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 :作为教师重要的是懂得什么该讲 ,什么不该讲 .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这是改变讲风大盛的状况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我们在例题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不讲”艺术 ,即设置问题解决的环境 ,让学生通过自主以及合作研究的途径加以解决 ,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有效地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不讲路子 ,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思考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是思路 .教学中发现 ,老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思路 ,往往容易忘掉 ,碰到具体问题仍是束手无策 .而经过学生自身思维活动得到的思路 ,容易在大脑信息…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反应特别好,好像全懂了,但在做课外作业的时候错误却很多,在考试中也不能考出好的成绩.这就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这种思维障碍的形成与教师教学中的疏漏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的是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数学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难度适中的典型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探索,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伯梅 《中学数学》2023,(24):62-63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的认知解决相应的问题,换言之,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让他们学以致用.解题能力是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教师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学生解题的过程就是利用数学认知、思想、方法等来分析问题的过程,也是验证认知、反思学习状况的过程.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解题、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这三部曲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过程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用好三部曲,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顺利完成任务,提升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5.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让课堂最初由问题引起,最终远远胜过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6.
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听课活动中,让笔者感触深刻的就是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安排与分配.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课堂上教师在该花时间的地方一定要舍得花时间.比如: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给学生"做数学"的时间,给学生抽象数学概念的时间,给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颜丽 《数学之友》2022,(5):34-35
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缺乏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一定的钻研精神,有些数学教师已经采用一些新的方法,不过教师的方式与讲的内容结合的不是很恰当,还有部分教师教学形式老旧,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不能很好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做到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新课标中提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要重点培养的,所以教师要一直探索适当的教学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究式教学方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本文以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为例,阐述探究式教学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蒋振 《中学数学》2021,(1):42-43,4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服务者、引导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过程是一个展现个体个性的过程,学习形式应是多样的,它包括接受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需保证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经历观察、实验、体验、计算、推理与验证的全过程.整式加减的拓展探究是在学生已学习整式加减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包括整式加减的逆运用、无关型问题、图形面积计算问题、最值问题等,它一方面考查了学生对整式加减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卢志强 《中学数学》2012,(15):29-30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能透过数学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而有的学生则反应迟钝,思路狭窄,解决数学问题只会生搬硬套停留在模仿阶段,这就是数学思维品质的差异.数学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个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思维能力是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一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动起来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数学思维优良品质,具体表现为思维的严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等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恰当地引入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数学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徐稼红 《数学通报》2001,(6):23-24,5
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探索能力 .因此 ,开放性问题成为数学教学中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媒介和载体 ,已逐渐为大家所认可 .对教师来说 ,经常吸呐、改编或扩展一些应用问题 ,使其成为或条件或结论或解题策略开放的问题 ,并与学生一起积极探索实践 ,乃是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文以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初赛试题三为例 ,就试题的解答、延伸及其教学价值作一探讨 ,旨在对开放性问题的编拟或教学提供一点启示 .1 问题有一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棱柱形…  相似文献   

12.
易正红 《数学通讯》2023,(6):50-54+57
运算卡壳是学生解答圆锥曲线综合题的常见障碍,本文以一道椭圆中定点证明问题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类障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运算障碍节点,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巧设问题合理引导学生思维进阶,理解运算对象,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相似文献   

13.
所谓质疑就是经过充分的分析与思考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进行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高层次的表现.本文谈一些粗浅看法,供读者参考.一、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从数学学习特点的角度看,教师所教的与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已经创造出来的知识,在这个创造过程中充满了质疑、判断、分析,教学的过程一定意义上是这些过程的再现.通过针对性的质疑去引发学生的“观念冲突”,给学生有一个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使他们掌握、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并帮助学生将正确的观念和错误的观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具有典型意义的数学问题,是指具有丰富的内涵,解决它们所用的知识紧密相连,并包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转化为能力上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精选一些这样的数学问题,在解完之后进行再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挖掘、多方位地探索,从典型问题解决中学“法”,在问题变化探索中用“法”,融会贯通后创“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在典型问题的“再学习”中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良好的环境中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某种层度上是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实现的.为此,我们应重视问  相似文献   

16.
谢梨芳 《数学之友》2020,(4):27-28,32
古人云:“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在实施新课改与班级教学的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学生的“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如何把握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度”与“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制约课堂教学“度”与“悟”的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标准,也就是要培养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二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体差异.要落实课程教学目标,切实把握好“度”与“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悟有所获,悟有所趣,悟有所法,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各自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17.
数学“问题性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为课堂教学的起点 ,通过师生共同整合、选择、确定待解决的问题 ,以及把待解决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不断转换、分解成学生“现有发展区”内的问题加以解决 ,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之中 ,最后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和对探索新问题的期待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课题组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 .本文是问题性教学的一个课例 .1 设置情境怎样引导学生走上“发现之路” ?由于学生有比较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以及显示欲 ,所以精心设计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发现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王新 《中学数学》2021,(4):78-79
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素养发展的关键.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总是习惯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缺乏自主预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提问的能力等.因此,教师要以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习变成一次自发的建构.一、创设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换言之,自主学习首先就要求能自己发现问题.数学学习不是重复地做大量的题目,不是简单地听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数学学习首要的就是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奇妙之处,进而引发思维的参与.教师要设置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过分强调“三段论”的演绎推理,忽视合情推理.新课程倡导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就是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学会用归纳、类比和演绎进行推理.如今新的高中课程设置把合情推理纳入到选修教材中,无疑把合情推理教学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20.
张惠良 《数学通报》2003,(4):38-39,34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我们常常见到管道需要作直角形转弯 .管子弯头 ,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 1 如何由一根管子做成一个直角形状的接口 ?教师首先让每个学生小组 (4人一小组 )拿出准备好的粗一些的硬纸管 ,并思考上述问题 1 .各小组学生经过几分钟探讨后 ,提出如下观点 :如果用平面在两个筒上各截出一个 45°的截面 ,问题就可以解决 .问题 2 如何直接在材料上进行放样 ?正当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时 ,教师再次提问 :铁匠师傅用铁皮打造烟囱的“拐脖” ,是将铁皮打造成一根管子后再锯 ,还是直接在铁皮上放样 ?学生认为应该是直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