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物理学家们对于时间是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争论,几十年来,他们试图将描述非常小的事物如何行事的量子力学理论与描述空间、时间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能描述整个宇宙的量子引力理论,加拿大佩里米特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莫林(L.Smolin)说:由于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中对于时间有迥异的概念,故如何在量子引力理论中协调时间的概念就成了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
1986年4月28日至5月1日,美国、加拿大、欧洲及日本物理学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联合主办了第一届国际物理科研协作交流会议.来自世界各地五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物理学会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宗旨是促进各国物理学界之间的相互交流,发展多边科研合作关系. 开幕式由  相似文献   

3.
第七届IEEE脉冲功率会议于1989年6月11日至1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举行。会议参加者400多人,以美国为主,英国、法国、西德、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外国代表20多人。我国应会议主席B.H.Bernstein邀请首次派出代表正式参加会议。IEEE脉冲功率会议首次于1976年在Texas召开,1979年召开第二次会议,之后每两年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美国光学学会协办召开的1989年国际光学薄膜会议,于1989年5月23日到25日,在我国上海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西德、东德、苏联、波兰、保加利亚、法国、瑞典、日本和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包括台湾省)近200名中外代表(其中国外代表约60名)出席了这次盛会,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主席(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王大珩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担任这次会议的副主席及节目委员会共主席的国外成员、国际光学薄膜界权威A.J.泰伦;J.A.杜勃罗沃斯基;H.A.麦克劳德等都出席了会议.会议的特邀报告共15篇(其中国外10篇).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理知识》2015,27(3):66-66
 1947年, 美国物理界才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后逐渐恢复正常, 洛克斐勒研究所物理化学家马新内斯(Duncan MacInnes)、美国物理学会常务秘书戴洛(KarlK. Darrow)和其他物理学家即兴起筹办一系列小型会议的构想, 以探讨当时最重要的研究问题。谢尔特岛会议是它第一个会议, 主要的议题是量子电动力学, 即描述电子和光子作用理论的现况, 以之构成所有化学、原子物理学和光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固体比热的研究是继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之后量子论的又一次成功.1900年,普朗克在推导热辐射定律中第一次运用了量子假说;1905年,爱因斯坦把量子假说推广到光的产生和转化,提出光量子概念和光电方程.然而,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工作却一直没有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承认.1907年,爱因斯坦进一步把量子论用于固体比热,克服了经典理论面临的又一困难,由于在这方面及时地得到了能斯特(Walther Nernst,德,1864—1941)的实验验证和大力宣传,量子论才开始被一些物理学家认识,打开了进一步发展的局面.本文简要介绍固体比热问题的研究经过. 固体比热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著名物理学家巴丁教授来我国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巴丁(J·Bardeen)教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的邀请于1980年5月来我国讲学.巴丁教授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桨金物理奖.第一次是在1956年与勃拉丁(Brattain)和肖克莱(Schockley)合得的,得奖是由于其半导体理论导致晶体管的发明.第二次是在1972年由于他和年轻的物理学家库珀(Cooper)、施里弗(Schrieffer)一起创立了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现通称为BCS理论). 巴丁教授在北京大学讲学期间,作了有关“超导问题的发展与近况”、“超导计算机发展近况”、“量子阶异质结激光器”等方面内容的报告共7次.对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8.
受中国物理学会的委托,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负责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半导体物理会议(NCPS-8)于1991年11月5至8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 51个单位的 20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黄昆、谢希德等著名物理学家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共接受了235篇学术论文,其中大会报告六篇,其余报告,包括19篇邀请报告(分为表面和界面,量子阱和超晶格,低维系统,杂质和缺陷,本体性质,光学性质,输运现象,非晶半导体,新现象和新材料,半导体器件物理10个方面)同时在三个分会场进行.其中量子阱和超晶格,低维系统及异质结构方面的报告占一半以上. …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力学学会和北京等离子体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于1986年6月3日至7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来自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荷兰、波兰、新加坡、瑞士、英国、美国、苏联等十多个国家的代表40多人以及中国代表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主席谈镐生教授致开幕词.在全体会议上,吴承康先生介绍了中国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研究发展概况.荷兰、苏联、美国、瑞士、中国、联邦德国代表分别作了有关电弧、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喷涂等方面的学术报告,引起大家很大的兴趣. 收入这次会议论文集的论文共117篇,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0.
理查德·费因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于1988年2月15日逝世.他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我相信他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物理学家.他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工作而获得1965年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1948年,费因曼与Schwinger和朝永(Tomonaga)(他俩与费因曼同时获奖)一起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可以蹦重正化,消除无限,所以量子电动力学对所有可观察的量都产生一个有限的结果.Schwinger和朝永的做法是,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采用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费因曼则是发明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处理薛定谔(或狄喇克)方程.这是费因曼物埋学灼典…  相似文献   

