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贺丽 《大学物理》2012,31(1):43-46
2011年是超导电性发现100周年.本文介绍了除诺贝尔奖之外,专门在超导研究领域设立的3个物理学奖项:马梯亚斯奖、巴丁奖和昂纳斯奖.这3个奖项分别奖励在超导材料、超导理论和超导实验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物理学家.迄今为止,已有35位著名物理学家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2.
一、引 言 从1911年发现金属的超导现象到1957年超导微观理论的建立,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在这期间,一大批杰出的物理学家在实验和理论方面作了艰苦的努力和广泛的探索,逐步揭示出产生超导性的微观机制与物理图象,使人们对超导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化.再借助于4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5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量子场论方法,在1957年由巴丁(Bardeen)、库珀(Cooper)、施里弗(Schrieffer)三人共同创立了近代超导微观理论.这就是著名的BCS理论. 本文将扼要地介绍关于超导性的基本实验结果,实验及理论的研究怎样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一重大的物理问题,介绍B…  相似文献   

3.
 约翰·巴丁(John Bardeen, 1908~1991)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在同一领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1956 年, 巴丁与W. 布拉顿(Brattain)以及W. 肖克利(Shockley)由于在半导体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 并且发现了晶体管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奖是由于超导微观理论(BCS 理论)的建立, 巴丁与L. N. 库珀(Cooper)和J. R. 施里弗(Schrieffer)一起分享了1972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施里弗于1957年获伊利诺斯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自1962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物理教授。他和巴丁、库珀一起研究超导现象,提出了目前被世界物理学家所认可的BCSN论,三人遂一起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最早关于超导的微观理论研究,大约在1950年左右,英国 H.弗留列希(HerbertFr hlich,1905—1991)与美国 J.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差不多同时发表了认为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导致超导的论文.弗留列希的微扰理论得出一能隙,但与实验结果对比,有数量级上的差别.巴丁所用的变分法也是微扰理论,同样遇  相似文献   

6.
美国贝尔实验室顾问主任、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197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P.W.安德森(Anderson)教授应清华大学邀请于1980年2月27日至3月17日来我国进行讲学.前后在清华大学讲学十二次,在复旦大学讲学两次. 安德森教授是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他十分注意研究固体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这次来华讲学,他着重介绍了他多年研究的对称性破缺问题,联系凝聚态物理学中广泛的研究对象,阐明了什么叫破缺对称性.为什么会产生破缺对称性,以及由于破缺对称性所带来的后果.此外。还介绍了无序系统电子局域化理论的新发展。以…  相似文献   

7.
介绍著名物理学家巴丁两次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探索历程;回顾了巴丁对中国的两次访问和对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从巴丁的科学精神和他善于发挥个人智慧与科学团队的集体创造力中汲取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超导体能产生强磁场自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发现超导现象以后,许多大科学家绞尽脑汁设法从理论上解开这一奇妙现象之谜.经过了漫长的努力,超导现象终于在1958年为三个美国科学家巴丁、库珀、施莱弗联合提出的一项理论(即著名的BCS理论)所基本解释,这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第二类超导体的制造工艺日益进步,超导技术已逐步取得了不少实际应用.数年前发现的高温超导现象,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事实了.  相似文献   

9.
1989年9月 2日是著名物理学家黄昆教授的70寿辰,为了庆贺他50年来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所取得的卓越成就,1990年 1月 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了“黄昆教授七十寿辰学术报告会”.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教授致词祝贺,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专程来京参加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机械电子工业部所属研究所和19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17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他们之中有黄昆教授的朋友、同事,但绝大多数是黄昆教授的学生.会上宣读了10篇论文,这些论文反映出了我国近年来在半导体物理、晶格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0.
介绍著名物理学家巴丁两次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探索历程;回顾了巴丁对中国的两次访问和对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从巴丁的科学精神和他善于发挥个人智慧与科学团队的集体创造力中汲取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物理》2006,(6)
原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郭敦仁先生,是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的的理论物理学家,于2000年逝世.为了纪念他,本刊去年(2005年)约请与郭先生一起工作过的孙小礼、钟毓澍二位教授撰写了纪念文章,计划在郭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刊出,因故延至本期.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2005年世界物理年出版的系列图片《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物理学》结束语中指出:“现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攀登,为现代物理学在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和成长献出了全部精力,奠定了我国物理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郭敦仁先生便是这些人中普通而又杰出的一位,他为中国物理学教育水平提高所作出的贡献,当为后人永久纪念.为了促进我国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杂志“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栏目欢迎有更多表彰我国物理学教育工作者功绩的来稿.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黄昆教授,出生于1919年9月2日,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44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在布列斯托尔大学当研究生,于47年获博士学位。此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系.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系任研究员,潜心于固体理论研究,首次提出固体中杂质缺陷导致X射线漫散射的理论。由于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直到1967年。该理论才被国外一些科学家所证实,成为研究固体中杂质缺陷的有力手。段,物理学家把它称之为“黄散射”。  相似文献   

