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力学   10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4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elnikov方法在输流管混沌运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础简谐运动激励下两端固定输流管道的混沌运动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了系统的运动方程,确定了系统存在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计算出了未扰系统的同宿轨道,并利用Melnikov方法得到了系统发生混沌运动时参数需满足的临界条件,同时还利用相平面图和:Poincare映射等方法对管道的混沌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发现,由Melnikov方法确定的临界参数值要稍小于数值模拟中首次观察到混沌运动时对应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均匀多流管模型和多流管模型,建立了基于Troposkien曲线的Φ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的计算方法和程序。在多流管模型中加入了附加阻力系数修正和动态失速修正,提高了计算精度。分析了流管数目对流管模型计算结果,以及实度和高径比对Φ型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A geometry model for tortuosity of tortuous streamtubes in porous media with spherical particle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some particles in a porous medium are unrestrictedly overlapped and hence of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The proposed model is a function of porosity with no empirical constant imposed on it.The model predictions a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涡流管实验样机,在不同进口压力和冷流比工况下,实验测量了三种冷端孔径的涡流管性能,并分析了冷端孔径、喷嘴环端面间隙及进口压力对涡流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端孔径为5mm的涡流管降温及制冷性能最佳,最佳冷端孔径与涡流管径之比为0.5。在进口压力为0.4MPa工况下,其冷端最大温降分别比冷端孔径为4mm和6mm的涡流管大6.1℃和2.9℃,最大制冷量分别大30.2%和5.4%;在所有进口压力工况下,对应于最大冷端温降的最佳冷流比约为0.5,而对应于最大制冷量的最佳冷流比约为0.65。在进口压力为0.3~0.5MPa范围内,涡流管冷端温降和制冷量均随着进口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且进口压力越高,冷端温降的增长速度越慢;制冷性能系数COP随着进口压力的升高而降低,而等熵温度效率则几乎不随进口压力改变而变化,仅是冷流比的函数。同时,实验发现,喷嘴环端面间隙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效应影响很大,设计制造过程中必须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发展了一种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和计算方法来对矩形流管声场进行整体的计算.与以往的二维方法相比,此种数值方法不仅全面反映了矩形流管内声波的传播情况,而且提高了网格精度,从而大大扩展了对铺设有声衬的流管的计算领域.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是有效和准确的,与其它方法和文献的计算结果吻合得非常好.同时,在大大增加计算量的同时,也对程序代码进行了优化工作,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
流管作为一种简易的制冷装置被广泛应用,但压缩气体在其内部产生能量分离效果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故至今仍没有通用的能量分离机理可以为涡流管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为了给涡流管的设计与应用工作提供参考,对本体结构及工质参数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对涡流管在制冷领域和天然气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另外,还对涡流管下一步的设计及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并就一些优化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新型涡流管为研究主体,通过实验,研究涡流管操作参数对涡流管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改变温度压力等操作参数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提高涡流管进气温度,其冷热两端出气温度升高,但并不影响涡流管的制冷效率;增加涡流管进气压力会提高涡流管制冷效应,并在冷流率为0.2时效果最明显;制冷效率随节流阀开度增加而增加且最终趋于稳定,而制热效率则随节流阀开度增加而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李军  孙礼杰  张亮 《低温与超导》2011,39(11):22-26
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受多因素影响,针对液氧煤油发动机自然循环系统回流管绝热条件对预冷效果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到了有意义的数据和结论,对后续型号自然循环预冷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涡流管对气体膨胀具有较高效率的优势,和喷射器能够引射低压流体的特点,将涡流管与喷射器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制冷系统,并对所提出的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的计算工况下,在蒸发温度为-10~10℃时,利用喷射器和涡流管的新型制冷系统性能优于利用喷射器的普通制冷系统和闪蒸气旁通两级压缩制冷系统,COP分别提高约15%和9%。新系统以R744作为工质时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0.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AC loss characteristics in a thin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HTS) tube are presented. Geometry of the HTS conductor is modeled as a tube with negligible thickness, and assumed to carry a transport current with the same phase as an AC externally applied magnetic fiel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Based on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AC loss with the Bean critical current model, the distribution of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jc and AC loss Q are obtain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s. A double-peak profile is observed in the curve of the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along the azimuth angle. This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a thin HTS tube, which may be applicable on a thin tube configuration consisting of coated supercondu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