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面体是空间里较为简单的几何体 ,笔者通过将它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进行类比 ,得到一个有价值的结论 .定理 四面体A -BCD中 ,E ,F ,G ,H分别在棱AB ,BC ,CD ,DA上 ,且 AEEB =λ1,BFFC =λ2 ,CGGD =λ3,DHHA =λ4 .则内接四面体EFGH的体积VEFGH =|λ1·λ2 ·λ3·λ4 -1|(1 +λ1) (1 +λ2 ) (1 +λ3) (1 +λ4 ) VABCD证明 如图 1 ,连结ED ,BG ,得四棱锥E -FBDG ,G-EBDH ,在△CBD ,△ABD中 ,SCFGSCBD =CF·CGCB·CD =11 +λ2 · λ31 +λ3=λ3(1 +λ…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1 2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40 6 已知 :ADCE为半圆 (如图 ) ,B为直径AE上一点 ,F在AC上 ,AD =FC ,DE =CG ,BE=HG ,AL∥FG .求证 :KB ⊥AC证明 因为ADCE为半圆 ,所以∠ADE=∠FCG =90° .在Rt△ADE和Rt△FCG中 ,因为AD =FC ,DE =CG ,所以△ADE≌△FCG .所以AE =FG .又BE =HG ,所以AB =FH因为AL∥FG ,所以 AKFH =CKCH =KLHG.所以 AKKL =FHHG,所以 AKKL =ABBE,所以KB∥LC .又因为LC⊥AC ,所以…  相似文献   

3.
在三角形 ,有以下一个有趣的命题 :命题 设E、F分别为△ABC的边BC上的两点 ,记 BEEC =α1 、BFFC =α2 ,且 0 <α1 <α2 ,若任一直线分别与AB、AE、AF、AC或其延长线交于点M、G、H、D ,则不论直线的位置如何 ,总有 GHMD ≤α2 - α1α2 α1.为使证明简洁明了 ,首先给出如下引理 :引理 设E、D分别为△ABC的边BC、CA上的两点 ,记 BEEC =α、CDDA =β ,BD与AE交于点G ,则 BGGD =α(1 β) .证明 如图 1所示 ,在△BCD中 ,由梅涅劳斯 (Menelaus)定理得  BEEC· C…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4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66 如图 ,⊙O1 和⊙O2 是△ABC的边AB、AC外的两个旁切圆 ,E、J、G和F、K、H是切点 ,直线EG、FH交于P点 ,直线EJ、FK交于I点 ,AD ⊥BC于D ,求证 :P、A、I、D四点共线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 沈建平  2 1 5 0 0 6)证明 设BC=a ,CA=b,AB =c ,R是△ABC外接圆半径 ,直线EG、AD交于P′ ,直线FH、AD交于P″,下面设法证明P、P′、P″是同一点 .因为c+AH=a+CF ,所以c + (b-CF) =a +CF ,CF =b+c-a2 .在Rt△…  相似文献   

5.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就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谈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几种常用方法 .图  1题目 如图 1,已知两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和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求异面直线AC和BF所成角的大小 .解法 1  (直接平移 )如图 1,在平面AC内过点B作BP∥AC与DC交于点P ,则∠FBP与异面直线BF ,AC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 .由于正方形边长为a ,在△ABP中用余弦定理计算得AP =5,在Rt△PAF中 ,易得FP =6a ,在△BPF中 ,由余弦定理知 ,cos∠FBP =- 12 .∴AC与BF所成的角…  相似文献   

6.
变换在数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介绍有关的几何命题 ,利用这些命题作为变换的依据 ,更好地解决问题 .1 变换位置1.1 变换点的位置命题 1  (课本例题 )如果直线l∥平面α ,那么直线l上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图 1 例 1图例 1 如图 1,正四棱锥S -ABCD的顶点S在底面上的射影为O ,SD的中点为P ,且SO =OD =a ,直线BS上有一点G ,求点G到面PAC的距离 .解 连结BD ,AC ,BD与AC交于点O ,连PO .知PO∥BS ,BS∥面PAC ,因此直线BS上的点G和点S到面PAC的距离相等 .由SO =OD ,知OP⊥S…  相似文献   

7.
张宪铸 《数学通报》2003,(3):47-48,F003
20 0 3年 2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41 6 Rt△ABC中 ,AB =AC ,∠BAC=90°,D、E为BC边上的两点 ,△ADE的外接圆分别交边AB、AC于点P和Q ,且BP +CQ =PQ ,求∠DAE的度数 .(安徽省南陵县第二中学 金旗 2 42 40 0 )图 1引理 如图 1 ,梯形ABCD中 ,AD∥BC ,E、F分别为AB、CD上两点 ,且AE=BE ,EF=12 (AD +BC) ,则有EF ∥BC .(该引理较易证明 ,略 )解 如图 2 ,过P点作PF ⊥AB ,PF交BC于F点 ,取PQ的中点O ,连结OE ,PE .图 2因为AB =AC ,∠B…  相似文献   

