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验合成了一种荧光试剂对-氨-苯基卟啉(TAPP),该试剂与钴(Ⅱ)离子和镍(Ⅱ)离子反应发生荧光淬灭,据此试验了以其为探针测定痕量钴(Ⅱ)和镍(Ⅱ)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pH7.2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中,在一定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在激发波长392 nm和发射波长516 nm处的发射荧光强度F_s及F_0,计算得反应液荧光强度减弱程度△F,其结果表明:△F与钴(Ⅱ)和镍(Ⅱ)的浓度均在2.0×10~(-7)~1.0×10~(-5)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分别为2.0×10~(-8)mol·L~(-1)和4.0×10~(-8)mol·L~(-1)。此方法用于自然水体和污水中钴(Ⅱ)和镍(Ⅱ)的测定,回收率分别在97.0%~108.5%和97.0%~106.5%之间。  相似文献   

2.
室温下,4.0×10~(-6)mol·L~(-1)氧氟沙星溶液5mL与8.0×10~(-6)mol·L~(-1)茜素红溶液5mL发生电荷转移反应30min后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并能产生荧光,络合物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03nm,最大发射波长为508nm,络合物的组成为1比1。基于此建立了测定氧氟沙星的荧光光谱法。氧氟沙星的浓度在2.0×10~(-7)~4.0×10~(-6)mol·L~(-1)范围内与络合物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9.1×10-9 mol·L~(-1)。加标回收率在96.0%~10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利用本法测定氧氟沙星药片中氧氟沙星的含量,测定值与标示值相符。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N-乙酰-L-半胱氨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NACCdTe),基于甲醛对该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甲醛的荧光光谱法。在7.5×10~(-8) mol·L~(-1) NAC-CdTe-0.01mol·L~(-1) Tris-HCl(pH 6.0)体系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甲醛溶液,反应10min后,以400nm为激发波长,于567nm处测量体系的荧光强度(I)。甲醛的质量浓度在5.0×10~(-6)~1.0×10~(-1) g·L~(-1)内与I_0/I(I_0为不加甲醛时体系的荧光强度)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3×10~(-6)g·L~(-1)。方法用于测定水样中的甲醛,测定结果与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相符,加标回收率在98.0%~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4%~4.1%之间。  相似文献   

4.
牛血红蛋白(Hb)对过氧化氢氧化L-酪氨酸(L-Tyr)产生荧光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而痕量汞(Ⅱ)对该体系荧光产生较强的猝灭作用,基于此建立了测定工业废水中痕量汞(Ⅱ)的酶催化-荧光猝灭法。试验考察了酸度、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在pH 9.8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L-Tyr、过氧化氢和Hb的浓度分别为8.00×10-5,1.00×10-4,5.00×10-7 mol·L~(-1)时,汞(Ⅱ)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4.0 mg·L~(-1),方法的检出限(3s/k)为3.33μg·L~(-1)。方法用于工业废水中痕量汞(Ⅱ)的测定,结果与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值相符,加标回收率在97.3%~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3%。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测定间硝基苯磺酸还原制备间氨基苯磺酸生产过程中间氨基苯磺酸和间硝基苯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kromasil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以0.10 mol·L~(-1)的磷酸二氢铵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36 nm。间氨基苯磺酸和间硝基苯磺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10~(-5)~2.4×10~(-4),8.0×10~(-5)~4.0×10~(-4)mol·L~(-1),检出限(3S/N)分别为1.5×10~(-6),3.5×10~(-6)mol·L~(-1),测定下限(10S/N)分别为5.0×10~(-6),1.0×10~(-5)mol·L~(-1)。加标回收率在95.3%~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86%~2.6%之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uInS_2三元量子点,基于CuInS_2量子点荧光强度能够被新霉素显著猝灭的特性,建立了CuInS_2三元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新霉素的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pH 8.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的用量为0.5mL;(2)CuInS_2量子点的浓度为2.0×10~(-7) mol·L~(-1);(3)反应时间为5 min。新霉素的浓度在1.0×10~(-8)~2.0×10~(-7) mol·L~(-1)内与其对应的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2.0×10~(-10) mol·L~(-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98.4%~10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9%~2.4%之间。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痕量钇(Ⅲ)对过氧化氢氧化瑞士色素反应有很好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钇(Ⅲ)的方法。本文考察了荧光体系的光谱特征,研究了试剂用量、酸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及共存离子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和最大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512和538 nm。最佳反应条件如下:6.0×10~(-5)mol·L~(-1)瑞氏色素溶液的用量为1.0m L;5%的H_2O_2的用量为0.8 mL;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0 min。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1.8μg·m L~(-1),检出限为3.97×10~(-3)μg·m L~(-1),可用于样品中痕量钇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2.5%~104.3%之间。  相似文献   

