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磺基水杨酸的荧光光谱与荧光量子产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报道了磺基水杨酸 (SSA)的荧光光谱和荧光量子产率。在 pH <2时 ,SSA无荧光 ,随pH升高 ,SSA荧光增强 ,在 pH 5~ 10 5之间 ,SSA有稳定的强荧光 ,最大发射波长为 4 0 2nm ,激发波长为 2 12 ,2 38和2 97nm。在 pH >13的强碱性条件下 ,SSA转变为另一种荧光型体 ,最大激发波长 2 6 1nm ,最大发射波长390nm。SSA浓度较高时 ,荧光激发光谱发生变化 ,但发射光谱不变。在近中性条件下 ,SSA稀溶液的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范围为 5~ 2 5 0ng·mL- 1 ,检测下限为 5ng·mL- 1 。以硫酸奎宁为参比 ,测量了SSA在不同波长下的荧光量子产率 ,在最大激发波长 2 97nm处的荧光量子产率为 0 5 4。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荧光光谱重叠的罗丹明B和罗丹有6G二组分混合体系为例考察了卡尔曼滤波法处理荧光光谱数据与荧光光谱法中的同步荧光技术和数值导数方法对该体系荧光光谱的解析能力。由于该体系中二全分谱峰重叠程度较轻,采用同步荧光技术可以将二者完全分开。用卡尔曼滤波法处理常规荧光光谱数据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该体系的一阶导数光谱不仅不能将二者分开,而且灵敏度降低,不及前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荧光素的荧光寿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在荧光素钠荧光强度最强时-激发波长490nm,发射波长515nm、pH值8.5、溶液浓度1.6×10^-5mol/L,测定荧光素钠溶液的荧光偏振度,测定不同温度时荧光素钠溶液的粘度,再根据Perrin公式,求出荧光素钠的荧光寿命。用荧光偏振法测得荧光素钠荧光寿命为3.4ns、p<0.02,与文献值符合良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荧光光谱重叠的罗丹明B和罗丹明6G二组分混合体系为例考察了卡尔曼滤波法处理荧光光谱数据与荧光光谱法中的同步荧光技术和数值导数方法对该体系荧光光谱的解析能力。由于该体系中二组分谱峰重叠程度较轻,采用同步荧光技术可以将二者完全分开。用卡尔曼滤波法处理常规荧光光谱数据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该体系的一阶导数光谱不仅不能将二者分开,而且灵敏度降低,不及前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曲通X-100(TX)水溶液的荧光光谱与荧光量子产率。实验发现,在强酸性条件下,TX没有荧光,当pH >1时,TX有稳定的强荧光,荧光激发波长为229和275 nm,发射波长为302 nm。TX水溶液可产生共振荧光,共振荧光峰位于285 nm。在0.1~90 mg·L-1浓度范围内,TX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 mg·L-1。以L-色氨酸为参比,测得在激发波长280 nm处TX水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121。  相似文献   

6.
以丁二酸二丁酯为原料,经过缩合、氨化、芳构化合成了单苯环荧光化合物2,5-二氨基-1,4-苯二甲酸丁酯2a。溶液中化合物2a的最大荧光发射峰变化范围为60 nm,即从正己烷中的514 nm到乙二醇中的574 nm。化合物2a在固态下经紫外光照射可发出黄色荧光,其最大发射波长为558 nm,荧光量子产率(Ф)为0.28。采用氯甲酸-2,2,2-三氯乙酯(TrocCl)将化合物2a的氨基酰化可得到单酰胺化产物化合物2b,固态下可发出绿色荧光,其最大荧光发射峰位于493 nm,Ф为0.13;进一步酰化可得到双酰胺化产物化合物2c,固态下可发出蓝色荧光,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467 nm,Ф为0.79。这一过程可以在本色纸上原位完成,进而实现荧光三色转变。即将化合物2a溶液书写于纸张上可获得黄色荧光字样,在其上涂写不同浓度的TrocCl溶液可将纸张上的化合物2a转化为化合物2b和2c,从而使字体的发光颜色变为绿色和蓝色。  相似文献   

