,勤思维,勤分析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5.
针对少年班学生年龄及知识结构特点,在化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探讨了启发式教学、对比式教学、应用实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方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目的是探索一种更好地培养少年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最后,介绍了实践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化学实验课程的性质及要求,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核心,以启迪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按照技能-综合-设计-创新4个模块,构建"一核心、一主线、四模块"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针对不同模块的实验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实验室职能从"教学型"向"科研创新型"转变,实验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思维、素质"综合素质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培养有创造能力、创新理念、创业观念的新型人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严成志 《化学教育》1980,1(4):19-22
历代教育家对启发思维的教学之所以重视,是由于它反映了教学规律,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能力。过去不少人把启发思维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似乎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而采用启发式,有些则不能。  相似文献   

8.
原位变温X射线衍射实验是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综合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基于“以虚代实,虚实结合”的思想开发原位变温X射线衍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非常必要。本系统完整地模拟了仪器认知、样品测试、数据计算及应用等实验实景,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大型仪器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相似文献   

9.
从PBL教学方法谈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为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师 ,不仅要使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还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学习分析化学得到锻炼和提高 ,为分析化学和临床检验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因此 ,深化大学阶段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刻不容缓。下面从 3个方面谈谈PBL教学方法与分析化学教学改革。1 PBL教学法及其意义  PBL即Problem BasedLearning的缩写 ,中文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该方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 ,与传统教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前者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在干中学 ,学生…  相似文献   

10.
赵松坤 《化学教育》1986,7(3):13-14
初三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几年来,我们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对如何发挥实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案例教学法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就案例如何选择、案例如何编写、案例如何实施等几个环节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葡萄糖"立体化教学案例,将葡萄糖在生命体系中的代谢平衡、消化吸收、分子转运、糖尿病成因、血糖检测、无创诊断技术、分子诊疗等领域的研究串联起来,从微观与宏观、疾病与健康、生活应用与科研前沿的不同角度来展示相关内容。将该案例用于化学与生命相关知识的教学,探索其在本科生科研创新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钟刘洁  陈燕 《化学教育》2019,40(16):84-88
结合美国大学化学PBL教学课例《河畔困境》分析了PBL教学在教学目标设置、问题设计以及教学评价方面呈现的特点,启示我国PBL化学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教学目标,注重问题设计的进阶性、情境性与启发性并确保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同时,PBL教学在实际实施时需考虑课时安排、师生素养、评价方式及配套的教学设施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Calix[6]arene hexacarboxylic acid binds instantly and with low symmetry to Pb, Sr and Ba. Later a highly symmetric up-down alternating conformation emerges. The solution structures are identical to their p-tert-butylcalix[6]arene hexacarboxylic acid counterparts. With either receptor, an octahedral cage is formed around the metal.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low to high symmetry however proceeds at significantly faster rates for the de-t-butylated host.  相似文献   

16.
The clinical case-guided teaching, to combine analytical chemistry contents with medical practice, could exci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deepen concept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e the abilities of analysis, induction and synthesis, and then of apply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solve medical practical problems. Meanwhile, it helps students enhance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ccept the idea of dialectics and the concept of self-access learning, and gradually develop the habit of lifelong learning.  相似文献   

17.
王春阳 《化学教育》2017,38(9):34-38
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并通过对创设真实情境、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设计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劣构迁移领域、设置留悬的批判空间、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等5个方面的案例分析,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科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体现专业特色、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紧跟学科前沿和与探索性实验结合等4个方面探索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应用案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工科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NMR chemical shielding anisotropy tensors have been computed, employing several basis sets and the GIAO‐RHF and GIAO‐MP2 formalisms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theory, for all the atoms of the five and nine typical backbone conformers of For‐Gly‐NH2 and For‐L ‐Ala‐NH2, respectively. Multidimensional chemical shift plots, as a function of the respective backbone fold, have been generated for both peptide models. On the 2D 1HNH15NNH and 15NNH13Cα plots the most notable feature is that at all levels of theory studied the backbone conformers cluster in different regions. Computed chemical shifts, as well as their averages, have been compared to relevant experimental values taken from the BioMagnetic Resonance Bank (BMRB).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theory, for all nuclei but the amide protons, deviations between statistically averaged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hifts are as low as 1–3%.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emical shift information from selected multiple‐pulse NMR experiments (e.g., 2D‐HSQC and 3D‐HNCA) could directly be employed to extract folding information for polypeptides and proteins.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Comput Chem 21: 882–900, 2000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中危害物分析日趋痕量化,痕量化学分析因其敏感而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发生过程污染。通过对食品中痕量危害物检测过程污染实际案例的分析,发现污染的发生主要来自于实验环境、器具、试剂和过程控制等。探讨建立人员培训,方法学考查,实验环境和实验全过程控制等预防食品中痕量危害物化学分析过程污染的制度,并以此提高食品安全分析实验室检测过程预防污染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