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壳模型下探讨了6-11Li核的某些异常性质,特别是滴线核11Li奇异性质可能的微观起因.发现6Li核基态的电四极矩敏感地依赖于相互作用力中的张量力分量,6-8Li核第一激发态电四极约化跃迁几率增大,呈现集体性,可能是由集团结构所致,对3≤Z≤5和N≈8附近核,存在可能的跨壳激发或壳隙消失现象.  相似文献   

2.
对超核Λ5He的核结构及其对Λ超子结合能B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其壳心核4He的极化效应,计算了当4He中含有D态混合成分时对结合能BΛ的贡献.结果表明,壳心核受到Λ超子相互作用的严重极化,不再具有自由α粒子的结构;D态成分的贡献仅改善BΛ的计算值约0.5MeV.进一步考察了可能的三集团结构,发现对Λ+d+d三集团模型,计算所得BΛ值比较接近实验值,表明它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得到肯定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壳模型下探讨了6—11Li核的某些异常性质,特别是滴线核11Li奇异性质可能的微观起因.发现6Li核基态的电四极矩敏感地依赖于相互作用力中的张量力分量,6—8Li核第一激发态电四极约化跃迁几率增大,呈现集体性,可能是由集团结构所致,对3≤Z≤5和N≈8附近核,存在可能的跨壳激发或壳隙消失现象.  相似文献   

4.
超核Λ5He的核结构研究及其结合能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核Λ5He的核结构及其对Λ超子结合能B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其壳心核4He的极化效应,计算了当4He中含有D态混合成分时对结合能BΛ的贡献.结果表明,壳心核受到Λ超子相互作用的严重极化,不再具有自由α粒子的结构;D态成分的贡献仅改善BΛ的计算值约0.5MeV.进一步考察了可能的三集团结构,发现对Λ+d+d三集团模型,计算所得BΛ值比较接近实验值,表明它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得到肯定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陆晓  刘广东  沈彭年 《中国物理 C》2006,30(11):1074-1077
在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下, 通过共振群方法(RGM)计算了双Λ超核^6_ΛΛHe,^5_ΛΛHe,^5_ΛΛH,^4_ΛΛHe,和^4_ΛΛH的结合能. 结果表明, 假定双Λ超核具有双Λ集团和壳心核集团构成的两集团结构, 得到的^6_ΛΛHe超核的结合能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表明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重子谱、N-N和Y-N相互作用及轻Λ超核的结合能, 也能较好地描述Y-Y相互作用及双Λ超核^6_ΛΛHe,^5_ΛΛHe,^5_ΛΛH,^4_ΛΛHe,和^4_ΛΛH的结合能, 指出了它们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下,通过共振群方法(RGM)计算了双Λ超核~6_(ΛΛ)He, ~5_(ΛΛ)He, ~5_(ΛΛ)H, ~4_(ΛΛ)He和~4_(ΛΛ)H的结合能.结果表明,假定双Λ超核具有双Λ集团和壳心核集团构成的两集团结构,得到的~6_(ΛΛ)He超核的结合能与实验值基本吻合,表明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重子谱、N-N和Y-N相互作用及轻Λ超核的结合能,也能较好地描述Y-Y相互作用及双Λ超核的结合能.使用相同的模型参数,计算了轻双Λ超核~5_(ΛΛ)He, ~5_(ΛΛ)H, ~4_(ΛΛ)He和~4_(ΛΛ)H的结合能,指出了它们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刘朗  王培伟  陈洪  孟杰 《中国物理 C》2006,30(Z2):227-229
利用相对论类壳模型方法(RMF+SLAP), 研究了包含对关联情况下, 轻核8Be, 12C, 16O, 20Ne中的可能出现的α集团效应. 结果很好地再现了轻核的α集团结构. 与没有考虑对关联的情形相比, 对关联可以使原子核基态性质发生改变, 导致不同的α集团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复合粒子表象理论对~(31)Si核进行研究计算,求出了~(31)Si核的能谱和波函数。能谱与壳模型能谱完全一致,波函数与壳模型波函数严格等价,因而有力地支持了复合粒子表象理论。  相似文献   

