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数值模拟对3分子自催化反应A+2X=3X在一维和二维介质中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一维和二维情形下,如果施以不同的微观反应规则,该反应的渐近行为既可能偏经典化学反应动力学(平均场理论)所预言的平衡极限行为,也可能与之一致。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简明的理论分析方法,求出了三分子反应A+2X 3X在一维介质上的动力学行为的解析解,并成功地解决了该反应动力学行为对初始条件的依赖性问题。还通过数值模拟证实了提出的理论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万荣  胡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17(10):1589-1593
提出了一种简明的理论分析方法,求出了三分子反应A+2X←→3X在一维介质上的动力学行为的解析解,并成功地解决了该反应动力学行为对初始条件的依赖性问题。还通过数值模拟证实了提出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形维数的分析信号自适应中值滤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翼宇  余杰  钟建毅 《分析化学》2001,29(11):1246-1250
提出一种面向分析仪器谱图信号处理的分形维自适应中值波方法(AMeFFD)。该法延拓运用分形理论,定义了相对点盒维数概念,由此建立建立判定脉冲型噪声的特异性指标,从而可自动调节中值滤波窗口宽度,有效地滤除脉冲型噪声及其它类噪声。对仿真色谱信号及实测色谱图的处理结果表明:AMeFFD法克服了经典中值滤波算法的缺陷,无论在信号的均方根偏差还是谱峰差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后者,能在确保谱峰不畸变的同时更有效地滤除脉冲型常见噪声,是处理化学谱图信号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离子对生成反应微观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气相、液相及上层空间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实验上已经发展到用激光-交叉分子束技术研究其态-态过程;理论上则主要是采用准经典轨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水合物的分解过程看作是无固态产物层生成的气固反应过程, 结合粒径缩小的收缩核反应模型和分形理论, 建立了多孔介质中水合物降压分解的分数维动力学模型, 提出了基于水合物分解实验数据计算多孔介质分形维数的方法. 分别利用前人的甲烷水合物和CO2水合物降压分解实验数据, 对上述分数维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 计算结果表明, 用提出的方法所计算得到的多孔介质分形维数与前人的测定结果基本符合; 对甲烷水合物和CO2水合物的降压分解过程, 提出的分数维动力学分解模型得出了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的预测, 绝对平均误差(AAD)小于10%.  相似文献   

7.
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动力学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是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必做实验。但该实验存在着试剂消耗量大等诸多缺点。本次实践活动从绿色化学理念出发,提出了通过将色彩理论与化学知识结合进行反应速率的测定,以达到节省实验所用试剂、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等目的。首先调研了解学生对经典动力学实验的看法和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化学实验的接受度,并在理论上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再根据录制的甲基紫与NaOH反应的视频,通过色度分析获得了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此测定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该方法结合了互补光色理论、物质吸光定律等知识,只需利用智能手机和取色软件就可以开展动力学实验。  相似文献   

8.
速差动力学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动力学数据进行解析计算, 可扩大动力学分析的范围, 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本文利用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在碱性介质中能与氧化剂过氧化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对硝基苯酚的性质, 引入多元校正方法中的经典最小二乘法(CLS)、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对动力学数据进行解析, 实现了三组分人工合成样品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将分形理论和计算机图象纹理分析技术移植到微生物发酵研究中,对菌落和菌丝本形态的定量描述了探讨,并利用菌种的分维特征作为筛选高产菌株的直观指标,有效地提高了菌种筛选工作的效率与准确度,探讨了沃氏底物霉菌转化的工艺过程,并以生物全息观念与分形理论为依托,在分形尺度上对生物体形态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描述,建立起菌体生长的形态动力学模型,并与生长(浓度)动力学模型相结合,设计出可判别理论最佳投料点的酶活描述  相似文献   

10.
A2B模型分子红典轨迹的辛算法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和辛算法计算了A2B模型分子的经典轨迹并与传统Runge-Kutta(R-K)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反应动力学研究所应考虑的时间范围内,辛算法的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R-K法的结果则面目全非。因此,用辛算法替代传统数值方法有可能克服目前经典轨变计算存在的困难,从根本上改进微观反应动力学研究的经典轨迹方法。  相似文献   

