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以对叔丁基[6]芳烃(H6L)及DMF为配体,单一稀土RE3+(sm3+,Dy3+,Tb3+)及混合稀土Tb3+:(Ln3+(Ln3+=Gd3+,Y3+)为中心的5种稀土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荧光性能研究.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Tb3+及其掺杂配合物具有较强的特征荧光,荧光惰性离子(Gd3+,Y3+)对Tb3+的荧光有增强作用,其中Y3+的敏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稀土烟酸与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光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合成了 4种稀土烟酸 (HL)与 8 羟基喹啉 (Hhq)的三元固体配合物 ,对它们进行元素分析 ,确定其通式为REL2 ·hq·2H2 O (RE =La ,Eu ,Tb ,Dy) ,用摩尔电导、TG DTA分析、IR、UV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结果表明 ,烟酸脱掉羧酸上的质子以酸根的形式与稀土离子呈双齿配位 ,而吡啶环上的氮原子未参加配位。hq- 的羟基氧和杂氮原子与RE3+ 离子配位。配体与稀土配位后 ,配合物中稠环数目增多 ,π键共轭程度增大。配合物中所含的水可能为配位水。荧光光谱研究发现 ,La和Dy的配合物的荧光表现为配体的荧光 ,Eu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特征荧光峰表现不明显 ,而Tb配合物中配体能有效地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Tb3+ ,敏化Tb3+ 的发光 ,发射较强荧光  相似文献   

3.
稀土离子(Er3+)可与荧光石墨烯量子点(GQDs)表面的含氧基团发生配位,在Er3+介导下形成高配位数的GQDs/Er3+配合物,引起GQDs聚集而使其荧光减弱.凝血酶(Tb)中的氮和氧等原子可与Er3+发生配位作用,从而与GQDs竞争结合Er3+,减弱了GQDs与Er3+的作用而使其荧光恢复.通过检测GQDs的荧光即可实现对Tb活性的高灵敏分析,构建了基于Er3+介导GQDs荧光开关的Tb传感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对传感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方法对Tb的检出限低至0.049 nmol/L,其它蛋白质对Tb检测无明显干扰,实际样品中Tb加标回收率为98.0%~105.3%,相对标准偏差为0.6%~4.2%.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含联萘骨架的酰胺型开链冠醚配体及稀土苦味酸盐配合物RE(pic)3L[L=N,N-乙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RE=Eu3+,Tb3+],通过元素分析、IR、TG-DTA和摩尔电导率对配合物进行组成和结构推测。荧光光谱表明:Eu3+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大于Tb3+配合物,说明配体L的三重态能级与Eu3+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通过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求出了Eu3+,Tb3+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072×104L.mol-1,8.780×103L.mol-1,证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大小是Eu3+(pic)3LTb3+(pic)3L.  相似文献   

