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GSR金选择树脂对氰化液中Ag(Ⅰ)的交换量和选择性。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对Ag(Ⅰ)的交换量明显大于活性炭。该树脂的选择系数[Ag(Ⅰ)/Fe(Ⅱ)]是普通阴树脂的80倍。采用GSR-05树脂的RIP工艺试验表明,金银的吸附率超过99%,其浸出回收率比锌置换工艺分别提高5.7和13.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以大孔强碱树脂为笼树脂,衣康酸酯为交联剂,衣康酸酯和丙烯酸在笼树脂中交联聚合制得两性网笼树脂,考察了衣康酸单酯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找出了较好的合成条件.在该条件下两性网笼树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偏氯乙烯 丙烯腈 (VDC AN)悬浮共聚体系中AN的水溶性对单体相组成和树脂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由于AN部分地溶于水 ,使有机相AN的含量降低 ,导致共聚树脂的组成明显地不同于本体聚合模型的计算预测值 .为了准确地计算预测VDC AN共聚树脂的组成 ,本文假设溶于水的AN向有机相迁移的速度比聚合反应速度快得多 ,AN在两相的溶解分配近似为平衡态 .计算中先用描述AN在VDC/水系统中溶解分配的Marker式校正有机相AN的含量 ,然后根据校正后的AN含量用Mayo Lewis式计算预测VDC AN悬浮共聚物的组成 ,计算中有关的竞聚率值取自于文献中本体聚合的值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离子交换法,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钠基蒙脱土(Na-MMT)进行改性制备了有机蒙脱土(OMMT).用丙烯酸(AA)、硫酸化蓖麻油、乳化剂OP-10、过硫酸钾为原料进行水溶液聚合制得丙烯酸树脂.将丙烯酸树脂与改性蒙脱土通过聚合插层制备了丙烯酸树脂/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和X-射线衍射 (XRD)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树脂插层进入有机蒙脱土内可形成插层型或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含量及蒙脱土与丙烯酸树脂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均对复合材料的剥离行为产生影响,在蒙脱土含量为树脂固含量的7%、温度为70℃、反应4h的条件下可得到完全剥离的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20%交联度的聚丙烯酰膀(Polyacrylamide,PAM)树脂,经过Mannich反应修饰(nacrylamide:nformaldehyde:ndimethylamine=1:1:1.2)得到高亲水性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氨甲基化聚丙烯酰胺(Aminomcthylated Polyacrylamide,APAM).随着修饰反应时间的增加,得到的APAM的弱碱交换量与蛋白质吸附量增加,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确定Mannich反应时间以1h为宜,所得树脂对牛血清白蛋白吸附量达到433mg/g,过长的反应时间导致树脂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树脂对蛋白质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实际分离牛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效果较好,柱体积不随洗脱液中盐浓度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丙烯酸树脂水溶胶的合成方法,研究了分子量、亲水基团(羧基)含量对水溶胶粒径的影响,分析了在乳液转变成水溶胶的过程中,体系粘度、透光率、表面张力以及粒子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丙烯酸和丙烯酸正丁酯溶液共聚合,得到丙烯酸-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该树脂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后再与PET树脂切片继续反应,可使PET树脂切片表面形成聚丙烯酸酯自膨润型吸油网络结构,将表面具有聚丙烯酸酯自身膨润型吸油网络结构的PET树脂切片(简称为留香剂)在油溶性香精中浸泡,香精就被吸附在留香剂表面,即得到芳香PET树脂母粒。用SEM观察了母粒的表面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8.
