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了BUU模型,能够同时研究双中子晕结构核11Li引起反应的核反应总截面和双中子剥去截面,计算中使用软的核物质状态方程和0.8倍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同时还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计算的中子和质子密度代替通常使用的方密度分布,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拟合不同反应系统的实验数据,假定对于晕核及其核芯核,彼此的核反应总截面与相互作用截面之间的差别相同,那么11Li的双中子剥去截面可以表示成”Li及其核芯核9Li引起反应的核反应总截面之差,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假定可以适用于高能,对于中能核反应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来检验.  相似文献   

2.
郭文军  姜焕清  刘建业 《中国物理 C》2001,25(12):1206-1212
利用考虑了量子修正、库仑修正、核子–核子碰撞同位旋效应和假定有效原子核密度分布后得到的改进的Glauber理论,计算了晕核与稳定核反应总截面,研究了晕核结构对反应总截面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1Be,14Be和11Li等入射核,必须考虑它们的晕核结构和利用自由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才能得到与实验符合的反应截面,并可依据反应总截面来确定晕核的密度分布和均方半径等信息.  相似文献   

3.
朱玉兰  王艳艳  邢永忠 《物理学报》2012,61(14):142501-142501
在详细比较同位旋相关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几种常用形式的基础上,利用IBUU模型, 分别对具有相同质量的60Ca+60Ca和60Ni+60Ni的中能重离子碰撞进行了模拟计算,定量地分析了碰撞过程中不同形式的同位旋相关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对于核子的快度分布和集体流的影响.结果显示: 不同形式的核子碰撞截面,可以给出相差较大的核子的快度分布和横向流, 但在同一种截面形式下,对称势的变化对横向流的影响较小.这表明在新的动量相关的对称势下,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集体流对于截面的敏感性依然成立;同时表明,在相同的碰撞截面和对称势形式下, 当入射能量在平衡能附近时,入射粒子的中质比对核子在平面流的影响较大,反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在33.4MeV/u 17N与9Be反应中中子发射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角度测得的33.4MeV/u 17N+9Be反应中,发射中子的能谱具有复杂的形式,而且随着角度的增大显示出有规律的变化.发射中子至少来源于靶弹核间的核子–核子碰撞、17N的破裂反应以及熔合热核的统计蒸发三种不同起源.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三种起源的发射中子截面分别为4.49,0.44和5.5b.  相似文献   

5.
重离子反应中核子前平衡发射的同位旋效应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陈列文  张晓东  葛凌霄 《中国物理 C》1996,20(12):1091-1096
考虑了同位旋相关的对称能、库仑能及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对反应40Ar+40Ar(E=25MeV/u,b=0)进行了量子分子动力学模拟,讨论了同位旋效应对核子发射的影响.观察到前平衡发射的中子和质子的比率大于反应系统的中质比,发现对称能有利于中子的发射而阻碍质子的发射,而同位旋相关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对中子和质子的发射都有利,但似乎更有利于质子的发射.  相似文献   

6.
径向膨胀流的同位旋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24Ba+124Ba和124Sn+124Sn两个系统在不同入射能量下对心碰撞的径向膨胀流.发现丰中子系统124Sn+124Sn的径向膨胀流系统性地小于系统124Ba+124Ba的径向膨胀流.同时发现这种差别主要来自于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同位旋相关性而几乎与对称能无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HIRFL提供的50MeV/u的13C束流轰击Be靶, 通过RIBLL选择出放射性核素11Li. 实验采用透射法测量了25—45MeV/u的11Li在28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 采用双参数Gauss密度分布形式, 利用Glauber模型很好地拟合了高能和中能区的11Li实验数据, 并从密度分布中提取了核的物质均方根半径.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一个在较大能量范围内描述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微观修正的Glauber模型,研究了介质效应对原子核反应总截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子分布弥散度对反应总截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引入库仑场修正的Glauber模型基础上,区分入射弹核和靶核中的中子、质子,并考虑有限力程相互作用,发展了一个计算核反应总截面的微观修正模型.如果引入一个核内中子分布弥散度随中子分离能的变化关系,则能较好地解释奇异核(如8He,11Li,11Be)反应总截面的反常增加.同时,该修正模型还能在低能到高能的范围内较好地拟会稳定核的反应总截面.  相似文献   

