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佩玲  李德宇 《物理学报》1985,34(2):235-240
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Bi2Pb2V2O10的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C11-P1,单位晶胞内化学式数Z=1,晶胞参数为:a=7.084(4)?,b=7.278(3)?,c=5.587(3)?,α=111.91(5)°,β=95.01(6)°,γ=108.86(4)°,V=245.70?3,Dx=7.35g/cm3,μ(MoKα)=678,94cm-1,F(000)=456。用Patterson函数分析及Forier技术测定了结构,对原子坐标、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热参数进行了最小二乘方修正,R=0.079。结构分析表明,Bi2Pb2V2O10的Pb原子与O原子形成八角十二面体,Bi原子与O原子形成六角多面体。两个共棱的Pb—O多面体与两个共棱的Bi—O多面体相连,并沿bc平面无限延伸。讨论了吸收的影响。最后,将Bi2Pb2VO10的结构与Pb2SO5的结构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X射线和差热分析方法对BaO-Li2O-B2O3三元系中的两个截面:BaB2O4-Li2B2O4和BaB2O4-Li2O作了研究。在BaB2O4-Li2B2O4赝二元系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化合物4BaB2O4·Li2B2O4。化合物在930±3℃由包晶反应形成,并与Li2B2O4形成共晶反应。共晶温度为797±3℃,共晶点组分为79mol%Li2B2O4。在BaB2O4-Li2O截面中也存在化合物4BaB2O4·Li2B2O4,其包晶反应温度从930±3℃随Li2O含量增加下降到908±3℃。在组分60mol%Li2O处形成另一个新的化合物2BaB2O4·3Li2O。该化合物在630±3℃也是由包晶反应形成,并与Li2O和Li2CO3分别形成共晶反应,共晶温度分别为400±3℃和612±3℃。在BaB2O4-Li2B2O4和BaB2O4-Li2O体系中都没有观察到固溶体。用计算机程序分别对化合物4BaB2O4·Li2B2O4和2BaB2O4·3Li2O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案进行了指标化,其结果:4BaB2O4·Li2B2O4的空间群为Pmma,a=13.033?,b=14.630?,c=4.247?,每个单胞包含两个化合式单位;2BaB2O4·3Li2O的空间群为Pmmm,a=4.814?,b=9.897?,c=11.523?,每个单胞也含有两个化合式单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王国富  黄清镇 《物理学报》1985,34(4):562-566
用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BaB2O4-K2O和BaB2O4-K2B2O4赝二元系的相平衡关系。BaB2O4-K2B2O4属共晶体系,共晶温度为850±3℃,共晶点成分为45mol%K2O。在Ba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用高温熔融法,把Eu2O3掺入到P2O5-BaO-Na2O-K2O与Na2O-TeO2-ZnO系统玻璃中。测定了玻璃的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结果表明,Eu离子在P2O5-BaO-Na2O-K2O玻璃中呈现出Eu3+态。然而在Na2O-TeO2-ZnO系统玻璃中,尽管在空气气氛下,大部分的Eu离子在玻璃中以二价的状态存在。从玻璃的结构及化学组分解释了产生Eu2+的原因。在磷酸盐玻璃配料中加入适量的硅粉(Si)作还原剂,能有效地把玻璃中的极大部分Eu3+还原成Eu2+,获得含Eu2+的优质透明磷酸盐玻璃。  相似文献   

5.
Eu2+掺杂CaSi2O2N2荧光粉发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组成为Ca1-xEuxSi2O2N2的Eu2+掺杂CaSi2O2N2荧光粉.通过荧光光谱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Eu2+掺杂CaSi2O2N2荧光粉发射光谱为宽波段的单峰结构,主要包含绿光和黄光区,发射峰在556~568 nm.从发射光谱的宽带特征来看,CaSi2O2N2:Eu2+的发射主要对应着Eu2+离子4f65d→4f7跃迁.从激发光谱所覆盖的范围还可以看到,样品可以有效的被UV蓝-光激发,这意味着该类荧光粉在白光LED方面有可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样品的发光性能与激发离子的浓度有着很大关系.激发离子浓度增大时,发射光谱会发生明显红移.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通过改变Eu2+浓度来调节荧光粉的发光范围,从而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同时,Eu2+浓度提高,样品发射光谱的强度也会随之增强,在x=0.06时发射强度达到最大值,之后继续增加Eu2+浓度,强度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降低,即出现浓度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6.