速吸油型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路建美  朱秀林 《合成化学》1995,3(3):275-278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为单体,采用加入一种惰性溶剂的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多孔性高吸油性树脂。在单体中基丙烯酸异丁酯含量为27%以及引发剂为1%和交联剂为0.5%的条件,制得的树脂吸油速度在1小时内达最大值;可以吸其自身重量10倍的煤油、18.2倍的苯。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步原位反应由大孔聚苯乙烯苄胺树脂和单氰胺合成含有胍基官能团的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PG),通过傅立叶红外、酸碱滴定、元素分析、SEM对胍基树脂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体系中pH值、投料比、温度对原位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2的溶液中,大孔树脂氨基交换量与单氰胺的摩尔比为1∶3时,110℃反应5 h,树脂的强碱交换量达3.54 mmol/g.以胍基强碱树脂为非均相催化剂,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溶剂、反应时间、树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以乙醇为溶剂,反应时间为5 h,强碱树脂固载胍基含量与反应底物的摩尔比为1∶5时,胍基强碱树脂催化Knoevenagel缩合的反应产率达到83.1%~95.3%,胍基强碱树脂可循环使用,在5次重复实验中,其催化活性基本保持.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核壳乳液聚合法基础上,改进聚合工艺制备具有不同丙烯酸十二酯(LMA)含量的水性丙烯酸乳液,讨论不同LMA含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盐水浸泡实验、电化学阻抗研究量化涂膜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核聚合阶段增加LMA用量有利于提高涂层的防腐性能。配方L16经过长期的3.5%(wt)盐水浸泡后,阻抗值仍有5.049 00×106Ω·cm2,L16树脂乳液成膜涂层防腐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Lai Y  Lin R  Cai L  Ge X  Huang C 《色谱》2012,30(1):21-26
建立了丙烯酸树脂中9种残余单体(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的微波辅助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固体丙烯酸树脂样品用乙酸乙酯微波萃取后加甲醇沉淀(液态丙烯酸树脂样品直接用甲醇稀释)后,采用DB-WAX毛细管柱分离。结果表明,本方法在20 min内同时分离了9种单体,所测物质的定量限(LOQ,以信噪比为10计)为3~50 mg/kg(固体树脂)和1~10 mg/kg(液态树脂);在1~5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在5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4.4%~108.6%,相对标准偏差(n=6)为0.27%~4.97%。方法的灵敏度和回收率高、选择性好,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步法合成大孔丙烯酸交联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农  姚琴  严俊 《应用化学》2001,18(8):675-0
悬浮聚合;二乙烯苯;一步法合成大孔丙烯酸交联树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采用一次聚合工艺合成适用于电厂凝结水精处理混床的凝胶型强酸、强碱离子交换树脂的过程,对树脂的抗渗透冲击强度、氧化稳定性等进行了对比测试,并就该树脂与普通树脂相比较的差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蛇笼树脂交换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蛇笼树脂的结构及其离子阻滞作用机理,提出了离子阻滞交换量的概念.研究了残余阴离子交换量、残余阳离子交换量、全阴离子交换量、离子阻滞交换量和全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及计算方法,测定了美国的Retardion 11A-8及本文合成的9种蛇笼树脂的交换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预水解的二氧化钛(TiO2 )溶胶与丙烯酸树脂共混或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均匀透明的丙烯酸树脂 Ti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考察了TiO2 溶胶制备方法、聚合物中—COOH官能团含量和杂化材料制备方法对杂化材料结构的影响.索氏抽提实验表明聚合物中的羧酸官能团和无机TiO2 相间发生了交联反应,且随着—COOH官能团含量的增加,交联程度增大.小角X射线散射(SAXS)结果发现,杂化材料中TiO2 为疏松的三维网状结构,且在纳米尺度范围内,但这种三维网状结构随着TiO2 溶胶制备中水或酸的用量增加,其致密度增加,尺寸增大.同原位聚合法相比,共混法可制备出更均匀的杂化体系,且TiO2 为单分散.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铁的硫代巴比妥酸- NO2-显色体系树脂相分光光度法.在碱性介质中,铁(Ⅱ)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 - NO2-体系反应形成一种稳定的蓝色配阴离子,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71 nm处.该配阴离子能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完全吸附,且树脂相在671 nm处的吸光度与铁含量在0~15μg/(25 mL)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和甲醇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Amberlyst-15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合成丙烯酸甲酯。 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温度或者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丙烯酸的转化率也不断提高。 醇酸摩尔比的增加能提高丙烯酸的转化率,反应速率出现先增加后减缓的现象。 与此同时,建立该催化酯化反应的Pseudo-Homogeneous(PH)的理想和非理想以及Langmuir-Hinshelwood(LH)反应动力学模型,辨识得到相应反应动力学方程。 经比较,采用活度替代物质的量浓度的LH模型的平均相对偏差(MRD)最小,计算值为1.466%,最适合实际反应。  相似文献   

18.
将布洛芬通过静电和疏水作用的共同作用负载于聚苯乙烯型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R和D301T上,最佳负载条件为:布洛芬悬浮于5~10%的乙醇水溶液中,加入树脂后在60℃下搅拌12h,负载量可达到0.49g/g树脂。研究了负载的布洛芬在模拟胃肠道的条件下(pH2下2h、pH 7.4下4h和pH 6.7下18h)的释放动力学,在前12h的释放接近于线性释放,释放率为58~60%。后12h的释放量较小,释放率为13~17%。如果每12h服药1次,第2次服药后的24h的累加释放率接近于线性释放。与聚苯乙烯骨架的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相比,聚甲基丙烯酸酯骨架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酯/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共聚物)负载的布洛芬在相同释放条件下突释明显,表明布洛芬与苯乙烯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π-π作用在布洛芬的缓释中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