11.
 路易斯一维克多·德布罗意(Louis-Victorde Broglie 1892-1987)是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德布罗意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尤其是关于量子问题的研究,他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为现代物理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24年11月,德布罗意在博士论文中阐述了著名的物质波理论,并指出电子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全国固体缺陷学术会议于1989年8月1日至5日在青岛市召开.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39个单位的11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临照教授致开幕词. 会上,我国著名固体缺陷专家冯端教授作了题为“结构相变中的缺陷问题”的报告.青年博士朱星副教授作了题为“纳米晶体材料”的报告.大会收到论文106篇,在两个分组会上宣读了69篇,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这次会议是1986年第四届全国固体缺陷学术会议以来,我国固体缺陷研究成果的一次大交流.会议反映了我国在固体缺陷的基础研究、实验技术、计算机模拟等领域均有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封面说明     
<正>汤川秀树(Hideki Yukawa,1907年1月23日—1981年9月8日)是日本理论物理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1935年汤川秀树提出介子学说,以解释将质子和中子束缚在原子核中的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可以看作是在荷电粒子之间交换光子类比,汤川秀树把原子核中的强相互作用设想为交换所谓U量子,后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国际非晶态半导体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3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基金局、ICTP、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等单位的资助.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00多名,他们中间有来自欧美的非晶态半导体方面的知名专家.如第一个制造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D. Carlson;著名的物理学家 A.Rose和J.Pankove与会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几十篇有价值的论文,其中有国外代表的邀请报告24篇,国内代表的20多篇会议报告和近20篇张贴论文.这是第一次在我国召开的有关非晶态…  相似文献   

15.
正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第六届海峡两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2016兰州·国际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讨会于2016年8月14日至20日在兰州大学顺利召开.上述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辞.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理论与应用机械学会主办,光电-光学仪器工程师学会、美国光学学会和欧洲光子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召开的“国际全息应用会议”,1986年7月2日到4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18个国家(不包括中国)和地区77位代表,以及中国127位正式代表、77位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王大珩教授代表中国科协、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理论与应用机械学会以及其它联合主办单位致开幕词,欢迎各国代表参加这次会议.感谢筹办这次会议的北京  相似文献   

17.
1976年夏, ICPE(国际物理教学委员会)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召开国际会议,专门讨论给非物理系开的物理课。会议报道由ICPE主席A.P.French教授(MIT物理系)及大会议程主席 E.L.Jossem博士(美 Ohio州立大学物理系)编写,发表在美国物理杂志 (Am.J.Phys.) 1976年12月号上。为让国内读者了解会议情况,笔者根据这篇报道简单介绍如下。 会议从1976年6月27日开到7月2日,吸引了29个国家的95名参加者,大多数是物理学家和物理教师,也有少数其他学科的代表。 会议期间开了四次全体会议,另分七个小组,分别讨论各类型的物理课,即工科类(两个组)…  相似文献   

18.
1980年3月5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波谱学与原子分子物理学学术会议.到会代表共70人.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二局主持. 波谱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波谱学的研究导致了微波放大器研制成功,为量子电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接促进了激光器的产生.利用原子、分子谱线的恒定性,确定原子时间频率标准;精确地测量原子、分子的物理常数,不断地揭示了物理学理论和实验之间的矛盾,推动着理论的发展.例如辐射场和原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原子内部结构变异的测定,为量子场论奠定了实验基础. 这次会议收到的磁共振及电子自旋共振的论文共42篇,反映了在固体物哩…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1月 8日著名俄国物理学家A .M .普罗霍罗夫在莫斯科的家中去逝 ,终年 85岁 .普罗霍罗夫和俄国物理学家巴索夫及美国物理学家汤斯一起 ,由于发明微波激射器和量子电子学方面开创性的工作 ,获得了196 4年诺贝尔物理奖 .普罗霍罗夫 1916年 7月 11日生于奥大利亚的昆士兰州 .192 3年和家人一起回到祖国前苏联 .他 1939年毕业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 ,毕业后到莫斯科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当研究生 .他曾参加卫国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并两次受伤 ,后复原到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 1年他在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2 0世…  相似文献   

20.
1989年7月24—28日,在美国加州 Stanford大学召开了第二届超导材料和机理——高温超导体国际会议(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andMechanism of Superconductivity——High TemperaturSuperconductors,简称为M2S——HTSC).来自世界35个国家的共11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有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获得者J.Bardeen,J.R·Schrieffer和P.W·Anderson.著名苏联物理学家 V.L.Ginzberg,A.A.Abrikosov和L.P.Gorkov等也出席了会议.会议主席是Stanford大学应用物理系的T.Geballe教授.大会论文共1000余篇,邀请报告47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