PbBi2Nb2O9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D2h23-Fmmm。晶胞参数为a=5.4806(7)?,b=5.4791(7)?,c=25.416(3)?,α=β=γ=90.0(0)°,V=763.2(2)?3。单位晶胞内化学式数z=4,Dobs=7.91g/cm3,Dx=8.26g/cm3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Tm3+(8.0mol%)掺杂(77-x)GeO2-xGa2O3-8Li2O-10BaO-5La2O3(x=4,8,12,16)系列玻璃.系统地研究了Ga2O3从4mol%变化到16mol%时,玻璃的光谱性质与热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差热分析表明,随着Ga2O3含量的增加,锗酸盐玻璃的热稳定性增加.运用Judd-Ofelt(J_O)理论计算得到了Tm3+在不同Ga2O3含量的GeO2-Ga2O3-Li2O-BaO-La2O3玻璃中的J-O强度参数(Ω2,Ω4,Ω6)及Tm3+各激发能级的自发跃迁概率、荧光分支比以及辐射寿命等光谱参量.在808nm激光二极管的激发下,测试并分析了Ga2O3对Tm3+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随着Ga2O3从4mol%增加到16mol%,Tm3+在1.8μm处的荧光强度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特性.当Ga2O3含量大约在12mol%时,Tm3+在1.8μm处的荧光强度最弱,受激发射截面达到最小.还初步讨论了Ga2O3对玻璃结构与光谱参数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3+掺杂锗酸盐玻璃')" href="#">Tm3+掺杂锗酸盐玻璃 光谱性能 Judd-Ofelt参数 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Bi-Sr-Ca-Cu-O体系中理想成份为Bi2Sr2CaCu2O8化合物的超导性能和晶体结构。名义成份为BiSrCaCu2O5.5零电阻超导转变温度Tc(0)=81.5K。用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测定了Bi2Sr2CaCu2O8的晶体结构,其基本结构属体心四方晶系,空间群为D4h17-l4/mmm,点阵常数a=3.825?,c=30.82?。每单胞化合式单位为2.2Ca占据2(a)等效点系,4Sr,4Bi和4Cu占据三组4(e)位置,其原子参数z分别为0.110,0.302和0.445,16O分别占据8(g),z=0.445和二组4(e),z=0.210和0.380。Bi2Sr2CaCu2O8晶体结构可认为是阳离子沿z轴的(00z)和((1/2)(1/2)z)交错排列,由Aurivillius相导生出来的。讨论了在Bi-Sr-Ca-Cu-O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其它沿z轴不同堆垛层数的超导相。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黄彭年  黄熙怀 《物理学报》1984,33(9):1213-1218
本工作测量了Li2O-(LiCl)2-B2O3-Al2O3系统玻璃的密度、超声速,计算了玻璃的绝热压缩系数,从声学性质分析了玻璃骨架结构随组成的变化,为研究玻璃的离子导电性提供了方法和分析的依据。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对高品质单相多晶Bi2Sr2CaCu2O8+δ样品作真空或H2气氛中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由X射线结构分析,其正常态和超导态性质(特别是载流子浓度)的系统测量结果表明:Bi2Sr2CaCu208+δ样品在H2气氛中热处理,其氧的释放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Bi-O层之间的过量氧原子的逸出,降低系统的载流子浓度,从而调节Tc;二是CuO2面内氧原子的迁移,产生氧空位,使CuO2面内Cu2+的短程二维反铁磁(2D-AFM)有序背景遭到破坏。可以认为:以往文献中报道的Bi2Sr2CaCu2O8+δ超导体的吸氢效应导致Tc的变化,很可能主要的并不是氢原子的电子掺杂行为,而是与吸氢过程中氧含量的变化相联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刘霖  叶玉堂  吴云峰  方亮  陆佳佳 《物理学报》2007,56(6):3172-3177
利用红外热像实时监测系统,研究了GaAs表面不同运动状态(包括静止状态、缓慢运动状态、快速运动状态)下H2SO4-H2O2-H2O液滴的红外辐射特性,并对实验结果和研究价值进行分析.主要的实验结论包括:静止状态时,反应生成热在液滴内部向上对流,液滴顶部为红外辐射灰度峰值,并向液滴边缘陡降,同时,生成热将沿GaAs基片向周边扩散;缓慢运动时,液滴后存在类似于“彗尾”的热残留现象,表现为温度降低、灰度峰值与液滴运动同向的“双重运动特性”,灰度峰值位移曲线与液滴实际位移存在差异,温度最高点有可能位于“慧尾”中;快速运动时,液滴未与GaAs反应便脱离基片,表现为“液膜轨迹”现象,辐射灰度从液膜边缘到液膜中心为半椭圆面的平缓过渡,并分析了轨迹中心灰度值的分布与变化特性.液滴运动热行为红外监测方法的提出,在推动液滴自身研究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红外技术与材料科学、化学科学等交叉学科的融合. 关键词: 红外热像 实时监测 液滴 砷化镓  相似文献   

12.