8.
命题 两个正数a、b的几何平均数 ,等于这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比例中项 .正数a和b的三个平均数的意义 :几何平均数G =(ab) 1 2 ,算术平均数A =a b2 ,调和平均数H =2aba b.求证 :G2 =A·H证明 画线段BC使BC =BE EC ,其中BE =a ,EC =b .以BC为直径画半圆 ,设圆心为O ,过点E作BC的垂线交半圆于D ,连结OD ,过点E作EF ⊥OD ,垂足为F .如图所示 ;于是OD =a b2 =A  ∵DE2 =BE·EC即DE =(BE·EC) 12 =(ab) 1 2 =G ;由Rt△OED∽Rt△EFD得DF∶ED…  相似文献   

9.
用三角法研究几何竞赛题,常可使题中各量之间的关系变得直接明了;可把几何变换和复杂的演绎推理转化为三角函数的运算,方法简单,思路清晰.沟通几何与三角的关系,除了直接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有关的三角公式外,主要借助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例1 (1996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O1与⊙O2和△ABC的三边所在的三条直线都相切,E,F,G,H为切点,并且EG,FH的延长线交于P点.求证:PA⊥BC.证 如图1,延长PA交BC于D,连O1A,O1E,O1G,O2A,O2F,O2H,则EDDF=S△PEDS△PFD=PEsin∠1PFsin∠2.在△PEF…  相似文献   

10.
浅谈平行弦在证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圆中 ,由于借助平行法可以传递同圆中的弧 ,弦及圆周角等有关几何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因而在解决一些与平行弦有关的几何命题时 ,往往可以通过构造平行弦而获得证题思路 ,效果十分明显 ,下面分类举例说明平行弦在证题中的应用 .供读者参考 .1 证弧的倍分关系例 1 已知 :如图 ,AB是⊙o的直径 ,OC ⊥AB ,在AC⌒ 上取一点D ,过D作弦DE交OC于点F ,且DF=OD ,求证 :BE⌒ =3AD⌒ .证明 过D作DG∥AB交⊙o于G ,连结OE、OG .因DG ∥AB ,故AD⌒ =BG⌒故∠AOD =∠BOG  又因DG∥AB ,故∠AO…  相似文献   

11.
应用九年义务教材初中《几何》第二册第 2 5 5页第1 7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 ,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 ,求证 :AE∶ED =2AF∶FB”(图 1 ,图 2 )可巧解一类有趣的几何连比问题例 1 如图 3 ,△ABC中 ,AD是中线 ,E在AC上 ,F在AB上 ,且AE∶EC =5∶4,AF∶FB =2∶3 .又CF ,BE分别交AD于G ,H ,则AG∶GH∶HD =.解 :设AG =x ,GH =y,HD =z ,则由课本习题结论得 xy +z=2AFFB =2× 23 =43 ,x +yz =2AEEC =2× 54=52 .化简得 3x -4y =4z ,2x +2 y =5z .…  相似文献   

12.
楼可飞 《数学通讯》2001,(23):20-21
定理 1 过三角形的重心任作一条直线 ,把这三角形分成两部分 ,证明 :这两部分面积之差不大于整个三角形面积的 19.图 1 定理 1图分析 如图 1,过△ABC的重心G的任意直线分别交AB ,AC于E ,F ,过G作平行于底边BC的直线分别交AB ,AC于P ,Q .先证明 :SPBCQ-SAPQ=S9,这里S表示△ABC的面积 .事实上 ,SPBCQ-SAPQ =S - 2SAPQ=S - 2·4S9=S9.后证明 :SEBCF-SAEF<SPBCQ-SAPQ (1)由于∠EPG =∠A ∠AQP >∠AQP ,故能在△EPG内作直线PR ,使∠RPG =∠GQF ,…  相似文献   

13.
我们熟知的体积计算公式只有柱、锥、台、球这四种几何体 .而对于这四种几何体以外的几何体我们暂且称为不规则几何体 .图 1本文以一例介绍如何使用割补法 ,将不规则几何体转化为规则几何体 .题目 如图 1,已知多面体ABC DEFG中 ,AB、AC、AD两两互相垂直 ,平面ABC∥平面DEFG ,平面BEF∥平面ADGC ,AB =AD =DG =2 ,AC =EF =1,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 .(A) 2  (B) 4  (C) 6  (D) 8一、利用切割转化成规则几何体图 2解法一 作AK∥CG交DG于K ,(如图2 )连结FK .易证几何体ADK BE…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第一题 :在四边形ABCD中 ,对角线AC平分∠BAD ,在CD上取一点E ,BE与AC交于F ,延长DF交BC于G .求证 :∠GAC =∠EAC .证明 如图 1,连接BD交AC于O点 ,在△BCD中运用塞瓦定理BGGC&;#183;CEED&;#183;DOOB =1,∴ OBDO =BGGC&;#183;CEED.又∵ AO是△ABD中∠A的平分线 ,∴  ABAD =BODO =BGGC&;#183;CEED.图 1         图 2设∠GAC =α ,∠EAC =β ,则∠BAG =A2 -α ,∠DAE =A2 -β ,由相似三角形比的性质有   BGGC =ABsin( A2 -α)ACsinα ,   CEED =AC&;#183;sinβADsin( A2 -β),代入上式得到sin( A2 -α) &;#183;sinβ=sinα&;#183;sin( A2 -β) .按三角函数的差角公式展开即得sin(α -β) =0 ,其中α、β∈ ( 0 ,π2 ) ,∴ α=β ,即是 ∠GAC =∠EAC .它的空间形式如图 2 :在四面体ABCD中 ,∠BAC =∠DAC ,AO是△ABD中∠A的平分线 ,E是CD边上任一点 ,连结BE交...  相似文献   

