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数学   4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VaR度量石油市场的极端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2001年11月到2005年6月国内原油价格的调度数据,运用基于GED分布的GARCH模型度量了国内油市的极端上涨和极端下跌时的VaR,得到如下两点结论:第一,国内油市存在ARCH in Mean 效应,表明收益与风险是正相关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内油市违背了有效市场假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国内原油的定价机制和流通体制是造成市场非有效的主要原因;第二,上涨风险的平均水平要高于下跌风险的平均水平,这是石油市场供需双方的非对称市场地位决定的,石油生产者可以利用市场势力和上下游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将部分下跌风险转嫁给石油需求者,而石油需求者则缺少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油价上涨.  相似文献   
2.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5):790-801
本文从市场结构性转变的角度,研究了金融危机对石油市场潜在价格机制的冲击和影响。研究采用内生结构性断点检验方法,考察石油市场的结构性改变特征,并采用多因素动态模型(NW OLS)和GARCH模型,分阶段考察了供需基本面和金融市场驱动因素(股票价格、美元汇率、黄金价格和期货市场投机行为)在石油定价机制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时期(2008:07-2010:04),供需基本面主导了油价变化,石油市场不能很好地对冲股市价格风险。而在危机之前的"泡沫累积"时期(2004:03_2008:07)和"后金融危机"时期(2010:04-2012:03),金融市场因素可以很好地解释油价波动,但作用机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WTI和Brent两地的原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为研究对象,选择对角化的动态条件相关(DCC)模型估计了市场间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求解了WTI市场、Brent市场及跨市的动态套期保值比,评价了各种市场组合的套期保值效果.得到如下几点结论:第一,WTI市场的一体化程度高于Brent市场;第二,两个月期货的套期保值比高于1个月期货的套期保值比,WTI相应市场组合的套期保值比要高于Brent市场;第三,采取Brent期货对WTI现货进行对冲时,其套期保值比要高于用WTI期货对Brent现货对冲时的情形,也高于Brent市场的套期保值比;第四,套期保值比越高,套期保值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信息传导机制造成了较大冲击。本文将有偏t分布引入石油市场风险模型,通过构造APARCH/TARCH模型计算石油市场在险值(VaR),并采用风险-Granger检验方法考察了金融危机前后国内外代表性原油市场与燃料油市场的风险传导效应.结果显示,国内外石油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关系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其中,上海燃料油市场在危机后的风险溢出能力得到提升,对新加坡燃油市场具有一定的风险溢出效应;而国内大庆原油市场在危机前后都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原油市场风险溢出影响。从两大国际基准原油比较看,WTI虽然继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对Brent的风险溢出效应在危机后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