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赵小云 《数学通讯》2001,(12):43-44
二项式定理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恒等式 ,即(a b) n= ni=0 Cinan -ibi.其中Cin 称为二项式系数 .由于组合计数问题在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地位 ,熟练地掌握组合数的性质 ,并能灵活地运用它们来解决各种问题 ,这对参赛选手来说 ,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我们将介绍计算含有组合数的和式以及证明组合恒等式的一些常用方法 .例 1 证明 :C1n 2C2 n 3C3n … nCnn=n·2 n - 1.证 注意到组合数的性质Ckn=nkCk- 1n - 1,∴C1n =nC0 n - 1,2C2 n =nC1n - 1,… ,nCnn =nCn - 1n - 1.于是 C1n 2…  相似文献   

2.
万新才 《数学通讯》2001,(19):41-42
20 0 1年高考理科数学第 (2 0 )题是一道难题 ,也是一道好题 !说其难 ,是指相当多的学生在考试时面对该题 ,茫然无措 ,一头雾水 .待到考试后查对答案估分时 ,又突然恍然大悟 ,同时追悔莫及 !说其好 ,是指该题综合性强 ,有效融入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不等式等知识 ,深刻地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做到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问题 ,体现了高考改革的命题方向 .例 1  (2 0 0 1年高考理科第 (2 0 )题 )已知i,m ,n是正整数 ,且 1<i≤m <n .1)证明 :niPim<miPin;2 )证明 :(1 m) n>(1 n) m.解  1)需…  相似文献   

3.
构造组合数模型巧证组合恒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组合恒等式,一般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数学归纳法、二项式定理等,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很多组合恒等式,也可直接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问题的模型,把等式两边看成同一组合问题的两种计算方法,由结论的唯一性,即可证明组合恒等式.例1证明:C  相似文献   

4.
常燕玲 《数学通讯》2000,(17):27-27
二项式定理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证明与组合数有关的恒等式 ,这种恒等式实际上就是某类数列之和 ,这启示我们可以通过构造组合模型计数的方法来求一类数列的和 .下面的例子在高中课本中都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 ,学生可能会问 :怎样由等式的左边导出它的右边呢 ?本文的方法正好给出了一种回答 .例 1  1× 2× 3…k 2× 3× 4… (k 1) 3× 4× 5… (k 2 ) …n(n 1) (n 2 )… [n (k - 1) ] =1k 1(n k) (n k - 1)… (n 1)n .证 考虑取自数集S ={1,2 ,3 ,… ,n k}且排尾取最大值的 (k 1) -排列 .首先 ,全体 (k…  相似文献   

5.
组合数的性质Cmn Cm 1n=Cm 1n 1又称为杨辉恒等式,利用杨辉恒等式,可得1)C22 C12 C13 … C1n=C2n 1;2)C33 C23 C24 … C2n 1=C3n 2;3)C44 C34 C35 … C3n 2=C4n 3;4)C55 C45 C46 … C4n 3=C5n 4;……由这一组恒等式,可方便地解决一类数列的求和问题.事实上,1)即是1 2 3 … n=n(n 1)2;2)即是2·12! 3·22! 4·32! … (n 1)n2!=(n 2)(n 1)n3!.∴1·2 2·3 3·4 … n(n 1)=n(n 1)(n 2)3;  3)即是3·2·13! 4·3·23! 5·4·33! … (n 2)(n 1)n3!=(n 3)(n 2)(n 1)n4!,∴1·2·3 2·…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第 117页练习 2 ( 2 )题是 :在等差数列中 ,已知a3=9,a9=3 ;求a12 的值 .这是一道很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 ,易求得a12 =0 ,但细看数字特征 ,会发现这是等差数列的一个有趣性质 .更一般地有 :在等差数列中若am=n ,an=m ,则am +n=0 .证明一 am=a1+ (m -1)d =n和an=a1+ (n -1)d =m ,联合两式解方程组得a1=m +n -1和d =-1.所以 am +n=a1+ (m +n -1)d =0 .证明二 an=am+ (n -m)d ,即 m =n + (n -m)d ,从而有d =-1,所以am +n=am+ (m +n -m)d =n -n =0 .这里巧用通项与某项的…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在学习组合数公式时 ,王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a1 n(n - 1 )2 d ,还可以写成Sn=C1na1 C2 nd ,那么 ,等差数列前n项和Sn 与组合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2 思维的过程很自然地 ,我先从等差数列方面着手 ,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它与组合的联系 .于是我就反过来想 ,从组合中找等差数列 .注意到C2 n好像与握手问题有关 .我就想方设法从中构造出等差数列 ,如何构造呢 ?同时考察n个人握手很难与等差数列相联系 ,那么我就把n个人一个一个分开讨论 .先看单独的一个人 ,这时没有人与之握手 ,故…  相似文献   