10.
张芳  左维  雍高产 《中国物理 C》2007,31(9):815-818
基于同位旋和动量依赖的强子输运模型IBUU04, 采用两种具有不同密度依赖的对称能研究了132Sn+124Sn反应系统在400MeV/A, 600MeV/A, 800MeV/A三种不同碰撞能量下中快度发射核子中-质比随横动量的变化关系. 发现发射核子中--质比在低横动量端非常敏感于对称能, 发射核子中--质比的强度随碰撞能量的降低而增强. 并且发射核子中-质比对对称能的敏感性随着碰撞能量的增大而降低, 在高横动量端尤为明显, 在碰撞能量为400MeV/A时, 自由核子中-质比对对称能的敏感性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Boltzmann-Langevin方程研究了能量为35MeV/u的14Be, 8He,6He,11Li,17B,11Be,19C与12C靶的反应,计算了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 发现14,Be与12C靶反应产生4n的截面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通过这几个入射核与12C靶形成中子集团截面的对比, 发现核的晕中子越多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越大, 晕中子数相同时, 质量数越大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越大.中子集团可能主要来自晕核子.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兰州放射性束实验小组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上近几年来利用产生的放射性束流,轰击Si或C等靶子,测量它的反应总截面.并利用经验公式将这些结果归一到相同的能量和靶子,与其相邻的核相比较,发现了9C,11Be,14Be,8B,14B 和12N等核素的反应总截面值有奇异增大的现象.利用微观的Glauber模型进行了计算,对有奇异结构的核采用核芯加价核子的密度分布形式,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可以给出奇异核的弥散的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13.
核子-核子碰撞截面(σNN)是描述原子核反应模型中的重要物理量。 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包括质子-质子碰撞截面(σpp)、中子-中子碰撞截面(σNN)和中子 质子碰撞截面(σnp), 它们随着核子能量与核物质密度的改变而变化。人们在目前研究中提出了多种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关于能量和核物质密度的参数化公式,通过计算12C+12C的完全反应截面,比较了不同入射能量下使用各种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参数化公式对12C完全反应截面的影响。 The nucleus-nucleus cross sections(σNN) include the proton-proton cross section, neutron-neutron cross section, and neutron-proton cross section. σNN change with the variations of the incident energies and the densities. Some parameterizations of σNNas a function of incident energy and density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nuclear reaction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reaction cross sections of 12C+12C at different energi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σNN parameterizations in the reaction cross sections of 12 are studied. 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在严格挑选初始核考虑弹靶结构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近垒和垒上融合反应40,48Ca+90,96Zr. 研究表明: 4个反应的理论计算截面与实验值很好符合; 丰中子反应40Ca+96Zr的垒下融合截面比其他3个反应有明显增强的现象.为了理解丰中子反应40Ca+96Zr与40Ca+90Zr相比垒下融合截面增强,而Ca+96Zr垒下融合截面没有明显增强的原因, 进一步分析了484个反应的融合位垒,中子转移与融合位垒的关系、中子转移与Q值的关系,结果表明: 正反应Q值会引起核子(特别是中子)转移的增强,从而导致动力学融合位垒的下降和垒下融合截面增强.  相似文献   

15.
S.B.Doma 《中国物理 C》2002,26(9):941-948
包含中心力、张量力、自旋-轨道力和四级自旋-轨道力且具有高斯型径向关系的唯象核子-核子相互作用被构造并通过调节有关参数来得到氘核结合能、均方根半径、D态几率、磁偶极矩和电四极矩的理论值和实验值之间的最好拟合.氘核基态波函数用对应主量子数0≤N≤1 0的平移不变壳模型基函数来展开.另外,用新的相互作用还计算了3H ,4He,5He和6Li核的结合能、均方根半径和磁偶极矩.这些核的波函数也是用平移不变壳模型基函数来展开,只是对前两个核,N=10;对5He,N=7;对6Li,N=6.对氘核,进一步研究了三体力的作用.所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数据符合甚好.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一个在较大能量范围内描述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微观修正的Glauber模型,研究了介质效应对原子核反应总截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透射法对中能区F同位素与C靶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发现17F的反应总截面比其邻近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稍有增强.用Glauber模型和BUU模型对F同位素进行了差异因子d的分析.17F的差异因子d比其附近同位素稍有增强.分析结果表明17F可能存在质子皮结构.  相似文献   

18.
王宁  李祝霞 《中国物理 C》2001,25(5):399-404
通过用QMD模型研究晕核11Be+208Pb的近垒熔合反应,发现晕核引起的熔合反应中,并存着两种相互竞争的机制:一方面当入射晕核11Be靠近靶核时,由于11Be是弱束缚体系,与靶核的相互作用可使其很容易破裂或少数核子被靶核俘获形成核子转移反应,从而对于熔合表现出压制;另一方面当11Be的少数中子进入靶核并与靶核相互作用而使得靶核有些激发,而使局部半径增大,导致熔合势垒降低,熔合截面增强.用QMD模型计算出的熔合截面与实验值基本符合,垒附近表现出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运用夸克交换模型计算所得的核子—χcJ离解截面研究Pb+Pb和S+Pb中心碰撞过程中强子物质中的χcJ抑制.并定性地研究了核子动量和核子气温度对热平均截面地影响.Pb+Pb和S+Pb中心碰撞中χcJ存活率表明核子与反核子所诱导的χcJ抑制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葛凌霄  曾祥华 《中国物理 C》1995,19(10):921-928
在非相对论能量下,采用Skyrme有效相互作用,计算了在核介质中的核子-核子(N-N)碰撞截面,研究了它与能量及密度的依赖关系,以及不同Skyrme参数对所计算截面的影响.发现在低密度时,介质中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大于经Pauli修正后的自由核子一核子碰撞截面.而当高密度时,总会在高于某一能量以后,介质中的N-N碰撞截面大于经Pauli修正后的自由N-N碰撞截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