13.
程开甲 《物理学报》1958,14(3):262-273
一、引论 §1.超导电现象概况的一般介绍 §2.几个主要的微观超导电理论二、电子和离子运动的哈密顿式 §3.电子和离子间的互作用 §4.电子的屏蔽作用 §5.电子经过离子偶合作用所引起的互作用三、弗留里希-巴丁超导电理论 §6.弗留里希超导电模型 §7.弗留里希理论的几个困难的地方 §8.巴丁理论四、总结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4.
陈佳洱 《物理》2008,37(5):318-321
2007年是吴大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之年.吴大猷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学者、教授和物理学家;他终生热忱于教学,培养了许多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他品德光华、人格高尚.他的后半生献身于我国台湾的科学事业,同时也始终关心着祖国大陆物理科学事业的发展.记得在我去台湾的访问中有幸三次见到他老人家,他每次总是深情地怀念着执教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全国青年超导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年超导协会成立大会于1991年10月12—17日分别在北京和承德召开.来日全国各地及赴日留学生代表141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中文摘要201篇,英文论文全文132篇,其中97篇论文已收入会议论文集(中国物理快报1991年10月号增刊).并在会前出版发行,可在各收藏单位图书馆查阅.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和数理化局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国家超导中心著名超导专家赵忠贤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张裕恒教授、北京大学尹道乐教授和国家超导技术委员会首席专家甘子钊教授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中国物理学会与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于1993年5月20日至21日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召开了“生命科学中的物理问题”座谈会.这次会议自始至终得到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前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彭桓武教授的关心和热情支持.出席会议的北京地区的代表有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物理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等有关单位的师生.京外地区的代表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  相似文献   

17.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大猷 《物理》2005,34(3):165-170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广东番禺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1946年春受政府派遣赴美考察战后科学,先后任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教授.1949年秋,应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之邀,任该院理论物理组主任14年之久(1949-1963年),其间又曾分别短期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瑞士洛桑大学从事研究或任教.1963年后,到美国任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63-1965年)、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物理学与天文学系主任、教授(1965-1978年).1978年退休.从1956年起,吴大猷常赴台北讲学,曾任中研院物理所代所长.1967年担负策划和推动台湾科学发展的重任.1968年后任台北“国科会”和“科导会”主任.在美国退休后迁居台北.1983-1994年任中研院院长.1994年在台北退休.吴大猷专长理论物理,在物理学上多有建树,在国内外培养了几代物理人才.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初创阶段重要人物之一.1997年,他在台湾大学作了《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的系列演讲,并在2001年吴大猷卒后整理成书于台北出版.本刊征得台北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同意,由本刊编委戴念祖先生从该书中摘录部分文字,在本刊分四次连载发表,以飨物理学界同仁.感谢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和李政道先生、沈君山先生、柳怀祖先生对本刊的支持.另外,主编阎守胜感谢林志忠教授赠吴大猷先生书《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使他产生了在本刊上刊登部分内容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在陈佳洱教授主持下,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实验室“超导腔”课题组所承担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射频(RF)超导腔实验研究,在完成大量设计、计算、设备建造与实验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低温RF超导腔实验研究,完成了七五期间规定的任务。1991年12月14日国家教委组织召开了鉴定会,认为1.5GHz铌腔射频超导实验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教委科技司,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国家科委基础研究与高技术司,核工业总公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高技术激光技术领域主题及专家组,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50余人出席了鉴定会。  相似文献   

19.
1991年 3月 27日至 29日,全国首届音乐物理与音乐心理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召开.著名物理学家、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政道教授为此会欣然题辞:“物理与音乐共鸣,声波为科学交响”.全国许多著名物理学家、音乐家、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济济一堂,热烈商讨音乐物理与音乐心理问题.许多代表在讲演中都谈到了对音乐物理学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 1991年 8月 31日是亥姆霍兹诞辰 170周年.笔者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一、亥姆霍兹的科学生涯 赫尔曼·路德维希·弗迪南德·亥姆霍兹(Hermann …  相似文献   

20.
1992年8月 10日至 14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了第21 届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ICPS-21).从1950年开始,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是全世界半导体物理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本届会议是由我国半导体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担任主席。由于她本人和国内外许多知名科学家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这一国际学术界的盛会得以首次在中国举行。著名科学家黄昆教授和华裔美籍物理学家张立纲(L.L.Chang) 博士担任本届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台会(IUPAP)半导体委员会的现任主席沈吕九(Lu J.Sham)教授和前任主席上村洗(H·K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