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引言铬是水源和其他环境的污染物之一,铬的分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曾研究了铈(Ⅳ)-对乙酰氨基酚体系,发现铬(Ⅵ)对于对乙酰氨基酚的荧光有猝灭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荧光熄灭法进行铬的定量分析。当铬的浓度在1.25×10~(-6)~1.5×10~(-4)mol/L的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的下降成线性关系。本文还研究了干扰离子的影响,并用此方法测定了铸铁及工业废水中铬的含量。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 RF-54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铬标准贮存液,0.01mol/L;对乙酰氨基酚贮存液,0.01mol/L;硫酸溶液,4mol/L。2.2 实验方法 在10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适量的铬(Ⅵ)标准溶液(5×10~(-4)mol/L),0.4ml对乙酰氨基酚溶液(5×10~(-4)mol/L),硫酸溶液2ml,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水浴加热15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在λ_(ex)=350nm,λ_(em)=400nm的条件下,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荧光强度的降低。3 结果与讨论3.1 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5×10~(-4)mol/L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的量为0.3~0.6ml时,荧光熄灭显著,本实验采用加入量为0.4ml。3.2 硫酸浓度的影响 当4mol/L硫酸加入量为2ml时,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最大。另外,沸水浴加热时间为15min时,荧光熄灭显著。3.3 工作曲线 铬(Ⅵ)的浓度在1.25×1  相似文献   

2.
生态纺织品中铬(Ⅵ)含量有严格的限制.本实验利用海藻酸钠一步法成功合成了纳米金溶胶,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纳米金复合物(AuNPs-SA)在激发波长λex=330 nm处表现出最强荧光特性,在该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λem=415 nm.铬(Ⅵ)对海藻酸钠-纳米金复合物的荧光有猝灭效应,纳米金荧光强度随铬(Ⅵ)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利用其荧光猝灭特性建立了铬(Ⅵ)定量分析方法.调节AuNPs-SA溶液至pH 7.0,加入Cr(Ⅵ),反应40 min后,测定荧光强度变化.铬(Ⅵ)浓度在1.0×10-8~9.0×10-8 moL/L范围内与F/F0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1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5.0×10-9 mol/L.本方法用于纺织品中苎麻与涤纶的痕量铬(Ⅵ)的检测,所得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GB/T 17593.3-2006)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提出了以硫胺素为荧光剂测定微量钒的新方法。该法基于 V(V)-硫胺素反应生成荧光物质,其λ_(ex)=400nm,λ_(em)=464nm,当钒的浓度在2.5×10~(-7)~1.75×10~(-5)mol/L 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本法测定了粮食样品中的微量钒,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二安替比林苯乙烯甲烷测定微量铬(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定了以二安替比林苯乙烯甲烷为显色剂,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方法,显色剂在1.8mol/L磷酸介质中与铬(Ⅵ)生成紫红色络合物,λ_(max)=540nm,ε_(540)=3.77×10~4,铬含量在0.5—5.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常见离子不产生干扰,可用于电镀废水中铬(Ⅵ)和总铬量的测定以及钢铁试样中测定铬。  相似文献   

5.
基于铬(Ⅵ)对过氧化氢与靛蓝胭脂红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对应用此催化反应作为测定痕量铬的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的基础进行了研究。优化的反应条件如下:在10mL总体积中依次加入1.0×10-3 mol·L-1靛蓝胭脂红溶液1.5mL,30%(w)过氧化氢溶液0.1mL及pH 4.0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3mL。在65℃条件下反应11min,迅速冷却至室温。在波长λex330nm和λem415nm处测其荧光强度,并计算ΔF(F-F0)值。所测得的ΔF值与铬(Ⅵ)的质量浓度在0.001~0.06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04 4mg·L-1。应用此法分析了明胶胶囊,并进行了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8.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敏光度法测定Cr(Ⅵ),见报道的有。其中用高灵敏显色剂萤光酮衍生物的则有,Cr(Ⅵ)-邻羟基氢醌酞-CTMAB(ε=1.64×10~5),Cr(Ⅵ)-二溴苯基萤光酮-CPB(ε_(580)=1.44×10~5)和Cr(Ⅵ)-水杨基萤光酮-CTMAB(ε_(585)=1.2×10~5),前者选择性不理想。本文提出用水杨基萤光酮-CPC双波长光度法测定Cr(Ⅵ),ε_(580)=2.6×10~5,为目前水相光度测定Cr(Ⅵ)的最高值,用于钢铁中微量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在pH 6.2的弱酸性介质中,茜素红与铅反应生成荧光络合物,且荧光强度与铅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简单快速测定化妆品中的铅含量的新方法。实验探讨了反应体系的pH、表面活性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以激发和发射波长λ_(ex)/λ_(em)=510 nm/620 nm测定铅离子浓度,线性范围为8×10~(-8)~1.2×10~(-5)mol/L,R~2=0.9983,检出限为1.04×10~(-8) mol/L。方法可用于快速测定化妆品中的铅含量。  相似文献   