8.
在弱酸性条件下,溴甲酚绿与维生素B_1反应生成具有正、负吸收峰的离子缔合物,最大正吸收波长位于445 nm,最大负吸收波长位于61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3.91×10~4(正吸收)和9.00×10~4(负吸收)L/(mol·cm)~(-1),维生素B_1的质量浓度在0~6.00mg·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若用正负光吸收叠加测定,灵敏度可提高到1.29×10~5L/(mol·cm)~(-1)。方法用于市售奶粉中维生素B_1的测定,回收率为98.7%~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2.3%。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石墨烯和硫化铜纳米花。采用滴涂法进一步依次将石墨烯和硫化铜纳米花修饰于玻碳电极,制备了硫化铜纳米花/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Nanoflower CuS/GR/GCE)。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等研究了长春地辛在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长春地辛的浓度在1.0×10~(-8)~1.0×10~(-7) mol·L~(-1),1.0×10~(-7)~1.1×10~(-5) mol·L~(-1)及1.1×10~(-5)~1.0×10-4 mol·L~(-1)内与其对应的峰电流的减小量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4.9×10~(-9 )mol·L~(-1)。对1.0×10~(-6) mol·L~(-1)长春地辛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方法用于长春地辛药品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7.1%~103%之间。  相似文献   

10.
在pH为7.9的B-R缓冲体系中,酚红与替米沙坦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其最大显色和褪色波长分别为558,426 nm,替米沙坦的浓度与溶液的增色或褪色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米沙坦的含量。在最大显色和褪色波长处,替米沙坦的浓度分别在6.50×10~(-7)~1.35×10~(-5)mol·L~(-1)和7.50×10~(-7)~1.00×10~(-5)mol·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率分别为6.59×10~4,2.12×10~4L·mol~(-1)·cm~(-1),检出限(3δ)分别为1.72×10~(-7),8.53×10~(-7)mol·L~(-1)。用于血样、尿样和药品中替米沙坦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n=11)在0.72%~2.56%之间。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活化玻碳电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安乃近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是一受吸附控制的不可逆过程。用线性扫描伏安法优化了实验参数,测定了浓度与峰电流Ipa的线性关系,在1.0×10~(-6)~5.0×10~(-5)mol·L~(-1)和5.0×10~(-5)~1.0×10~(-3)mol·L~(-1)范围内,有线性方程Ipa(μA)=0.43751+0.15494c(μmol·L~(-1));Ipa(μA)=7.03296+0.02556c(μmol·L~(-1)),检出限可达5.00×10~(-7)mol·L~(-1),回收率为94.0%~103.25%。该方法可用于药物中安乃近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Tris-HCl缓冲溶液中那氟沙星与稀土铕(Eu~(3+))形成络合物,在618nm处发出荧光。基于此,以Eu~(3+)为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那氟沙星的含量。那氟沙星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0×10~(-5)~1.0×10~(-4) mol·L~(-1),检出限(3s/k)为4.0×10~(-6) mol·L~(-1)。加标回收率为97.5%~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4%~2.2%。  相似文献   