15.
初一年级1.50 .2 .令 C =1× 2× 3×…× 10 0 2 ,D =2× 4× 6×…× 2 0 0 4 .∵ A·C =B·D ,∴  AB =DC =2 10 0 2 .3.周长为 3× ( 43) 3 =6 4初二年级1.∵ p2 +q2 =p2 ·q2 , ∴  1p2 +1q2 =1.∴ 原式 =p|q|- q|p|.当 p <0 <q时 ,原式 =p2 +q2q·p =pq ,当q <0 <p时 ,原式 =- pq .图 12 .如图 1,由于ABCDEF的各内角都是钝角 ,那么AB、CD、EF三边所在直线 ;BC、DE、AF三边所在直线 ,分别可构成△PQR、△P′Q′R′ ,而∠P =∠ABC -∠PCB ,∠P′ =∠DEF -∠…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第一题是一道平面几何题 ,题目如下 :图 1 三角形如图 1,△ABC中 ,O为外心 ,三条高AD、BE、CF交于点H ,直线ED和AB交于点M ,FD和AC交于点N .求证 :1)OB⊥DF ,OC⊥DE ;2 )OH⊥MN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给出它的几种不同的证明方法 .证法 1  (直接法 )  1)由题意知 ,A ,C ,D ,F四点共圆 ,∴∠BDF =∠BAC .又∵O为外心 ,∴∠BOC =2∠BAC ,∠OBC =∠OCB ,∴∠OBC =12 (180° -∠BOC)=90° -∠BAC .∴∠OBC +∠BDF =90°,∴OB⊥DF .同…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 ,有一个角是直角时 ,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它是两条直线相交中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 .证明两直线垂直的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 ,它在几何问题证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为此 ,本文就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供读者参考 .1.利用垂直的定义来证例 1 已知 :如图 1,在⊙O中 ,直径AB⊥CD ,分别在AB ,CD上取点E ,F ,使AE =CF .过E作弦CN ,过F作弦BM ,两弦相交于点H .求证 :CN⊥BM .分析 :欲证CN⊥BM ,只需证∠CHF =90° ,即只需证∠HEB +…  相似文献   

18.
用与底面不平行的平面去截三棱柱,截面与底面间的几何体,称之为斜截三棱柱.如图1的斜截三棱柱记作斜截三棱柱EFABCD,并约定平面ABCD为底面,EF到底面ABCD的距离为高.引理 设三棱柱的一个侧面面积为S,与相对侧棱之间的距离为h,则三棱柱的体积为V=12S·h.该引理的证明见文[1],从略.定理 设斜截三棱柱EFABCD中,EFAB=λ,DCAB=m,底面ABCD的面积为S,EF与面ABCD的距离为h(如图2),则斜截三棱柱的体积为V=图2 定理图m λ 13(m 1)S·h.证 如图2,过F作面FMN∥面ADE,由引理知VADEM…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第 1 4题为一道平面几何题 :如图 ,圆内接六边形ABCDEF满足AB =CD=EF ,且对角线AD、BE、CF相交于一点Q .设AD与CE的交点为P .求证 :( 1 ) QDED =ACEC;( 2 ) CPPE=AC2CE2 .这是一道以布洛卡点的有关性质为背景(见约翰逊著 ,单土尊译 .《近代欧氏几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 999年 ,P2 36)改编的好题 .经研究 ,我们获得了结论 ( 2 )的如下两种另证 :另证一 由AB =CD ,知ABC =BCD ,故∠QDC =∠DEQ ;由CD =EF ,知DE∥CF ,故∠CQD =∠QDE .所以 …  相似文献   

20.
所谓补形法 ,即以已知的几何体为基础 ,将其补形成为更好利用已知条件的几何体 ,从而使问题获解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求多面体体积时经常用到 .1 将锥体补成锥体例 1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段的长分别为a ,b ,夹角为θ,距离为h ,求以此两条异面直线段为对棱的四面体的体积 .解 如图 1,四面体ABCD中 ,AB =a ,CD =b ,AB与CD的夹角为θ ,距离为h ,过B作BE∥DC ,过C作CE∥DB交BE于E ,连AE ,则∠ABE =θ或π -θ .因为CD∥平面ABE ,图 1 例 1解答用图∴AB与CD的距离为h ,即点C到平面ABE的距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