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大明  雷志良 《光学学报》1994,14(11):215-1218
用光学光谱分析仪测量了XeCl准分子激光在YBa2Cu3O7-x超导靶面激励等离子体发射谱的轴向和径向分布,并由等离子发射谱的径向分布拟合得到等离子体中激发态粒子的角分布,结果表明激光等离子体呈现cosθ分布,n值范围为2.78到7.63,且随激光能量密度和背景氧压增大而增大,离子的n值明显高于原子的n值。  相似文献   

2.
用非极性喇曼散射光谱研究了混晶(Rb_xK_(1-x))_2SnCl_6性质随组份(0<x<1)及温度(10K<T<300K)的变化。发现在纯K_2SnCl_6晶体中用Rb ̄+部分替代K ̄+后,将降低原K_2SnCl_6的相变温度Tcl。当混晶中Rb ̄+成份超过极限浓度(x>0.7)后,该相变就被抑制。不同组份样品的同一喇曼模频率,随Rb ̄+的增加,向低频方向移动。用平均力常数拟合给出很好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532nm激光气化MnCl2.4H2O固体产生气相团簇,(MnCl2)nMn^+,(MnCl2)nMnCl^+(MnCl2)nCl^-(n=1~12),以及溶剂化的团簇MnCl^+(MnCl2)n(H2O)m(n=1~7,m〈6)的机理,通过用飞行时间质谱考察团簇物尺寸大小与激光能量,激光与脉冲加速电场之间延迟的等关系,认为这些团簇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逐步生长的,并提出了正负团族离子产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变温7LiNMR实验对Li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和LiCoO2中Li+的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实验温度的提高,LiMn2O4的7LiNMR谱线窄化,表明其中Li+迁移能力增加,而LiCoO2的谱线无变化.此外随温度提高,LiMn2O4的7Li的T1变短,而LiCoO2的T1变长,产生这种不同变化趋势的原因在于LiMn2O4和LiCoO2晶相结构的差异造成其中Li+迁移能力的差别,它们各自的相关时间τc使7Li核的T1分别位于T1-τc曲线极小点两侧  相似文献   

5.
高Z元素类镍离子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PET平晶谱仪测量了Hf,Ta,W和Re激光等离子体发射波长范围为5-8?的软X射线谱,重点研究了其类镍离子谱线,精确测量和准确辨认出四种高Z元素的37条n=3-4的类镍离子共振跃迁线和内壳层跃迁线。整个测量范围内谱线精确波长值的绝对误差小于0.005?.与MCDF方法和HFR方法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比较,两者符合相当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采用光学发射谱方法测量了TEA CO2脉冲激光辐射SiH4+CH4系统产生的等离子体反应过程中的发射谱特性,探测到了Si,Si^+,Si^2+,C,C^+,C^2+,CH,SiH,SiH^+,Si2和H的特征辐射,研究了含C,Si碎片粒子光谱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反应条件对OES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脉冲激光与碲镉汞相互作用时的冲量耦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满宝元  王象素 《光学学报》1998,18(8):010-1014
在激光功率密度为4.0×108~5.0×109Wcm-2的范围内,用冲击摆测量了NdYAG脉冲激光(波长为1.06μm,脉宽为10ns)辐照大气中不同面积的HgCdTe样品时的冲量耦合系数。从理论上建立了等离子体爆轰模型,对激光结束后等离子体的膨胀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用此模型计算了不同能量的脉冲激光与不同面积的HgCdTe相互作用时的冲量耦合系数,计算值与测量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8.
MCP选通X射线皮秒分幅相机在ICF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上海“神光”装置上,首次将我国研制的首台MCP(微通道板)选通X射线皮秒分幅相机样机用于ICF(惯性约束聚变)激光等离子体物理诊断,在1.2ns内连续拍摄到激光注入孔等离子体辐射随时间变化的12福二维空间分布图像,观测到等离子体喷射空间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本文就该相机结构、测量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验中获得的典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Cu等离子体X射线脉冲光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1.06μm激光加热Cu靶发射的1.2keV能区X射线转换效率和强度的测量方法和实验结果。结果表明,Cu等离子体是一种在1.2keV能区的x射线强脉冲光源。  相似文献   

10.
以Nd·YAG激光器的二倍频输出作为激发源,获得了激光诱导Ni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基于发射光谱,对等离子体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进行了测量,其典型值分别为3 714 K,4.67×1016 cm-3。测量了等离子体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发现沿垂直于激光传播方向的径向,随到中心点距离的增加,等离子体辐射的强度减小,但线型和线宽不变,表明等离子体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沿径向均匀分布。沿激光传播方向,随到样品表面距离的增加,等离子体辐射强度、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先增加后降低,在距样品表面1.5 mm处,达到最大值。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进行相关探测时,收集距离样品表面1.5 mm处的发射谱,有利于提高探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以脉冲Nd·YAG激光器泵浦的光学参量发生/放大器输出为激发源,获得了一种家庭用煤样品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laser induced plasma,LIP)发射光谱。谱线线型呈洛伦兹线型,表明等离子体加宽以Stark展宽为主。利用发射谱线的Stark展宽和强度,通过测量等离子体不同位置的发射光谱,确定了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发现二者在垂直等离子体发光火焰方向相对火焰中心对称分布,沿发光火焰方向不具有对称分布的特点。发光火焰中心的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密度最大,且发光强度较大,因此利用光谱技术测量等离子体特征量时,宜采集火焰中心的发射光谱。样品中有些元素的发射谱线线型显示,等离子体中存在很强的自吸收现象,自吸收程度和激发波长及激光能量密切相关,激发波长接近谱线中心波长时,自吸收现象最明显;随激光能量的增加,发射光谱强度增加的同时,自吸收的程度也增大。把这些现象归因于原子跃迁概率的增大及激光强度增加引起的等离子体中粒子数密度的增大。自吸收现象导致实验观测到的发射谱线强度小于LIP的真实辐射强度,对等离子体进行测量时,应选取不存在自吸收现象的谱线,以便于提高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测得了315 ̄330nm超声射流冷却下SO2^1A2-^1A1激光诱导荧光(LIF)激发谱,获得了7个有明显K结构的C型跃迁的转动子带分辨谱,并将70个转动子带归属为(1,m,1)-(0,0,0)和(0,n,1)-(0,0,0)(4≤m≤7,8≤n≤10)的跃迁带系。光谱分析得到SO2^1A2-^1A1跃迁的带源v00、^1A2态弯曲振动频率v′2,非谐性常数X22′分别为(27950±5)、(2  相似文献   