11.
A_2B模型分子经典轨迹的辛算法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辛算法计算了A2B模型分子的经典轨迹并与传统Runge-Kutta (R-K)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微观反应动力学研究所应考虑的时间范围内,辛算法的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R-K法的结果则面目全非.因此,用辛算法替代传统数值方法有可能克服目前经典轨迹计算存在的困难,从根本上改进微观反应动力学研究的经典轨迹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表面催化反应中的多重分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了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中心分布与反应几率分布和反应选择性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协同学方法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机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平衡统计理论中的协同学方法分析了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机理问题.对于任何给定的机理,通过引入一种非奇异变换,将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组直接地转换成Haken形式,从而得到反应体系序参量以及其它变量的演化解析表达式.讨论了有机分子热分解的Rice-Herzfeld机理.对醚的热分解链反应得到了一级动力学方程,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利用这种方法能解析地求解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组,而不必引用在化学动力学中的“稳态近似”假设  相似文献   

14.
前言目前,化学动力学仍是理论远远落在实验后面的一门科学。我们已经知道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各式各样化学反应的许多反应速率的数据,对这些数据作定量上的解释,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境界。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微观方面的实验,已把化学动力学带到一个新的领  相似文献   

15.
非链反应历程的推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动力学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本世纪以来,各种元反应速率理论(如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等)的提出,特别是链反应的发现,使化学动力学由总包反应向基元反应动力学过渡,五十年代以来,各种快速反应速率测量  相似文献   

16.
水作为生命体内化学反应的介质,安全、廉价、易得,具有绿色反应介质的一切特性;而可见光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探索水相中光照条件下的可控自由基反应,发展绿色、高效的合成方法,不仅符合当今绿色化学主题,而且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近年来水相可见光催化反应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氮氧自由基在电极上可得到电子而被还原,但关于哌啶氮氧自由基在水溶液中的电极还原反应,仅Neiman等用经典极谱法考察过其半波还原电位与介质pH的关系,认为自由基被还原为相应羟胺,质子参与电极反应,但未能确定质子化过程是先于还是后于电子转移过程。氮氧自由基在水溶液中可氧化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反应产物分布强烈受介质pH影响。氮氧自由基氧化维生素C的速率随介质pH改变而变化。已经证明,这些反应均经过单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机理,氮氧自由基均被还原为羟胺。因此,用电化学方法研究质子在氮氧自由基单电子还原过程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阐明氮氧自由基与上述生物分子的电子转移反应机理无疑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化学动力学发展的前沿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动力学作为物理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已有很久的历史,并概括为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与速率的科学。化学动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现象的观察到理论的分析,从宏观的测量到微观的探索,因而它又分为宏观化学动力学和微观反应动力学,后者又称分子反应动力学。1928年M. Polanyi研究Na_2+Cl_2反应的机理,相继建立了多维势能面来研究反应的进程,被誉为微观反应动力学诞生的里程碑。七十年代以来,分子束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并在动力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促使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得到长足进步。1986年诺贝尔化等奖授予这个领域的三位著名化学家D. R. Herschbach,Y. T. Lee和J. C. Polanyi,标志着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和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化学混沌作为混沌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验上都已做了大量工作.理论方面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构造内部具有合作竞争机制的反应网络,探讨以质量作用原理为基础的宏观唯象方程中具有确定性混沌的基元反应.化学混沌动力学中的一些更为深入的问题如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凝胶化反应的分形几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分形理论,基于实验基础上,进行了高分子凝胶化反应的分形几何行为分析,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凝胶化反应为例,分别由激光及小角x-光散射测定其反应中大分子重量、尺寸及散射光强角度依赖性,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及分析体系的分形行为和测定分数维D值.这种避开各种复杂的凝胶化理论,立足于现代物理技术及新理论,去剖析高分子凝胶化反应的分形几何行为,能够在更本质的深度揭示这类复杂反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