9.
沈水法  陈学诗 《物理学报》1999,48(8):1420-1425
将角动量投影壳模型应用到186 Pb ,188 Pb 和190 Pb 核, 对它们的低位长椭球带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对这三个核从理论上预言了该带带头, 并把壳模型应用到186 Hg 核, 得到与实验较好地符合验证了这种理论预言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通过共振群方法(RGM)得到了非定域的YN 相互作用势和Λ超子与壳心核的相互作用势,并计算了轻Λ超核5ΛHe,4ΛHe和4ΛH 的结合能. 计算结果表明,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Λp散射,也能较好地描述轻Λ超核的结合能. 由于利用共振群方法(RGM)直接抽取的非定域YN相互作用势更为准确,因此计算得到的轻Λ超核5ΛHe ,4ΛHe 和4ΛH 的结合能更符合实验数据,同时,也为将来的超核和多夸克体系确定了一套更为精确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通过共振群方法(RGM)得到非定域的YN相互作用势和Λ超子与壳心核的相互作用势,并用其计算了轻Λ超核5ΛHe,4ΛHe和4ΛH的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手征SU(3)夸克集团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Λp散射,也能较好地描述轻Λ超核的结合能.由于利用共振群方法(RGM)直接抽取的非定域YN相互作用势更为准确,因此计算得到的轻Λ超核5ΛHe,4ΛHe和4ΛH的结合能更符合实验数据,同时,这也为将来研究超核和多夸克体系确定了一套更为精确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2.
廖继志 《中国物理 C》1986,10(4):486-489
在本文中,s.d.g IBM被用于计算44,46,48Ti核的能谱, 并与纯组态壳模型能谱和实验能谱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王柏庐 《中国物理 C》1986,10(3):358-362
本文用复合粒子表象理论对31Si核进行研究计算, 求出了31Si核的能谱和波函数. 能谱与壳模型能谱完全一致, 波函数与壳模型波函数严格等价, 因而有力地支持了复合粒子表象理论.  相似文献   

14.
将近似的角动量投影形变Hartree-Fock(PDHF)方法用于fp壳层区的奇A核:47Ti、47V、47Cr、49Cr,计算了它们的能谱,并与实验能谱作了比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同时,对涉及到的核谱特性结合粒子加转子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核的能谱具有无排列极限能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原子核谱因子表征原子核单粒子轨道的性质以及占据数等信息,是联系核结构、核反应与核天体物理的重要物理量。 对于原子核谱因子的计算强烈依赖于理论模型得到的原子核多体波函数,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选用普通壳模型。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以及核多体方法的发展,第一性原理方法被应用于研究原子核性质,并取得巨大成功。 本工作基于现实两体相互作用,利用第一性原理无核芯壳模型计算较轻原子核谱因子。首先,计算了$A =6$$7$原子核的低激发态能量,考察第一性原理无核芯壳模型对能量计算的收敛性,并比较普通壳模型与第一性原理无核芯壳模型对于$A =6$$7$能谱的描述。结果表明,无核芯壳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可以很好地描述结合能和激发谱性质。 然后,利用无核芯壳模型系统计算了$^{7}{\rm{Li}}$$^7{\rm{Be}}$镜像核叠积函数与谱因子,并分析谱因子计算的收敛性。结果显示,谱因子随着模型空间的增大收敛较慢,对于$^{7}{\rm{Li}} $,无核芯壳模型计算的谱因子同最新实验值符合得很好。最后,采用无核芯壳模型系统计算$A =6,\, 7$$8$原子核低激发谱能量与谱因子,为核反应与核天体研究提供必要的输入量。  相似文献   

16.
简述在最近几年中原子核结构研究中的一些新的进展.原子核的超对称性在1980年提出,1999年在奇奇核中得到检验.在原子核结构的代数模型中,玻色子模型中的弱集体性困难最近得到解决,在八极振动中,代数模型给出了大量的电磁跃迁的解析表达式,对于实验研究十分方便,158Gd是目前最好的八极振动核.在原子核的壳模型中蒙特卡罗壳模型,投影壳模型有较大进展.最后对今后原子核结构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利用SD对壳模型讨论了偶偶Pt核低激发态的集体性质. 结果发现在该模型下, 利用一个仅含有3个参数的哈密顿量, 可以很好地再现偶偶Pt核低激发谱的集体性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原子核壳模型框架下基于唯象相互作用(对力加四极力)研究sd壳和pf壳的偶偶核低激发集体态。在提取了USDB和GXPF1相互作用的单粒子能量和单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我们用一套统一参数计算重现了球形核和形变核的低激发谱;将对相互作用中的单极成分扣除后可以得到较好的结合能计算结果。同位旋标量的对相互作用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单极相互作用在经验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原子核对称能和Wigner能中产生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186,188,190Pb低位长椭球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角动量投影壳模型应用到186Pb,188Pb和190Pb核,对它们的低位长椭球带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对这三个核从理论上预言了该带带头,并把壳模型应用到186Hg核,得到与实验较好地符合验证了这种理论预言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马伯强  孙佶 《中国物理 C》1988,12(6):786-792
本文采用在壳动力学和总能量守恒条件对肪冲近似进行了运动学修正,由此计算了核结合效应在轻子原子核深部非弹散射中的影响,并将这种模型与采用离壳动力学计算核结合效应的模型进行了对比,发现两种模型对束缚核子的结构函数F1(x)及Callan-Gross比率RALT给出不同的结果和预言.与实验的对比表明:在壳处理比离壳处理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而且与实验的符合也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