8.
初等数学中关于组合数有两条性质 :Cmn =Cn-mn 及Cmn+1 =Cmn +Cm- 1 n ,组合数还有如下性质 :定理 若m ,n ,k∈N ,且m≤n ,m≤k ,则有Cmn+k =∑i+j=mCinCjk这里先回顾一下《概率论》中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所具有的性质 :设 ζ为一离散型随机变量 ,它所有可能取的值为x1 ,x2 ,… ,xn,事件 { ζ=xi}的概率为pi(i=1 ,2 ,… ,n) .即P{ ζ=xi} =pi(i=1 ,2 ,… ,n) ①式①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ζ的分布列 ,它可用表格的形式绘出 (表 1 )表 1ζ x1 x2 … xnP p1 p2 … pn  任一…  相似文献   

9.
赵忠彦 《数学通讯》2001,(23):13-14
二项式定理应用很广泛 ,其中在证明幂不等式和组合不等式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下面分类举例说明 :1 利用二项展开式进行放缩例 1 已知函数f(x) =2 x- 12 2 1.证明 :对于任意不小于 3的自然数n ,都有 f(n) >nn 1.证 当n≥ 3时 ,f(n) >nn 1 1- 22 n 1>1- 1n 1 2 n>2n 1,∵ 2 n=(1 1) n=C0 n C1n C2 n … Cn -1n Cnn>C0 n C1n Cn -1n =1 n C1n=2n 1,∴ f(n) >nn 1(n≥ 3)成立 .注 对于 (1 x) n= nk =0 Cknxk 常利用整体大于它的部分产生不等关系 .例 2 求证Cn2n -1…  相似文献   

10.
冠世银 《数学通讯》2002,(17):21-22
1 原问题三个人相互传球 ,由甲开始发球 ,并作为第一次传球 ,经过 5次传球后 ,球仍回到甲手中 ,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   )(A) 6种 .     (B) 8种 .(C) 10种 . (D) 16种 .简解 这是 2 0 0 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 )的第 12题 ,画树图或枚举不难知道 ,符合题意的传球方式共有 10种 ,所以选 (C) .本文约定 ,如不加说明 ,n ,m都表示正整数 .2 探究一 三个人相互传球 ,由甲开始发球 ,经过n次传球后 ,球仍回到甲手中 ,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多少种 ?2 .1 归纳—猜想设 f(n)表示符合题意的传球方式数 ,用解答原…  相似文献   

11.
在职高教材通用本数学第一册中有这样一道题 ,比较m ,n的大小 ,其中有一小题是logm5 4>logn5 4,新版与旧版教参中答案均为m <n .可以看出 ,这是不全面的 .比如取m =5 4,n =0 1 ,显然log5 45 4>log0 1 5 4,而 5 4>0 1 ,即m >n .下面就一般情况做如下讨论 .若logmx >lognx ,比较m ,n的大小 .1 当x>1时 ,即在直线x=1右侧研究图象即可 ,有下面三种情况 :(1 )当m >1 ,n >1时 ,见图象a(1 ) .   (2 )当 0 <m <1时 ,0 <n <1时 ,见图象a(2 ) .(3)当m >1 ,0 <n <1时 ,见图象a(3) .显然在 (1 )及 (…  相似文献   

12.
对一个不等式的深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 在△ABC中 ,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C≤ 2B ,求证 :a4+c4≤ 2b4.这是《数学教学》2 0 0 1年第 6期问题栏的一道新题 ,我们的深入思考是 :从次数方向探索 ,对自然数n ,此题有无推广的新题呢 ?推广 1 在△ABC中 ,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C≤ 2B ,求证 :1 )对于 1≤n≤ 4 (n∈N) ,不等式an+cn≤ 2bn 均成立 ;2 )对于n >4 (n∈N) ,不等式an+cn≤2bn不能成立 .证  1 )由原不等式a4+c4≤ 2b4的证明过程易知 ,其等号当且仅当cosB =12 ,且b2 =ac,即a =…  相似文献   

13.
1引言有关三角数列和、积恒等式的证明问题,在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当然数学归纳法是证明这类恒等式的基本方法,但是过程比较繁琐.本文给出一种简洁的证明方法,它可以作为证明数列恒等式的通法.2两个定理定理1如果f(n)-f(n-1)=g...  相似文献   