7.
用自行设计合成的两亲荧光探针探讨了与色氨酸,酪氨酸两种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荧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pH=7.3的缓冲溶液体系中相对荧光强度最大;得出两亲荧光探针与色氨酸、两亲荧光探针与酪氨酸发生相互作用且体系稳定;为研究和了解两亲荧光探针与生物大分子作用的化学本质提後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荧光再吸收的蒙特卡罗计算模型,对不同尺寸的Yb3+:ZBLANP玻璃材料的荧光再吸收作用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由于再吸收作用引起的荧光平均波长红移与界面反射和材料尺寸的关系。对于立方体形状,当材料尺寸较小时由界面全反射引起的荧光平均波长红移量占主要部分;随着尺寸的变大,界面全反射的影响相对变小;材料尺寸在0.1~1.0 cm时,由于荧光再吸收作用导致的荧光平均波长红移量在2.6~5.0 nm范围内。随激发光波长的变化绝对制冷效率和单位长度的制冷功率均存在极大值,荧光平均波长红移使制冷效率明显下降,通过减小材料尺寸、改变材料形状等措施可减小荧光再吸收作用对激光冷却固体的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绿荧光蛋白的双光子激发的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光子激发方式研究了重组绿荧光蛋白(recombinant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rGFP)的光转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rGFP具有较强的双光子激发荧光,双光子激发的荧光偏振光谱表明rGFP在辐照前质子态和去质态之间存在着有效的能量转移过程,rGFP辐照后导致生色团构象的变化,部分阻断了rGFP内源的氨基酸与生色团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导致rGFP的双光子激发的荧光强度下降,观察到rGFP的三光子激发的荧光特性,这种三光子激发的荧光主要来源于rGFP内源的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等)的吸收。研究结果对在实际使用定量的光显微镜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超荧光     
超荧光是由许多初始完全反转的二能级原子所组成的系统的合作发射现象.本文讨论了超荧光的特征和物理机制,讨论了超荧光的实验和半经典理论.为了把理论和实验进行比较,对超荧光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重点讨论了超荧光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最后对超荧光理论和实验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1.
荧光体     
前言 早在17世纪初,人们就开始了对荧光体的研究。近年来,荧光体已在荧光灯和彩色电视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改进和研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惊人的进展。本文不想逐一介绍荧光体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只是重点讲一下荧光体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2.
荧光体     
一、导论 1.荧光现象 如在气体放电、荧光灯、阴极射线管等发光时所看到的那样,在与热辐射不相同的过程中,物质由外界吸收激发能量,并将该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这种现象叫作发  相似文献   

13.
荧光产生时间与荧光峰值波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方法对芳香族化合物蒽进行了时间分辨谱研究,介绍了所用测试系统的组成和测试方法,获得了蒽的荧光强度-波长-时间三维立体图、峰值荧光时间图、等高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荧光产生的时间与峰值波长有关系,长波早于短波。  相似文献   

14.
蒽类荧光染料的荧光性质及其化学发光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了蒽中位取代的荧光染料(9,10-二苯基蒽,9,10-二苯乙炔基蒽)的合成。分析测试了这类染料的液相荧光和化学发光光谱,讨论了它们的结构与其荧光和化学发光波长及效率的关系(在双乙二酸酯化学发光体系中),并配制了发光明亮的高效化学发光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比较使用联苯胺及其衍生物显现血手印的同时,提出了采用荧光显现试剂显现血手印的新方法,文章在简述血红蛋白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强氧化剂破坏血红素、沉淀珠蛋白、采用激活血痕、蛋白染色的方法,使血手印清晰显出,并先后开发出用于潜血手印显现的十五种荧光试剂。文章系统论述了血手印荧光显现的原理,讨论了影响血手印荧光显现的各种因素,说明了活化血痕、蛋白染色显微血手印方法、主要特点和显现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MobileNetV2和VGG11组分拟合(CF-VGG11)卷积神经网络(CNN)与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结合的水样分类和荧光组分拟合方法,通过输入单个三维荧光光谱(3D-EEM)数据来预测水样类别、溶解性有机物(DOM)质量浓度等级和荧光组分。算法以PARAFAC结果为基础建立荧光光谱数据集,分两步完成类别与组分的预测:第一步使用MobileNetV2算法对不同水样进行类别预测和DOM质量浓度分级;第二步使用CF-VGG11网络拟合荧光组分。采集地表水、工业废水处理水、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和乡村饮用水4种类型的水样构建数据集,获得了95.83%的分类精度和98.11%的组分拟合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对不同水样和DOM质量浓度等级进行准确分类,拟合特定荧光组分,精确定位污染源,并能进行超标预警。  相似文献   

17.
18.
研制了一种测量光合植物中感生叶绿素荧光的小型“考茨基仪”(Kautskyapparatus)。这个仪器的核心是由发光二极管及装在它背面的光电晶体管所构成的新的“传感器—发射器”组件(掮背式组件)。可以250μs的时间分辨率记录荧光曲线,辐照时间可以在0.1秒到100秒内任意变动,光强的变化范围可从0到10~4尔格·厘米~(-2)·秒~(-1)。与手提式记录器一起使用,新仪器提供一种可靠而快速的测量作物在自然光照下的光合活动。上述的那种掮背式“传感器—发射器”组件作为一种检测荧光和反射光的新的光电子学器件有普遍的重要性。文中举出了新仪器工作的一些实例以证实它的时间分辨率、灵敏度及其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潘可亮  李树伟 《光子学报》2014,40(7):1082-1086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蛋白与荧光增白剂CBS-X、BBU、VBL的相互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和双对数曲线进行计算,研究了FWA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FWA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测定了荧光增白剂CBS-X、BBU、VBL对BSA的猝灭常量和扩散常量(283 K),确定了荧光增白剂与BSA结合位点数均为1.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BSA与荧光增白剂分子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通过测定283 K和298 K时供体与受体分子间结合常量,计算了BSA与荧光增白剂作用的热力学参量.BSA与FWA作用的ΔH<0,ΔS>0,并以此确定了BSA 与荧光增白剂分子主要通过静电力进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用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多偶极腔体中的氩等离子体的离子速度分布函数的实验中,研究了激光频率与信号强度的关系。在给定等离子体放电参数条件下,发现存在一个入射激光诱导荧光的极限频率,大于该频率时荧光强度不再增加。该诱导荧光的极限频率随荧光收集系统中透镜组中的小孔大小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