8.
色氨酸是人体中一种必需氨基酸,它在饮食中存在对于组织合成很重要,因此测定食品中色氨酸含量有一定的意义.以荧光法测定色氨酸已有文献报道.但利用Ce~(4 )的氧化性氧化色氨酸的反应尚无人研究.本文研究了色氨酸-Ce~(4 )体系,发现在酸性介质中,Ce~(4 )可将色氨酸氧化为强荧光性物质,以此为基础荧光定量分析色氨酸.1 试验部分1.1 主要试剂与仪器Ce~(4 )标准贮存液:1×10~(-2)mol·L~(-1)准确称取硫酸铈0.4043g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浓H_2SO_4 1~2ml,转入100ml量瓶中,摇匀,冷却,定容至刻度.L-色氨酸贮存液:275mg·L~(-1)RF-540荧光光度计(日本岛津)1.2 试验方法在10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Ce~(4 )标液2ml,一定量L-色氨酸溶液,H_2SO_4(0.05mol·L~(-1) 1.6ml摇匀,放置10min,测定其荧光强度,液池1cm,λ_(ex)=303nm,λ_(em)=350nm,同时做试剂空白.  相似文献   

9.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Cr(Ⅲ)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显色剂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与Cr(Ⅲ)的显色反应.在磷酸盐缓冲介质中(pH5.7~6.2),经沸水浴加热后.Cr(Ⅲ)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形成组成比为1:2的紫色配合物.其吸收峰波长λ_(max)=590nm,对比度△λ=67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2×10~5,桑德尔灵敏度为3.0×10~(-4)μg·cm~(-2).Cr(Ⅲ)浓度为0~1.8μg/10ml时服从比耳定律.将Cr(Ⅲ)氧化为Cr(Ⅵ).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离干扰离子,方法用于水样中总铬和Cr(Ⅵ)的测定.Cr(Ⅲ)含量由差减求得.结果与二苯卡巴肼法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HCl介质中,溶液中的铬(VI)与对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p-DMPF),β-环糊精(β-CD)和酒石酸钠(Tart)反应产生多元混合络合物,使对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溶液的荧光明显熄灭,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铬的荧光熄灭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27nm,铬(Ⅳ)含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荧光熄灭程度与铬(Ⅳ)浓度成正比,此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水样中铬(Ⅳ)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水杨醛异烟酰腙与镓荧光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研究了荧光新试剂水杨醛异烟酰腙与镓的荧光反应,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试剂离解常数。在此荧光体系中,荧光配合物λ_(ex)=395nm、λ_(em)=480nm。在pH3.8、60%(V/V)乙醇介质中,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0 μg/10mL,方法灵敏度为4×10~(-4)ppm。用荧光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比及表观稳定常数。建立了镓的新荧光光度法,将其用于地质样品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12.
:试验制备了一种荧光试剂5,10,15-三苯基-20-吡啶基卟啉(TPPyP),该试剂激发光谱(λ_(ex))为420nm时,在650nm波长处有发射光谱(λ_(em))峰。当试剂与铅(Ⅱ)反应时产生荧光猝灭现象。提出了以此试剂为荧光探针测定痕量铅(Ⅱ)的荧光光度法。在邻苯二甲酸盐-盐酸缓冲溶液中,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下,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在发射波长650nm的荧光强度,计算得反应液荧光强度的降低程度△F;结果表明:△F值与铅(Ⅱ)的质量浓度在1.0×10~(-4)~1.5×10~(-3)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为4.0×10~(-5)mg·L~(-1)。此方法用于膨化食品中铅(Ⅱ)的测定,回收率在95.0%~10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3%。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光度法和电位滴定法探讨了铬(Ⅵ)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的显色反应,发现在酸性介质中为DBHPF的氧化显色反应。DBHPF曾成功地应用于钛钼钨锡等元素的测定。本文利用Cr(Ⅵ)与DBHPF的氧化显色反应,进一步研究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Cr(Ⅵ)的条件。应用拟定的新方法测定了电镀废水中的铬(Ⅵ)和总铬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钒(Ⅳ)-硫胺素荧光光度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明  黄灵芝  李松青  夏殊 《分析化学》1999,27(12):1435-1437
利用钒(Ⅳ)作为氧化剂将硫胺素氧化成硫胺荧,建立了一种测量痕量硫胺素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药物中硫胺素的测定.该方法测定硫胺素的线性范围为0.8~240.0μg/L;检出限为0.45μg/L;对于40.0μg/L的硫胺素测定10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5%.  相似文献   