14.
三角恒等式是三角函数的重点内容,其证明方法因三角函数的多变而数不胜数,但大多是从正面考虑变形直接得证.作差法在不等式证明中属常用手法之一.当它应用于技巧性强的三角恒等式证明时,往往也很方便. 例题求证: 分析此题若从正面考虑,其过程涉及众多变形,十分繁杂.但我们看题中给出各项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组合数恒等式的证明无固定的方法, 使得人们常感到无从下手.下面介绍构造概率 模型证明组合恒等式几例,供读者参考. 例1 求证:Cn0+Cn1+Cn2+…+Cnn=2n. 证明 设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 为1/2,那么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 概率是:PA(k)=Cnk(1/2)k·(1-1/2)n-k=1/2nCnk. 令k=0,1,2,…,n,并求和得 即 Cn0+Cn1+Cn2+…+Cnn=2n. 例2 求证:(Cn0)2+(Cn1)2+…+(Cnn)2= C2nn. 证明 设一个口袋中有n个白球n个红 球,任取n个球,求A={至少有一个白球}的概  相似文献   

16.
在不等式证明中 ,若能根据其结构特点 ,构造向量 ,运用向量的数量积知识 ,则可使问题得到出其不意地解决 .例 1 已知a、b、c、d∈R ,求证 :(ac+bd) 2 ≤ (a2 +b2 ) (c2 +d2 ) .证明 构造向量m—→ =(a ,b) ,n—→=(c ,d) ,设m—→ 与n—→ 的夹角为θ ( 0≤θ≤π) ,则 m—→·n—→ =ac +bd ,  |m—→| =a2 +b2 ,   |n—→| =c2 +d2 ,∵ m—→·n—→ =|m—→|·|n—→|cosθ≤ |m—→|·|n—→| ,∴  (ac+bd) 2 ≤ (a2 +b2 ) (c2 +d2 ) .例 2 设x ,y∈R+ ,且x + y =1 ,…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初等方法证明∑∞n =11n4 =π490 .1 几个引理引理 1  ∑∞n =1cot2 nπ2m+1 =13 m(2m-1 ) ,∑mn ,l =1n<lcot2 nπ2m +1 cot2 lπ2m +1=13 0 m (m -1 ) (2m -2 ) (2m-3 ) .其中m、l、n等均表示整数 ,下同 .证明 由de·Movre公式得cos(2m +1 )α+isin(2m +1 )α=(cosα+isinα) 2m+1于是 ,cos(2m +1 )α+isin(2m+1 )α=∑mk =0(-1 ) kC2k2m+1cos2 (m-k) +1αsin2kα+i∑mk =0(-1 ) kC2k+12m+1cos2 (m-k) αsin2k+1α. (1 )比…  相似文献   

18.
于润兴 《数学通讯》2001,(19):30-30
在文 [1]中介绍并证明了———等差数列的一个有趣性质 :性质A 若a1,a2 ,a3 ,… ,an,an 1成等差数列(2≤n∈N) ,则有恒等式C0 na1-C1na2 C2 na3 -… (- 1) kCknak 1 … (- 1) n - 1Cn - 1n an (- 1) nCnnan 1=0 .显然 ,性质A对含有 (n 1)项的等差数列都成立 (2≤n∈N) .此外 ,我们还发现了酷似性质A的———等差数列的又一个有趣性质 :性质B 若Sn 是等差数列 {an}的前n项和 ,则当 3≤n∈N时 ,恒有等式C1nS1-C2 nS2 C3 nS3 -… (- 1) k- 1CknSk … (- …  相似文献   

19.
分母含组合数的两类幂和的递推求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 [1 ]用递推的方法求解了两类幂和∑nk =1Cknkm 与∑nk =1Ckn+kkm,本文用类似方法求解另两类有趣的幂和 ∑nk=1(-1 ) kkn/Ckn 与 ∑nk=1km/Ckn+k.定理 1 记Sm(n) =∑nk =1(-1 ) kkm/Ckn(m ,n∈N) ,则Sm(n) =(n+1 ) ∑mi=0(-1 ) i+1CimSm-i- 1(n+1 ) (1定理 2 设Tm(n) =∑nk =1km/Ckn+k,(m ,n ∈N) ,则∑mi=1(-1 ) i(Cim-nCi- 1m )Tm-i(n) =(-1 ) m+1+((-1 ) m-nm) /Cn2n (2 )分母含组合数的两类幂和的递推求解@郑德印$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20.
性质 设数列 {an}是等比数列 ,公比q≠ 1,Sn 为它的前n项和 ,规定S0 =0 ,则对任意的自然数m ,n ,当m≠n时 ,总有Sn-Smqn-qm =a1 q -1=常数 .此性质的证明不难 ,只须将Sn =a1 ( 1-qn)1-q ,Sm=a1 ( 1-qm)1-q 代入便得 ,同时也可验证当m和n之一为零时 ,结论也成立 .本文主要利用 Sn-Smqn-qm 为常数这一特征简捷求解某些等比数列的“和”问题 .例 1  ( 1990年广东试题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2 ,且前 4项之和为 1,那么前 8项之和等于 (   )(A) 15 .  (B) 17.  (C) 19.  (D) 2 1.解 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