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二(境基黄原致)合铂(Ⅱ)[Pt(S2COR)2(R=Me,Et,n-Pr,n-Bu,Am)]与哌啶连串取代反应动力学,提出了包括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据此导出的速率方程圈满地解释了全部实验事实.计算了前期平衡常数和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并对加成物的结构作了合理推断,计算了各活化参数和两个反应系的等动力学温度β1=283±7K和β2=263±25K.  相似文献   

2.
采用K3[Fe(CN)6]作为锌镍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克服了锌阳极的变形。此外,通过一系列实验设计和表征,探索了电解液中金属锌与K3[Fe(CN)6]的反应机理。通过XRD (X-ray diffraction)和XP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测试,我们发现金属锌在KOH水溶液中能够与K3[Fe(CN)6]反应,将[Fe(CN)6]3–还原为[Fe(CN)6]4−。添加K3[Fe(CN)6]的锌镍电池实现了更长的循环寿命,比不添加K3[Fe(CN)6]的锌镍电池长3倍以上。在相同循环次数下,改性电解质中锌阳极循环不仅形状变化较小,而且没有出现“死”锌现象,电极添加剂和粘结剂也没有发生偏析。此外,不同于一般的有机添加剂,K3[Fe(CN)6]的加入不仅不会增大电极的极化,还能够提高锌镍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因此,考虑到这一改性策略有着较高的可行性和较低的成本,K3[Fe(CN)6]添加剂在锌镍电池的实际应用中具有极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3.
β-二酮络合物已获得广泛而深入的研究,Ce(Ⅳ)的β-二酮类络合物的研究也有报导[1-3].但是,关于Ce(Ⅳ)的β-二酮与其它混合配体络合物的研究至今未见报导.我们以(NH4)2Ce(NO3)6为起始物质,经由双-(三苯基氧化膦)硝酸铈(Ⅳ)中间络合物在混合溶剂中与DBM反应制得该化合物.通过紫外、红外光谱以及1HNMR谱等研究,对该络合物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三(乙二胺)合镍的亚硝酸盐,Bandyopadhayay[1]曾使醋酸镍、亚硝酸钠和乙二胺作用,得到顺磁性物质Ni2en2(NO2)3(OH),并认为它是无机高聚物.Бабаева和张守纲[2]在合成[Nien2(NO2)2]络合物时,观察到紫红色晶体,认为是亚硝酸三(乙二胺)合镍,但未列出化学分析和性质测定的数据.我们用醋酸镍、亚硝酸钠和过量的乙二胺作用,合成亚硝酸三(乙二胺)合镍(Ⅱ),并测定其若干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5.
镍(Ⅱ)、钴(Ⅱ)草酸配合物在氢气中热分解时产生CO2和CO,并发生加氢催化反应.CoC3O4和NiC2O4的分解产物CO2加氢活性很快降低;K2O等具有分散金属的作用。CoC2O4/Al2O3和K2[Co(C2O4)2]/Al2O3体系具有Al2(C3O4)3的分解特征。C2O42-在Al2O3表面能形成表面配合物,在Al2O3表面Co(Ⅱ)的还原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6.