使用牛津震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Bi2Sr2CaCu2O8单晶的磁滞回线.在20到40K温度之间发现了反常的尖锋效应,随样品O含量的增加,发生尖锋效应的外场也相应提高.可以认为在尖峰效应处发生了由涡漩物质的有序固态到无序固态的相变,在有少量点缺陷存在的BSCCO单晶相图上,Bsp线终止于20K温度处,在20K以下温区没有发生准格子到涡漩玻璃的相变,涡漩固相始终以准格子形式存在;可以认为尖峰效 关键词: 2Sr2CaCu2O8单晶')" href="#">Bi2Sr2CaCu2O8单晶 磁滞回线 尖锋效应 相变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B2O3-Na2O-CaO-SiO2四元系若干玻璃样品,通过实验拉曼光谱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2O3的加入,硅酸盐转变为硼硅酸盐结构。当质量比CaO/SiO2=1时,B主要以[BO3]的形式参与网络形成,并在B2O3含量为6 Wt%时迹象明显。拉曼光谱精细结构解谱的结果表明,B的加入使结构复杂化,体系中Q1相对含量减少,Q3相对含量增加,整体由以Q2为主变为以Q2、Q3为主。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xNa2O-(1-x)K2O-Al2O3(x=0.33, 0.50, 0.66, 1)三元系固体,实验利用拉曼光谱技术获得了xNa2O-(1-x)K2O-Al2O3三元系固体的常温拉曼光谱和升温拉曼光谱,使用CASTEP软件优化晶体结构和计算拉曼光谱,获得了xNa2O-(1-x)K2O-Al2O3三元系样品的常温拉曼光谱,结果表明低波数区(100~400 cm-1)的拉曼特征峰为Na—O键的振动。中波数区(400~700 cm-1)的拉曼特征峰为铝氧四面体中桥氧键的振动。高波数区(700~1 000 cm-1)的拉曼特征峰为Al-Onb的振动。对三元系样品的拉曼特征峰进行有效归属。获得了0.5Na2O-0.5K<...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一种组分为80TeO2-10Al2O3-10Cs2O-xYb2O3(x=0~1.6)(mol%)的掺镱碲酸盐玻璃材料,测试了该玻璃材料的密度、热膨胀系数和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随Yb3+浓度的变化性质.利用McCumber理论计算了该玻璃系统中Yb3+离子从2F5/2到2F7/2能级跃迁的受激发射截面.实验表明:当Yb2O3掺杂量为1mol%时,Yb3+在1 004nm波长处的发射截面为1.06×10-20 cm2,荧光有效线宽为89.6nm,荧光寿命达到最大值为0.80ms.激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掺镱碲酸盐玻璃是实现超短脉冲激光的候选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R2O—B2O3—SiO2系统玻璃中的双碱(KO2、Na2O)效应,引入Al2O3的抗水效应,硼酸盐的挥发,加入CaF2等澄清剂对玻璃粘度,透光率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在R2O—B2O3—SiO2系统玻璃中能与光导纤维芯玻璃F626/356匹配良好的包层玻璃的基础成份:SiO269~71,B2O38~12,R2O11~20(均为Mol%),在基础成分中添加少量的Al2O3、RO(CaO、MgO、ZnO)及适量的CaF2等澄清剂、制得了具有不同温度变化的粘度,折射率(ND-1.1537~1.5163)和热膨胀系数值室温15°~120℃范围,α=(79.1~81.0)×10-7/℃的包层玻璃。其中BP—81—16号包层玻璃已投入生产,它与光纤芯玻璃F626/356组合拉制的光导纤维的性能远优于改良3号**光导包层玻璃。  相似文献   

17.
18.
刘力挽  周秦岭  邵冲云  张瑜  胡丽丽  杨秋红  陈丹平 《物理学报》2015,64(16):167802-167802
通常, Ce离子掺杂的低密度玻璃有较高的发光效率, 而高密度的Ce离子掺杂玻璃其发光效率很低.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 采用高温熔融法获得了SiO2-Al2O3-Gd2O3三元系统的玻璃形成区, 并在还原气氛下制备了Ce3+掺杂SiO2-Al2O3-Gd2O3以及SiO2-Al2O3-Gd2O3-Ln2O3 (Ln=Y, La, Lu)闪烁玻璃, 研究了其光谱和闪烁性能. 测试结果显示: 随着Gd2O3含量增加, 玻璃紫外截止波长发生红移, 荧光强度降低, 衰减时间缩短; 加入Lu2O3, La2O3, Y2O3后, 紫外截止波长发生红移, 荧光强度降低, 衰减时间变短; 当Gd2O3超过10% mol时, X射线荧光积分光产额从相当于锗酸铋 晶体的61%降低到13%. 荧光强度降低、衰减时间缩短的原因是随着玻璃的紫外截止波长红移玻璃的能带宽度变窄, 使得Ce3+离子的d电子轨道开始接近玻璃的导带, Ce3+离子受辐射后跃迁到d电子轨道的电子会通过导带与玻璃中的空穴复合, 产生电荷迁移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19.
苏昉  陈立泉 《物理学报》1983,32(11):1376-1382
木文研究了Al2O3对B2O3-0.7Li2O-0.7LiCl非晶态的形成和电学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加入适量的Al2O3后,无需借助液氮骤冷技术,直接将熔体倾倒在室温下的紫铜板上就很容易形成大块非晶锂离子导体B2O3-0.7Li2O-0.7LiCl-xAl2O3。Al2O3的加入使B2O3-0.7Li2O-0.7LiCl的电导率有所降低,但在高温下不太明显,电导激活能略微升高,实验发现:Al2O3含量x=0.03是较合适的剂量,较容易形成大块非晶态,对电导率的影响也不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车广灿  陈立泉 《物理学报》1981,30(9):1219-1224
本文用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Li2SO4-Li2B2O4和Li2SO4-[NH4]2SO4两个赝二元系相图进行了研究。Li2SO4-Li2B2O4是共晶体系,共晶温度为720℃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