5.
以5-磺基水杨酸、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为小分子配体,以溶液聚合制备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共聚物(PMMA-AA)为高分子配体,合成了一系列铕、铽的高分子配合物,并通过UV、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能及铕、铽之间的荧光性能的互相影响规律,讨论了它们的荧光发射峰位、荧光发射强度与组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稀土(铕、铽)多核高分子荧光配合物中,Eu3 与Tb3 之间的荧光光谱有相互敏化或猝灭的作用。其中Eu3 对Tb3 的荧光有很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在n(Eu3 )∶n(Tb3 )=1∶1时,Eu3 对Tb3 的荧光猝灭作用最大;Tb3 在低浓度n(Eu3 )∶n(Tb3 )大于1∶1时,Tb3 对Eu3 的荧光有猝灭作用,Tb3 在高浓度n(Eu3 )∶n(Tb3 )小于1∶1时,Tb3 对Eu3 的荧光有很强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砜(PSF)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砜(PSFBA).以PSF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FBA-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FBA-Tb(Ⅲ)-Phen,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UV)吸收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配合物(溶液与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及热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PSFBA为大分子配基所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Tb(Ⅲ)特征荧光,即键合在PSFBA侧链的配基BA能有效地敏化Tb(Ⅲ)的荧光发射.二元配合物PSFBA-Tb(Ⅲ)的表观饱和配位数为10,即当二元配合物具有PSF-(BA)5-Tb(Ⅲ)的结构时,BA对Tb(Ⅲ)的配位表观上达到饱和,此时二元配合物具有最强的荧光发射.按n(Phen):n(Tb(Ⅲ))=1的比例将Phen加入二元配合物PSF-(BA)5-Tb(Ⅲ)溶液中进行补充配位,所制备的三元配合物PSF-(BA)5-Tb(Ⅲ)-(Phen)1与惯用比例的三元配合物PSF-(BA)1-Tb(Ⅲ)-(Phen)3或PSF-(BA)1-Tb(Ⅲ)-(Phen)2相比,不仅荧光发射强度高,而且热稳定性能好,是一种高性能的场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KPS为引发剂,一定比例的水/乙醇混合物为反应介质,采用改进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得了以聚苯乙烯(PSt)为核、 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为壳的单分散纳米级PNVA-co-PSt共聚微球,并使Tb3 离子与纯化后的PNVA-co-PSt微球进行配位,得到了Tb(Ⅲ)-PNVA-co-PSt配合物微球.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Zeta-电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微球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PNVA-co-PSt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结构;Tb3 离子与PNVA-co-PSt微球之间确实存在配位作用,大大增强了配合物微球在紫外区的吸光性能,且在PNVA-co-PSt微球和Tb3 之间发生了有效的Frster能量传递,使得位于490,545以及583 nm处的Tb3 的特征发射明显增强. 配合物微球的荧光光谱峰形尖锐,说明其单色性较好,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发光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铽、镝-3-噻吩乙酸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种新型的铽、镝的二元、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表明其通式为RETh3·2H2O,RETh3phen(RE=Dy,Tb;Th=3-噻吩乙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对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配合物在100℃左右失去结晶水,三元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TbTh3phen中,3-噻吩乙酸和邻菲啰罗啉能很好地将能量传递给Tb3+离子,Tb3+离子546nm绿色荧光发射峰最强.  相似文献   

9.
铽 氟罗沙星 (FLRX)配合物在 36 5nm紫外光照射一定时间后 ,Tb3 的特征荧光强度大大提高。通过对该体系的荧光光谱、磷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等的测定 ,证实Tb3 FLRX配合物光照后发生了光化学反应 ,形成了更有利于分子内能量传递的Tb3 配合物。探讨了其荧光增敏机制。  相似文献   

10.
溶液法合成了铕、铽与1H-苯并三唑-1-乙酸及1,10-邻菲啰啉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可能组成为Ln(L)3phen(Ln=Eu(III),Tb(III);HL=1H-苯并三唑-1-乙酸,Hbtaa;phen=1,10-邻菲啰啉)。利用荧光光谱、热分析和电化学方法讨论了配合物性质。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稀土与6-甲基皮考林酸氮氧化物(HL)及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bipyO2)的三元固体配合物LnL3 bipyO2·nH2O(Ln=La3+, Sm3+, Eu3+, Gd3+, Tb3+, Dy3+, Yb3+). 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组成为{Ln(C7H6O3N)3·(C10H8N2O2)·H2O}(n-1)H2O(n=2.5~3.0). 荧光光谱表明: 三元配合物LnL3 bipyO2·nH2O的荧光强度比二元配合物LnL3·mH2O的要弱, 与二元配合物不同的是: TbL3 bipyO2·3H2O在489.3 nm处峰的相对强度比543.8 nm处峰的相对强度要强.  相似文献   