在25℃及0.10M高氯酸钠存在下,用pH法测定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R--NHCH2COOH,R-CH3O,CH3,NO2)与铜(Ⅱ)、镍(Ⅱ)、锌(Ⅱ在30%(体积)乙醇溶液中的逐级生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当无空间效应或熵效应存在而只有电子效应存在时,此等络合物的稳定性与其配位体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可定量地用方程式k=CK表示。配位体的碱性强度与Hammett方程的σ参数具有相似的性质。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有利于络合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2个一维链状铬酸根桥连的配位聚合物(NH4)2[Cu(NH3)2(CrO4)2](1)和(NH4)2·[Ni(NH3)2(CrO4)2](2), 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热重-差热分析和多种磁学测试. 晶体结构分析表明, 2个配合物的晶体均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均为P1. 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 a=0.59090(12)nm, b=0.6929(3) nm, c=0.73740(15) nm, α=107.03(4)°, β=92.79(3)°, γ=112.44(2)°; 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 a=0.56987(7)nm, b=0.69972(9) nm, c=0.73335(8)nm, α=104.929(3)°, β=96.121(3)°, γ=112.325(4)°.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 配合物1和2均在150 ℃左右开始分解, 生成H2Cr2CuO5和H2Cr2NiO5, 在410 ℃以上继续分解, 脱水得到相应的氧化物. 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 相邻Cu(Ⅱ)离子(配合物1)或Ni(Ⅱ)离子(配合物2)之间存在较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低温变场和交流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 2个配合物均为反铁磁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pH法测定了UO2+2与甘氨酰替甘氨酸、白氨酸和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的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分别得出,UO2+2-甘氨酰替甘氨酸体系:β1=5.7×103和β2=1.4×1010;UO2+2-白氨酸体系:β1=4.0×105和β2=1.6×1013,以及UO2+2-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体系:β1=6.5×104和β2=2.0×1010(25℃,μ=0.1,KCl维持)。同时,将徐光宪的溶液中络合物吸附平衡理论引入pH法研究络合物稳定常数中。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4种氮氧自由基桥联的五氟丙酸镍双核配合物[Ni(pfpr)2]2NITR·nH2O.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热重-差热分析,测定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子顺磁共振和摩尔电导。讨论了配合物的结构,测量了[Ni(pfpr)2]2NITPhCl·4H2O和[Ni(pfpr)2]2NITPhOMe·4H2O的变温磁化率(4~300K),表明配合物具有非正规自旋态的Ni(Ⅱ)-Cu(Ⅱ)-Ni(Ⅱ)三核体系的磁行为。通过与理论公式拟合,得到交换积分J值分别为-152.8cm-1和-174.6cm-1,表明镍-自由基-镍之间有较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配离子氧化三乙醇胺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Ni(Ⅳ)为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obs=(k1+k2[OH-])K1K2[OH-][TEA]/{[H2IO63-]+K1[OH-]+K1K2[OH-][TEA]},对还原剂三乙醇胺为正非整数级,表观速率常数随[OH-]的增加而增加,随[IO4-]的增加而减小.据此提出了Ni(Ⅳ)和还原剂所形成的活化配合物的内部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并求得28℃时前期平衡常数和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分别为K1=2.063,K2=36.471L·mol-1;k1=8.008×10-2s-1,k2=0.2896mol-1·L·s-1.  相似文献   

11.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37℃、pH=5.5、0.1M NaClO4介质中cis[Pt(NH3)2Cl2]和DNA组成物--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胞嘧啶核苷及胸腺嘧啶核苷的作用。发现顺-[Pt(NH3)2]与前三种核苷能生成组成为1:1、1:2二种络合物,与胸腺嘧啶核苷不作用。所测得一级和二级表观生成常数,以及作用初速分别有如下大小次序:Guo>Ado>Cyt》Thy;Guo>Ado>Cyt》Thy.在所得结果基础上讨论了顺-[Pt(NH3)2Cl2]和癌细胞中DNA作用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两种具有氢键网络的Ni(Ⅱ)-咪唑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两种配合物晶体[Ni(im)6](NO3)(OH)(H2O)4(Ⅰ)和[Ni(im)4(H2O)2][C6H4(COO)2](Ⅱ)(im=C3H4N2).晶体结构测定表明,晶体(Ⅰ)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P63/m,a=0.8985(10)nm,c=2.1002(4)nm,V=1.4685(4)nm3,Z=2,R=0.043,Rw=0.045.晶体(Ⅱ)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2.2207(4)nm,b=0.7665(2)nm,c=1.6043(3)nm,β=120.60(3)°,V=2.3503(9)nm3,Z=4,R=0.056,Rw=0.079.两种配合物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氢键形成了三维无限伸展的氢键电荷传递体系,对分子间电子传递有调节和促进作用,从而对晶体的磁性质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计时电量法探讨了镍(Ⅱ)-硫代氨基脲在悬汞电极上吸附还原的机理,表明其吸附模式为直接吸附,吸附形体为Ni(T3C)22+。利用Ni(TSC)22+络合物的吸附性,可采用预先将Ni(TSC)22+吸附富集在悬汞电极上然后再进行电位扫描的吸附伏安法来测定痕量Ni.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的检测下限可分别达到1×10-8mol/L和4×10-9mol/L。  相似文献   

14.
