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采用具有QUICK差分格式的SIMPLE算法对边界竖壁传热的方腔内空气Benard对流进行了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探讨了竖壁传热对Benard对流的影响.计算表明,在所考虑的几何和物理条件下,所有竖壁绝热时,腔内流体形成平行与短轴的多个涡卷;竖壁存在传热时,腔内流体形成平行于长轴的两个涡卷,并且平行于长轴竖壁的传热热流方向相反时,涡卷的旋转方向也相反;垂直于长轴蛏壁的传热对近壁附近的流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圆管层流脉冲流动对流换热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等热流和等壁温边界条件下圆管内层流脉冲流动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等热流边界条件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解吻合很好。计算结果表明:在等热流和等壁温边界下脉冲流动可引起速度、温度以及努塞尔数随时间波动,振幅越大,脉冲频率越小,波动越大。但它们的时均值均等于在相同雷诺数下稳态流动的值,脉冲流动不能强化换热。  相似文献   

3.
水平空腔多孔介质自然对流各向异性和非达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Darcy模型的改进型式-Brinkman模型数值研究了填充各向异性多孔介质的水平空腔内部自然对流的非达西效应。结果表明:(1)较大的渗透率比导致空腔内的流动强度下降,传热速率降低;(2)较大的导热率比导致空腔内的等温线扭曲加剧,近壁流动速度加大,传热速率增加;(3)非达西效应在低渗透率比时尤为显著,忽略非达西效应的理论分析将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脉管内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讨论了当脉管冷端处在不同方向时,脉管内的自然对流对脉管制冷机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冷端在下时获得的制冷温度最低;当热端在下并与重力方向成30°时制冷温度最高.结论与实验测量结果定性一致.所做的理论分析对实现脉管制冷机的良好运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锅炉干排渣装置为背景,对抽象的理论模型具有隔板的平行通道内空气混合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表明,在Re>1000时应采用非稳态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Re>500时,自然对流机制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数值计算给出了不同Re时的进出口无量纲压差、局部的Nux和平均Nu以及流线图.这些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干排渣装置中流动和换热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周期性模型对L型混沌流道内流体流动与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普通平直流道相对比,分析得到了两种流道内流体流场与温度场分布的细观信息,同时还讨论了不同Re数对混沌流道内流体传热与流动的影响。设计制作了测试流体流动性能的冷模试验装置,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L型混沌流道中流道内特殊点的速度进行测量,并将试验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标明:试验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主流方向上速度相对误差最大为13.8%,在工程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由此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喷涂了不同厚度的两种不同涂料的一系列CPU散热片进行了自然对流条件下的辐射强化换热研究,以测试这两种涂料的辐射强化换热性能,并找出其强化辐射换热的相关规律.实验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涂料的确能够强化辐射换热;散热片散热热阻在有适当厚度涂层时比无涂层时减少了10%左右;在相同热载荷及边界温度条件下,散热片温度在有涂层时比无涂层时降低多达4℃;对于同种涂料,涂层厚度越薄强化散热能力越强;对于相同厚度的涂层,涂料导热率越大其辐射散热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维模型研究本底电子为麦氏分布的等离子体中存在部分超广延分布的高温电子情况下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对器壁电势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器壁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较小时,器壁电势随着超广延分布电子与本底电子的浓度比值、温度比值、以及超广延参量这些参数的增加而减小;当器壁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较大时,器壁电势则随着超广延分布电子与本底电子的浓度比值、温度比值、以及超广延参量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盘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提出一种螺旋波纹状的盘管结构,通过Fluent分别对螺旋波纹盘管和普通盘管的对流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入口流速对管道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盘管压降随入口流速的增大而升高,不同入口流速下的螺旋波纹盘管综合评价指标PEC值大于1,当入口流速为0.524 m/s时,其努塞尔数比普通盘管高出31.3%。螺旋波纹结构增强了盘管内的二次流效应,缓解了传热不均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发展了差分法求解流动与换热问题的三维非均分网格7点紧致格式,并利用延迟修正方法将其与SIMPLE算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三维紧致修正方法。利用所发展的紧致修正方法对圆筒内同心开缝圆筒的三维自然对流与换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所获得的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采用Richardson方法证实所发展的三维紧致修正方法大约具有4阶精度。进一步的数值计算表明,在特征参数Ra数大于一定值时,由圆筒内同心开缝圆筒的三维自然对流问题简化的二维模型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逐渐加大,用三维模型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自然循环型气液固三相流载气蒸发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表Cs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含量vol.%dp固体颗粒直径mmde实验段当量直径mmh表面传热系数kw/m2Kk液体导热率W/mKq热通量kw/m2r液体汽化潜热kJ/kgTw加热壁面温度℃ug载气表现速度mm/sul循环液速m/sρg载气的密度kg/m3ρl液体的密度kg/m3ρs固体颗粒的密度kg/m3μg气相粘度mPa·sμl液相粘度mPa·sBo沸腾准数Nu努塞尔准数Reg载气雷诺数Rel液体雷诺数沸腾与蒸发装置内换热壁面上的结垢与结疤是降低换热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换热装置的防垢抗垢一直受到重视。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固体颗粒引入换热器的加热管内,形成流化床换热…  相似文献   

