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27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77篇
物理学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题提出为了回答“一个问题的好解法是如何产生的”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专门研究了解题的思维过程,并将其凝练为一张“怎样解题表”,即理解题目、拟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与反思[1],其中的“问题和建议”是解决问题的一串“万能钥匙”.诸多一线数学教师尽管了解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却未自觉实践之.究其原因,或在于没有领悟蕴含其中的具有普适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或在于没有掌握如何运用其中的相关“问题和建议”教会学生学会解题.  相似文献   
2.
李向东 《物理通报》2015,(2):126-127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背景创设一些生动又直观的生活实例,常常能吸引学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明确目标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学生对物理不能产生兴趣,就难以进入物理之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因此,在知识严谨的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母国光 《物理》2008,37(5):325-326
今天我有幸参加纪念吴大猷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谨作为先生母校的晚辈,深切缅怀这位毕生献身科学和教育的、并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南开大学尊敬的学长.  相似文献   
4.
王治浩 《化学教育》2008,29(11):76-77
张青莲先生是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稳定同位素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我国近代无机化学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陆达离开我们已经十年有二,他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是什么呢?我认为,陆达最宝贵的遗产之一是尊重人才.钢铁研究院出了一位全国闻名的科技"铁人"陈箎,为科技事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人捐款为陈箎修建了塑像.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其实就是强调了利用生成性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强调知识传授、追求唯一答案等现象,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大多限于教师教法的研究,只重视教师怎样教,  相似文献   
7.
前言     
今年,南开大学迎来了她90华诞! 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她是由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于1919年创办.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联合组建了“西南联大”,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  相似文献   
8.
杰出的国际知名的数理统计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本刊主编陈希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8月8日21点5分在北京肿瘤医院逝世,享年71岁.  相似文献   
9.
《高等数学研究》2005,8(1):F002-F003
国际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美籍华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2月3日19时14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10.
一个可供探究的研究性课题:"矩形"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定强 《数学通报》2006,45(10):33-34
荷兰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名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1](199)一书中提到用矩形模型作为直观材料,探讨乘除的有关运算问题,特别在讨论实数[1](181)问题时借用矩形模型运用欲进先退的思想给出2的一种简便求法,受其启发,本文从代数与解析的视角对“矩形”模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