12.
在乙腈溶液中合成了N,N′-二吡啶基-3-亚甲基-1,2-乙二胺(L)的稀土硝酸盐系列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都符合稀土金属离子与配体为1∶1的化学计量比,其组成可表示为[RE(NO3)3L]·nH2O [RELa(Ⅲ),Nd(Ⅲ),Eu(Ⅲ),Tb(Ⅲ),Er(Ⅲ),n2.5,1.5,1].另外,初步研究了其中Eu(Ⅲ)和Tb(Ⅲ)配合物在室温固体状态下的荧光性质,结果显示这两个配合物表现出相应的Eu(Ⅲ)和Tb(Ⅲ)离子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介质(依次为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中合成了邻苯二甲酸Tb3+稀土二元配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荧光光谱结果表明, 直链醇作为合成介质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小顺序依次为: 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 同时该配合物在2~300 K范围内测定的变温磁化率说明该配合物具有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14.
首先,通过苯甲醛(BA)改性的聚砜(BA-PSF)与氨基吡嗪(AP)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了侧链含氨基吡嗪型双齿席夫碱配基(APSB)的功能化聚砜APSB-PSF。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化学结构。然后,以APSB-PSF为大分子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使它们与Tb(Ⅲ)离子进行配位螯合反应,分别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Tb(Ⅲ)-(APSB)_3-PSF与三元配合物(Phen)_1-Tb(Ⅲ)-(APSB)_3-PSF,研究了配合物Tb(Ⅲ)-(APSB)_3-PSF和(Phen)_1-Tb(Ⅲ)-(APSB)_3-PSF的荧光发射特性与发光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大分子配体APSB-PSF不但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光,且其本身荧光强度很高;当APSB-PSF与Tb(Ⅲ)离子配位生成新的二元配合物后,其自身的吸光强度基本不变,但荧光强度却大为削弱,即能量发生了转移,该配合物同时发射出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且由于接受了APSB-PSF转移的能量使其发光强度大大增强,即APSB-PSF对Tb(Ⅲ)离子发生了敏化作用。而配体APSB-PSF的三线态与Eu(Ⅲ)离子的共振能级不匹配,使APSB-PSF与Eu(Ⅲ)离子的配合物几乎不发射荧光。三元配合物不仅发射出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且其发光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铽-噻吩甲酰三氟丙酮-聚丙烯酸的结构及荧光性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将铽的有机配合物NaTb(TTA)4与聚丙烯酸反应获得铽配位聚合物(Tb-TTA-PAA)。此配位聚合物是褐色固体,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只能溶于丙三醇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导率、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定其配位组成和结构即每个铽离子分别与一个TAA^-离子和PAA分子中二个链节羧基发生配位,得到该配合物的结构。Tb^3 离子在配合物Tb-TTA-PAA中含量为29.98%。荧光光谱表明,常温下配合物在紫外光下发出强荧光,主要是Tb离子的^5D4→^7F5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配体3,5-二苄氧基苯甲酰水杨醛腙(HL)及其与稀土硝酸盐的五种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测试手段确定配合物组成为[Ln2(L)3(NO3)2](NO3) (Ln = Sm3+, Eu3+, Gd3+, Tb3+, Dy3+),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刘兴旺  王娜  高赛生态  高俊芳 《有机化学》2009,29(10):1676-1681
合成了一个新的β-二酮配体1-(2-噻吩基)-3-(对苯乙炔基苯基)-1,3-丙二酮(HTPP), 并用HTPP、邻菲罗啉(phen) 分别与Eu(III)和Tb(III)反应, 生成了两个新的三元稀土配合物Eu(TPP)3phen和Tb(TPP)3phen, 用红外光谱、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室温下, 在紫外光激发下Eu(III)和Tb(III)的配合物表现出中心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 发现β-二酮配体对配合物的荧光有较大影响,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邻苯二甲酸铽发光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液相中合成了邻苯二甲酸铽发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滴定分析、红外光谱(FTIR)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Tb2L3·6H2O。热分析(TG DTA)结果表明配合物在317℃以下稳定性较好。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分析(SEM)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块状晶体物质,晶粒大小为1~2μm。荧光光谱分析(PL)结果表明配合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铽的特征荧光。将制得的发光配合物与粘胶纤维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酸浴湿法纺丝,制得稀土发光粘胶纤维。对所得的发光纤维进行荧光光谱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光270nm的激发下,发射峰位于540nm附近。它归属于5D4→7F5跃迁,是Tb3+的特征绿色发光,与配合物的光谱极为相似。漫反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与粘胶纤维相比,加入发光配合物后的粘胶纤维对紫外光有明显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4-氨基苯甲酰基甘氨酸(PAH)与稀土铽离子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铽的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Tb(PAH)3·K和Tb(PAH)3·H2O.摩尔电导值的测定结果表明铽的配合物为非电解质,讨论了铽的配合物的荧光性能,铽的配合物在544 nm处5D4→7F5跃迁的发射峰最强.  相似文献   

20.
在95%乙醇溶液中合成了3种稀土萘甲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其通式为RE(Nap)3·phen(RE=La3+,Eu3+,Tb3+;Nap=萘甲酸根;phen=邻菲咯啉).并用元素分析、IR、1H NMR、XPS、XRD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萘甲酸根以双齿方式与稀土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