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Mn2-x-y-zTlxAlyMzO4(M=Co、Cr、Ni)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引用本文:刘兴泉,钟辉,唐毅,李淑华,林晓静,何泽珍.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Mn2-x-y-zTlxAlyMzO4(M=Co、Cr、Ni)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3,19(5):467-472.
作者姓名:刘兴泉  钟辉  唐毅  李淑华  林晓静  何泽珍
作者单位:1.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610059;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开发中心,成都610041
2.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610059
3.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开发中心,成都61004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科委,四川省科委资助项目(No.98-D102)。
摘    要:采用同时掺杂Tl、Al和M(M=Co、Cr和Ni)三种金属原子和改进固相反应的方法合成了复合尖晶石正极材料 LiMn2-x-y-zTlxAlyMzO4,并采用XRD、SEM、TEM、循环伏安和电化学测试考察了它的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正极材料具有与母体LiMn2O4尖晶石同样完整的尖晶石结构,规则的形貌和均匀的粒径分布。当M为Co和Cr时,目标材料的平均粒径约800nm,且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充电容量分别为123.70mAh·g-1和121.30mAh·g-1,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17.30mAh·g-1和115.70mAh·g-1。当M为Ni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对较差。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曲线表明该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分别为两步脱锂和插锂机理。当Li掺杂量较小时,目标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均各有两个平台。随着Li掺杂量的增加,充放电平台有由两个逐渐转变为一个的趋势。当M为Co或Cr时,该正极材料不仅拥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常温循环稳定性能,而且还具有较优良的高温循环稳定性能,这可能主要归因于三种金属的协同作用使目标材料的结构更加稳定,这也使该材料有可能成为电动车电池的较佳正极材料。

关 键 词: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尖晶石  Tl,Al,Co,Cr,Ni共掺杂
修稿时间:2002年8月28日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Studies of LiMn2-x-y-zTlxAlyMzO4(M =Co,Cr and Ni)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ies
LIU Xing-Quan,ZHONG Hui,TANG Yi,LI Shu-Hu,LIN Xiao-Jing and HE Ze-Zhen.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Studies of LiMn2-x-y-zTlxAlyMzO4(M =Co,Cr and Ni)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ies[J].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2003,19(5):467-472.
Authors:LIU Xing-Quan  ZHONG Hui  TANG Yi  LI Shu-Hu  LIN Xiao-Jing and HE Ze-Zhen
Abstract:
Keywords: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ies cathode material complex spinel  Tl  Al  Co  Cr  Ni co  dopant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无机化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无机化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