15.
用新合成的萤光试剂2-(5'-磺基-2'-羟基苯-1'-偶氮)-5-乙氨基-4-甲酚(SPAEC)研究了荧光光度法测定铝的反应条件。铝(Ⅲ)与试剂在pH4.0~5.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形成1:1型红色配合物并呈现荧光,其最大激发/发射波长为λ_(ex)/λ_(em)=535(520)/575nm。建立了0.05~3.01μol/L铝的荧光测定方法,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方法,并试用于人工合成样及合金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新荧光试剂吡哆醛异烟酰腙,研究了该试剂与铝的荧光反应体系,反应在pH4.85水溶液介质中进行,络合物的荧光激发波长λ_(ex)=410nm;发射波长λ_(em)=453nm。铝量在0~0.8μg/10m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铝量成正比,方法灵敏度为0.2ng/ml。络合物组成比1:1。实验了28种离子存在下的干扰情况。方法直接应用于化学试剂中痕量铝的测定,精密度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铬(Ⅲ)和铬(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铬 (Ⅲ )和铬 (Ⅵ )测定有若干报道 ,但大多数是分离后分别进行测定[1,2 ] ,或先测定出铬 (Ⅲ )或者铬 (Ⅵ ) ,然后通过氧化或还原测出铬的总量 ,再用差减法求出另一个价态铬的含量[3 ] ,这些方法比较麻烦 ,且在处理过程中易导致价态的改变 ,文献 [4]曾研究利用铬 (Ⅲ )与EDTA反应 ,可在铬 (Ⅲ )存在下光度法测定铬 (Ⅵ ) ,并指出同时测定铬 (Ⅲ )和铬(Ⅵ )的可能。文献 [5 ]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采用先进仪器 ,用最小二乘法 ,建立了多元校正 紫外 可见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铬 (Ⅲ )和铬 (Ⅵ )的方法。此法虽解决了吸收光谱重叠问题 ,…  相似文献   

18.
铬(Ⅵ)-亚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铬(Ⅵ)-亚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测定铬(Ⅵ)的高灵敏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2×10~(-11)g/ml铬(Ⅵ);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对1×10~(-10)g/ml铬(Ⅵ)11次测定);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是1×10~(-10)~6×10~6g/ml铬(Ⅵ)。此方法已用于环境水样中铬(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铬(Ⅵ)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在HAc-NaAc缓冲介质中,痕量铬(Ⅵ)对过氧化氢与罗丹明B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催 化作用,使罗丹明B的荧光减弱,据此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方法的检测限为3.32rg/L,测定范围为0.01~0.16mg/LCr(Ⅵ)。本法已用于测定电镀液、电镀废液中痕量Cr(Ⅵ),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在盐酸介质中,铬(Ⅵ)氧化固绿FCF使其褪色导致在最大吸收波长628nm处的吸光度下降;而在相同介质中,铬(Ⅵ)使茜素红氧化而显色,导致在其最大吸收波长520nm处的吸光度增加。上述褪色反应的吸光度下降幅度和显色反应的吸光度增加幅度分别与铬(Ⅵ)的质量浓度在0.2~4.0 mg·L~(-1)和0.5~14 mg·L~(-1)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k)分别为0.014,0.051mg·L~(-1)。据此,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了城市土壤中铬(Ⅵ)的含量,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