13.
用1米掠入射光栅谱仪测量了在点聚焦和线聚焦两种打靶方式下,单脉冲或双脉冲驱动锗薄膜产生的等离子体XUV光谱。并对测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在点聚焦打靶条件下,等离子体发射的XUV光谱主要为底衬材料发射的谱线,集中在小于19um的波长范围内。在靶长10mm线聚焦打靶条件下,Ge等离子体谱线增多,出现了GeXXⅢ3s─3pJ=0-1和J=2-1两条激光线。C离子的Hα线显著变强。  相似文献   

14.
在星光—Ⅱ激光装置上,用PET平晶谱仪观测了74W高离化度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发射谱,波长范围是0.36~0.52nm。准确测量和辨认了3dj-nfj(n=5,6)4条类Ni共振线及附近类Cu、类Zn、类Ga和类Ge几个电离级16个半连续带结构谱。实验谱波长测量误差小于0.0005nm,与用相对论自旋轨道劈裂跃迁组(SOSA)模型(不可分辨跃迁组(UTA)特例)和Xα法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很好。首次提迭加峰平均波长与离子离化度间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激光能量对粉煤灰未燃碳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搭建了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成分分析应用研究台架,应用于粉煤灰未燃碳的检测,考察不同能量的脉冲激光烧蚀粉煤灰样品时的等离子体特性。使用多通道光纤光谱仪和CCD探测器对激光烧蚀形成的等离子体发射信号进行分光和探测。分析碳谱线强度、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密度随激光能量变化的趋势,掌握激光能量对粉煤灰未燃碳测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大,碳谱线强度、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密度均先增大后减小,空气击穿明显增强。随后碳谱线强度的变化趋于平缓并开始下降。合适的激光能量可以增强等离子体发射信号,并避免强烈空气击穿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6.
脉冲激光烧蚀空气中金属靶产生等离子体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1.06μm和脉宽为10ns、功率密度为9.3×109w/cm2的脉冲激光作用在大气中的金属靶面上时,将产生等离子体。研究了它从200nm~880nm间的空间、时间分辨谱,用飞行时间诊断方法得到了等离子体中被激发的核素的速度、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等特征数据  相似文献   

17.
La—Ce—Mn系钙钛矿型催化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Ce^4+,部分取代La^3+的La1-xCexMnO3钙钛矿型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随Ce^4+取代量x的增大,La1-xCexMnO3催化剂越易被还原,其还原活化逐渐降低,对于CO,CH4氧化的反应其活性有一最大值,CO反应x的0.4,CH4反应x为0.2,这是由于随x值的增大,催化剂晶格缺陷增多,晶格氧的化学势增大,以及CeO2杂质相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在CO氧化和用H2还原  相似文献   

18.
本介绍我们对高温超导/铁磁多层膜样品的初步研究结果。利用准分子脉冲激光淀积方法制备了由高温超导YBa2Cu3O7薄膜与铁磁巨磁电阻材料Pr.7Sr.3MnO3薄膜组成的三夹层型和台阶边缘结型多层膜样品。对YBa2Cu3O7/Pr.7Sr.3MnO3多层膜样品输运性质测量表明样品中存在超导转变及铁磁相变。对两种多层膜样品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测量曲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CT-6B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角向转动的光谱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分辨光谱测量系统,根据杂质离子谱线OⅡ464.2nm,CⅢ464.7nm和氢Hα谱线的多普勒位移,测量了CT-6B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角向转动速度的径向分布.结果表明:杂质离子的角向转动速度的方向在等离子体内部为电子逆磁漂移方向,其线速度在小半径约9cm处达到极大值3.5km/s;在接近孔阑r=10cm处,反转为离子逆磁漂移方向.由此导出等离子体内部的径向电场向里,其最大值为18V/cm.中性氢原子只存在其方向为电子逆磁漂移方向的角向转动分量,其数值较杂质离子谱线所得结果要低.最后对所得的结果作了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发射探针和电容探针测量等离子体电位的实验和方法。发射探针采用直流功率加热,并在较强电子发射条件下运行(I_(e0)/I_(e0)>1)。电容探针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δ≥1。本文对发射探针的电子发射性能、工作电流、电容探针的输入、输出电压关系进行了标定实验。得到了电容探针的校准系数分别为3×10(-3)、5×10(-4)。实验给出了MM-4会切中心等离子体电位V_(p4)=-82±9-122±12V;MM-4U东、西会切中心等离子体电位分别为V_(P4u1)=-52.9±3.2V,V_(P4u2)=-62±3.2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