以1,1,1,5,5,5-六氟代戊二酮合镍(简称Ni(Hfacac)2)和二异丁基氢化铝(简称(i-Bu)2AlH)为催化剂使丙烯齐聚,丙烯二聚物的线性率为75-80%,研究了A1/Ni[(i-Bu)2AlH/Ni(Hfacac)2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的活性、二聚物的线性率和二聚物的组成分布的影响,讨论了本反应体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pH法研究了Cr3+在较高浓度下的水解聚合状态,发现了同一种Cr3+水解体系的第二种“根+节”配位化合物--Cr[Cr(OH)]n(3+2n)+(n=1,2)。其水解平衡常数为lgβ1,2=-2.68,lgβ2,3=-3.84。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的新型双苯并环己酮芳亚胺镍催化剂双苯并环己酮-2,6-二甲基苯亚胺镍(Ⅱ)(Ni{C10H8(O)C[2,6-C6H3(CH3)2N]CH3}2, C1)和双苯并环己酮-2,6-二氯苯亚胺镍(Ⅱ)(Ni{C10H8(O)C[2,6-C6H3Cl2N]CH3}2, C2)与三五氟苯硼[B(C6F5)3]结合, 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可高效催化降冰片烯(NB)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乙烯基加成共聚合. 提出了催化聚合时存在的可能失活机理; 研究了不同单体投料比对催化活性、 产率及产物性能的影响. 根据Kelen-Tüdõs方法分别估算出2种单体在不同催化体系下的竞聚率, 即当催化体系为C1/B(C6F5)3时, 竞聚率rn-BMA=0.02, rNB=16.28, rNB·rn-BMA=0.32; 当催化体系为C2/B(C6F5)3时, rn-BMA=0.01, rNB=64.83, rNB·rn-BMA=0.65. 结果表明, 2种单体在2种体系催化下均为无规共聚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计算分析了系列12顶点碳硼烷Ni(Ⅱ)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质和电子光谱. 结果表明, 2个P(CH3)3配体的结构变化对配合物的原子间距离影响较小, Ni(Ⅱ)配合物的极化率随取代基共轭性和空间体积的增加而增大. 增强配合物的共轭性及改变P(CH3)3配体结构对二阶NLO系数有明显影响, 其中取代基为苯胺的配合物5b的第一超极化率总有效值(βtot)最大. 分析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相应的分子轨道组成可知, 配体内的电荷转移以及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对二阶NLO系数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镍()(DPN)氧化β,γ-丁二醇(β,γ-BG)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DPN为准一级,对BG为正分数级;在保持准一级条件([BG]0[DPN]0)下,表观速率常数随着[OH-]的增加而增大,随着[IO4-]的增加而减小,无明显的盐效应.据此提出了包括BG和二羟基一(过碘酸根)合镍(Ⅳ)(MPN)形成加合物的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用假设反应机理推出的速率方程可解释全部实验现象,进一步求得速控步骤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9.
5-溴水杨醛和5-氯水杨醛分别与N-环己基-1,2-丙二胺经缩合反应制得Schiff碱配体(L1和L2); L1和L2分别与Ni(Ac)2·4H2O经配位反应合成两个新型的三核Schiff碱配合物(1和2),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CCDC: 1 008 203)和2(CCDC: 1 008 204)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1:a=9.111(4) , b=12.089(6) , c=18.724(8) , β=92.117(7)°; 2: a=9.346 8(12) , b=11.507 3(15) , c=18.539(2) , β=93.774(2)°。  相似文献   

20.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稳态荧光猝灭和溴化乙啶竞争键合实验研究了Ru(Ⅱ)配合物[Ru(bpy)(H2iip)2](ClO4)2{bpy=2,2′-联吡啶, H2iip=2-(吲哚-3-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的酵母RNA键合性质. 结果表明, 二者键合模式为嵌入键合, 其键合常数为7.09×106 L/mol, 比小牛胸腺DNA的键合常数大, 且比同类配合物[Ru(bpy)2(H2iip)](ClO4)2的酵母RNA键合常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