13.
以甘露糖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制备了荧光碳点,加入柠檬酸修饰碳点。用荧光、红外及紫外光谱表征了碳点性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碳点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81nm/475nm,荧光量子产率为0.89,碳点平均直径为2.9nm,红外(IR)光谱表明碳点表面有羧基和羟基等活性官能团。由于芦丁对荧光碳点具有选择性猝灭作用,可以用于样品中芦丁的分析检测。在pH=6反应条件下,方法用于中草药总黄酮测定,其线性范围为5.6×10~(-8)~6.0×10~(-5)mol·L~(-1),检出限为4.6×10~(-9)mol·L~(-1),回收率在98%~105%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碳糊电极(CPE)上制备了聚茜素红S薄膜修饰碳糊电极(ARS/CPE),运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维生素B_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4.6的0.1mol·L~(-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维生素B_2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扩散系数(D)为3.26×10~(-5)cm~2·s~(-1),电荷转移系数(α)为0.817 4。维生素B_2的浓度在1.0×10~(-6)~8.0×10~(-4) mol·L~(-1)之间与其对应的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5×10~(-8) mol·L~(-1)。方法用于维生素B_2片的分析,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8%~2.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9.5%~102%之间。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饮料中的苋菜红与亮蓝。样品经柠檬酸溶液调节酸度至pH 6.0,用聚酰胺粉吸附待测物,解析后,以320nm为激发波长、425nm为发射波长测定苋菜红,以382nm为激发波长、445nm为发射波长测定亮蓝,苋菜红和亮蓝的浓度分别在2.5×10-6~2.50×10-5 mol·L-1,5.0×10-6~5.00×10-5 mol·L-1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分别为2.0×10-7 mol·L-1和1.0×10-6 mol·L-1。本法用于测定市售饮料中的苋菜红与亮蓝,加标回收率在102%~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饮料中的苋菜红与亮蓝。样品经柠檬酸溶液调节酸度至pH 6.0,用聚酰胺粉吸附待测物,解析后,以320nm为激发波长、425nm为发射波长测定苋菜红,以382nm为激发波长、445nm为发射波长测定亮蓝,苋菜红和亮蓝的浓度分别在2.5×10-6~2.50×10-5 mol·L-1,5.0×10-6~5.00×10-5 mol·L-1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分别为2.0×10-7 mol·L-1和1.0×10-6 mol·L-1。本法用于测定市售饮料中的苋菜红与亮蓝,加标回收率在102%~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7.
:试验制备了一种荧光试剂5,10,15-三苯基-20-吡啶基卟啉(TPPyP),该试剂激发光谱(λ_(ex))为420nm时,在650nm波长处有发射光谱(λ_(em))峰。当试剂与铅(Ⅱ)反应时产生荧光猝灭现象。提出了以此试剂为荧光探针测定痕量铅(Ⅱ)的荧光光度法。在邻苯二甲酸盐-盐酸缓冲溶液中,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下,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在发射波长650nm的荧光强度,计算得反应液荧光强度的降低程度△F;结果表明:△F值与铅(Ⅱ)的质量浓度在1.0×10~(-4)~1.5×10~(-3)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为4.0×10~(-5)mg·L~(-1)。此方法用于膨化食品中铅(Ⅱ)的测定,回收率在95.0%~10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3%。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在pH 8.0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介质中,血红蛋白对过氧化氢氧化对甲酚反应具有强的催化作用,汞(Ⅱ)对上述指示反应具有灵敏的抑制作用,从而提出了抑制荧光光谱法测定模拟废水中汞含量的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①血红蛋白的浓度为2.00×10-7 mol·L-1;②对甲酚的浓度为1.60×10-3 mol·L-1;③过氧化氢的浓度为1.11×10-3 mol·L-1;④反应时间为80min。在激发波长318nm、发射波长405nm处,反应体系的ΔF(即F0与F值之差)与汞(Ⅱ)的浓度在2.00×10-8~1.00×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用于模拟废水的分析,测得加标回收率在94.0%~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8)在2.5%~3.3%之间。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过氧化氢能够在氯化血红素作为模拟酶催化条件下将对羟基苯乙酸氧化成具有较强荧光的二聚体的特点,建立了荧光光谱法测定染发剂中过氧化氢的方法。氯化血红素的浓度为10μmol·L~(-1),对羟基苯乙酸浓度为1mmol·L~(-1),pH 10,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5min,激发波长为310nmm,发射波长为400nm,体系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过氧化氢的浓度在0.05~50μmol·L~(-1)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3μg·kg~(-1)。加标回收率在94.5%~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2%。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通过碳量子点与氨水反应使其表面氨基化,氨苄青霉素与氨基化碳量子点作用后,使其荧光显著增强,由此建立测定药物中氨苄青霉素的荧光光度法。在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016mol·L~(-1)氨基化碳量子点溶液1.00mL和样品溶液0.45mL,pH 7.0三酸缓冲溶液1mL,用水定容至5mL,室温下反应30min后,在激发波长340nm、发射波长433nm处测量溶液相对荧光强度(F/F0,F、F0分别为加入与不加入氨基化碳量子点时体系的荧光强度)。氨苄青霉素质量浓度在2.0×10~(-6)~9.0×10~(-5) mol·L~(-1)内与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2×10~(-6) mol·L~(-1)。加标回收率为99.0%~10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