12.
细圆管内纳米颗粒悬浮液强化对流换热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研究了细圆管内去离子水和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对流换热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纳米颗粒悬浮液相对于去离子水的对流换热强化特性。结果表明,氧化铜纳米颗粒的加入强化了去离子水的换热性能,其强化程度随Re的变化因管径而异,并且与流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竖直窄环隙通道内的强迫对流换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常压下,以水为工质,对三种尺寸的竖直窄环隙流道进行了单相强迫对流换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窄隙流道内的换热在低雷诺数区表现出与普通流道不同的多变特性,而在高雷诺数区与普通流道相近。温差对换热的影响具有两重性。窄隙流道使紊流换热区域扩大,当流道间隙足够小时,换热没有明显的过渡区和层流区,均表现为紊流换热的特征。本文提供的经验公式可以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关联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垂直套管环隙内汽液固三相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表C。固体颗粒在液q热通量kw/mZu。固体颗粒与液体中的含量voL%,液体汽化游热kJ/kg体的滑移速度m/s小固体颗粒直径mm或mTi流体温度”CP;液体的密度kg/m’D实验段当量直径mm或mTw加热壁面温度“CP。固体颗粒的密度kg/m’h传热膜系数kw/m’K。1循环液速m/sH液相粘度mPa。k液体导热系数W/inK1前言自MatchL.P.等人首次将固体颗粒引入换热器应用于地热利用山后,对这种流化床换热器的研究开始增多【‘-‘]。研究结果均表明,固体颗粒的引入,可显著强化传热,并有较好的防垢抗垢性能。本文的研究是在液体在垂直套管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空气流过烧结微细多孔介质内部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段为烧结多孔介质,颗粒的平均直径为0.2 mm。通过“单吹法”的实验方法进行瞬态实验,并用两种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了多孔介质内部对流换热系数。数据处理方法1利用局部非热平衡能量方程,结合实验数据,数值求得了多孔介质内部对流换热系数。方法2利用实验数据直接求得内部对流换热系数。研究表明:用数据处理方法1得到的多孔介质内部对流换热系与用方法2得到的结果相差在10%以内,与已有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水和空气流过紫铜微细板翅结构构中的对流换热进行行实验研究,并与相近孔隙率的烧结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参数范周内,与空槽道相比,该微细板翅结构使水的对流换热增强9倍以上,使空气的对流换热增强了15-30倍;与相近孔隙率的锡青铜烧结多孔结构相比,该微细板翅结构中的流动阻力大大减小,而对流换热能力却增强。  相似文献   

17.
微细板翅与烧结多孔结构中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水和空气流过4个微细板翅结构和1个烧结多孔结构中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流动与对流换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参数范围内,与空槽道相比,这4种微细板翅结构分别使水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加10—24倍,分别使空气的对流换热增强了16~40倍;与相同孔隙率的烧结多孔结构相比,微细板翅结构中的流动阻力相近,而对流换热系数却增大。存在最优的微细板翅结构,其换热性能大大强于烧结多孔结构,而流动阻力更小。  相似文献   

18.
流体在烧结多孔槽道中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空气和水流过烧结青铜颗粒水平多孔槽道表面上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空槽道表面换热相比,实验段充满烧结多孔介质后,水流过实验段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可提高7~9倍,空气可提高3~30倍;烧结多孔结构的强化换热能力大于非烧结的堆积床;直径的增大能提高水在多孔结构内的换热能力,但对空气而言在实验流量范围内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竖直细圆管中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入口温度、流体流量、热流密度及浮升力等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压力条件下流体的进口温度、流量和热流密度对对流换热有很大的影响。当流量比较大而热流密度比较低时,物性的变化相对较弱,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而当流量比较小而热流密度比较高时,物性的变化相当剧烈,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微细多孔介质中流动及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空气流过烧结微细多孔介质的流动和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颗粒直径条件下摩擦阻力系数与等效雷诺数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拟和得到了渗透率K和惯性常数F。结果表明:当颗粒直径比较大时,摩擦阻力系数的实验结果与计算关联式基本吻合;随着颗粒直径的减小,二者的差别增大。通过实验得到了微细烧结多孔介质内部体积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并与已有关联式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