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13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9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扩大WC-Ni-Mo-PbO四组元复合材料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利用中频感应热压法制备了Wc-Ni-Co-Mo-PbO系高温自润滑金属陶瓷材料,并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镍和钴这两组元之重量比为2的Wc-Ni-Co-Mo_PbO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即使在600℃的高温下也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相当好的摩擦学性能,且其在高速、重载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也比较好,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这种材料在600℃时的摩擦表面形成了均匀分布的PbWO4膜,这是其在高温下具有良好自润滑性的根本原因,在烧结温度下,WC可溶解于钴相形成面心立方结构的Co3W3C、Co2W4C和Co3W6C化合物,这能增强材料中金属相与陶瓷相的结合力。在自然降温冷却过程中,从钴相中析出Co3W和元素碳,后者可与钼形成MoC,进而形成Wc-MoC固溶体,这既能细化WC晶粒,又能强化晶界,而且钴与镍形成的连续固溶体可以使金属相得以强化。这些都是提高材料的高温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TiC-Ni系高温自润滑金属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利用中频热压烧结法制备了TiC-Ni、TiC-Ni-Mo和TiC-Ni-MO-WC3种高温自润滑性金属陶瓷材料。栓-盘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TiC-Ni-Mo金属陶瓷的高温自润滑性最好,其在600℃时的摩擦系数为0.19,磨损率为1.14×10~(-14)m~3/N·m,偶件(材料W18Cr4V,HRC62)的磨损率为0.069×10~(-14)m~3/N·m。作者指出,这类材料的高温自润滑性与其摩擦表面上生成的氧化膜的组成和结构相关。此外,本文还就Mo、WC对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扩大WC-Ni-Mo-PbO四组元复合材料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利用中频感应热压法制备了WC-Ni-Co-Mo-PbO系高温自润滑金属陶瓷材料,并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镍和钴这两组元之重量比为2的WC-Ni-Co-Mo-PbO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即使在600℃的高温下也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相当好的摩擦学材料,且其在高速、重载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也比较好,X射线衍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靶电流条件下制备了Cr-Cr2O3金属陶瓷薄膜,并利用椭偏仪测量了薄膜的光学常数.采用修正的M-G(Maxwell-Gannett)理论对不同靶电流条件下沉积的Cr-Cr2O3金属陶瓷薄膜的光学常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靶电流的增加,膜层中金属微粒体积百分比增加,金属微粒的平均半径随之增加,且金属微粒逐渐趋于扁圆形,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Ti(C,N)是TiC和TiN的无限固溶体,也可表示为Ti(C1-x,Nx)的形式(0〈x〈1)。它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耐热性、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等优点,广泛用于制备金属陶瓷。在机械、化工、汽车制造和航天航空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这种物质的超细粉末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研究表明,为了制备优质的Ti(C,N)粉,控制氧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
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制备了Cu体积分数分别为 10 % ,15 % ,2 0 %和 3 0 %的Cu MgF2 复合金属陶瓷薄膜 .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变温四引线技术对薄膜的微结构、组分及电导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 .微结构分析表明 :制备的Cu MgF2 复合薄膜由fcc Cu晶态纳米微粒镶嵌于主要为非晶态的MgF2 陶瓷基体中构成 ,Cu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组分增加从 11 9nm增至 17 8nm .5 0— 3 0 0K温度范围内的电导测试结果表明 :当Cu体积分数qM 由 15 %增加到 2 0 %时 ,Cu MgF2 复合薄膜的电阻减小了 8个量级 ,得出制备的复合薄膜渗透阈qCM 应处于 15 %和 2 0 %之间 .qM 在 10 %和 15 %之间的薄膜呈介质导电状态 ,而在 2 0 %和 3 0 %之间的薄膜则呈金属导电状态 .从理论上讨论了复合薄膜中杂质电导和本征电导的激活能及其对电导的贡献 ,并讨论了Cu MgF2 复合纳米金属陶瓷薄膜的渗透阈 ,得到了和实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金属陶瓷增强增韧机制,并用高压电子显微镜动态拉伸研究了第二相粒子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的能量转换器件,可以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作者课题组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直接用于CO2还原的研究进展,并以阴极材料为主着重讨论了金属陶瓷电极和混合导电型钙钛矿氧化物电极的研究工作,最后展望了未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直接电解CO2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钇对金属陶瓷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添加钇对Ti(C,N)基金属瓷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钇能提高Ti(C,N)基金属陶瓷的抗变强度和硬度,其原因是由于钇与杂质硫起反应在化合物,净化了陶瓷相-金属相,陶瓷相-陶瓷相界面提高子界面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paper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of Ni(111)/α-Al2O3(0001) interfaces have been performed, and are compared with the preceding results of the Cu (111)/α-Al2O3(0001) interface [2004 Phil. Mag. Left. 84 425]. The AI- terminated and O-terminated interfaces have quite different adhesion mechanism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 Cu(111)/α Al2O3(0001) interface. For the O-terminated interface, the adhesion is caused by the strong O-2p/Ni-3d orbital hybridization and ionic interac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dhesion nature of the Al-terminated interface is the image-like electrostatic and Ni-Al hybridization interactions, the latter is substantial and cannot be neglected. Charge transfer occurs from Al2O3 to Ni, which is opposite to that in the O=terminated interface. The charge transfer direction for the Al-terminated and O-terminated Ni(111)/α-A1203(0001) interfaces i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Cu(111)/α- Al2O3(0001) interface, but there exist the larger charge transfer quantity and consequent stronger adhesion natur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