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7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种环棱螺贝壳形态及齿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三种环棱螺贝壳的壳高,壳宽,壳口长,壳口宽,体螺层高,倒数第2螺层高和宽,后三螺层高8个形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齿舌的形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环棱螺,除铜锈环棱螺贝壳壳高和其它两种螺有差异外,贝壳形态参数及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无显著差异,齿舌的形态也相似。因此作者认为梨形环棱螺是方形环棱螺的次级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2.
建立灵敏表征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DDA)对嗜热四膜虫生长代谢影响的评价方法. 采用微量热法, 在不同给药条件下, 以表达功率-时间曲线(热谱曲线)的特征参数生长速率常数(k)、半数抑制浓度(IC50)、最大输出功率(Pmax)及达峰时间(tp)和总产热量(Qt)为指标, 对嗜热四膜虫生长代谢程度进行客观地量化评价. 结果表明, 随着3种DDA浓度的增加, 达峰时间tp延长, 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输出功率Pmax等随之降低, 且生长速率常数k与相应的浓度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r乌头碱=0.9910 (IC50=207.7 μg•mL-1); r新乌头碱=0.9923 (IC50=412.5 μg•mL-1); r次乌头碱=0.9977 (IC50=1497 μg•mL-1). 同时由半抑制浓度IC50得到3种DDA毒性的大小顺序: 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 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在化合物C(3)上引入羟基(OH)以及N原子上引入乙基(CH2CH3)均可明显增加双酯型生物碱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Han JJ  Xu F  Sun Q  Bian J  Li LH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9):2567-2570
用以单细胞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对阿散酸及其降解物的砷吸收模型,研究了饲料添加剂阿散酸及其环境降解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四膜虫在含有阿散酸及其降解物的培养基中培养72 h后,洗去培养基,收集细胞.将虫体裂解,分离细胞膜和细胞内质液,经消解.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分别测定了细胞膜上和细胞膜内的砷.结果表明,阿散酸及其环境降解物可被细胞膜吸收并进入细胞内,且降解产生的无机砷比阿散酸更易被吸收,生物体通过细胞的砷吸收引起毒害.  相似文献   
4.
陈学勇  韦朝海  邓秀琼  夏芳  于旭彪 《化学学报》2011,69(21):2618-2626
应用半经验方法AM1计算了42种硝基芳烃的19个量子化学和理化参数, 结合部分取自文献的分子结构符和梨形四膜虫的急性毒性数据,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了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定量预测模型, 对该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机理进行了讨论并对所建立模型与文献中相关报道的模型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 模型的内部交叉检验和外部测试检验结果均显示所获得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好的预测效果(R2=0.946, =0.921, P=5.5×10-18, F=453.53, SD=0.171), 其评价指标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其它模型结果. 模型变量重要性分析表明, ELUMO, a, , ET, MW, CSVMR对硝基芳烃的毒性大小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所表现出来的毒性随着ELUMO, ET, △E的增大而减少, 随a, , , △Hf,, MW, CSVMR的增大而增大. 导致ET和△Hf梨形四膜虫的毒性大小贡献的不同步, 被认为是由于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多种致毒机制共存所造成.  相似文献   
5.
6.
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30种硝基芳烃化合物DFT-B3LYP/6-311G**全优化计算结构参数: 最高占有和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EHOMOELUMO)、次最高占有和次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ENHOMOENLUMO)、前线轨道能级差(ΔEELUMOEHOMO)、分子的总能量(ET)、硝基和硝基碳上净电荷(QNO2QC-NO2)、与卤素相连碳原子上的净电荷(QC-X)、分子偶极矩(μ)和分子体积(V), 结合文献中的疏水性参数(log Kow), 按取代基类型和数目分类进行其对梨形四膜虫急性毒性(-log IC50)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 结果表明, 前线轨道能级对硝基芳烃毒性作用有重要贡献, 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作用主要以与生物分子发生电子转移等化学反应为主, 单硝基芳烃的毒性作用还与疏水性有关. 卤素的存在增加了硝基芳烃化合物的毒性, 卤素易被亲核取代. 对30种标题物作多元线性回归, 所得模型(-log IC50=18.037+10.446QNO2-41.323ΔE-20.471ENLUMO+24.989ENHOMO, n=30, R=0.962, SE=0.185, F=78.640, Sig.=0.000)具有较高毒性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中药蟾蜍中4种蟾蜍甾二烯类化合物(BD)对嗜热四膜虫BF5生长代谢的影响.在不同给药条件下,以表达热功率-时间曲线(热谱曲线)的特征参数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产热功率(Pmax)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对4种蟾蜍甾二烯类化合物干预嗜热四膜虫生长代谢程度进行客观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k和Pmax均随4种蟾蜍甾二烯类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减小,且k与不同化合物的相应浓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8);华蟾毒精、蟾毒灵、蟾毒它灵和日蟾毒它灵的IC50分别为119.2、106.14、73.80和54.75μg·mL-1,即毒性效应大小顺序为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毒精.初步构毒关系研究表明,在蟾蜍甾二烯结构母核C11上引入α-OH,C14上引入β-OH,C16上引入β-OAC以及C14与C15未发生脱水均可明显增加蟾蜍甾二烯对嗜热四膜虫BF5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据《科学现场》在线版及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由美国密歇根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等组成的国际团队,首次观察到部分原子核能呈现出不对称的梨形。新发现可能导致科学家找到标准模型之外的物理学现象,并有助于解答宇宙中物质和反物质的不对称性问题。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 月9 日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富勒醇对紫外光的辐射防护作用,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1检测了紫外辐照后四膜虫细胞的存活率,并测定了经紫外辐照后,富勒醇对细胞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酶(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结果显示:富勒醇能提高受紫外辐照后细胞的存活率,并且能通过刺激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从而减小紫外辐射对细胞的损伤,说明富勒醇对紫外光辐射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