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4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法强  侯瑞玲 《分子催化》1997,11(4):247-252
以碳酸锶为甲烷吸附活化的模型催化剂,用切换变应答、CH4(CO2)-TPD等技术,对甲烷的吸附、碱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在碳酸锶上的活化显示出明显的酸碱活化机理特征,瞬变应答及TPD结果均证明,甲烷在碳酸锶表面有较强的吸附,其脱附温度约310℃,关联结果表明,甲烷转化率及C2烃收率与催化剂表面SrO碱性中心浓度有非常一致的顺变关系,因此催化剂表面的酸碱中心可能是甲烷的选择活  相似文献   
2.
杜文汉 《物理学报》2010,59(5):3357-3361
借助高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光电子能谱技术,深入研究了SrO/Si(100)表面向Sr/Si(100)再构表面的动态转化过程.Sr/Si(100)再构表面在硅基氧化物外延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在该动态转化过程中,样品在500 ℃的退火温度下,表面出现SrO晶化的现象;在550—590 ℃的退火温度下,SrO/Si(100)开始向Sr/Si(100)转化,界面和表面上的氧以气态的SiO溢出,使得表面出现大量凹槽状缺陷.并且在此动态转化过程中表面的电子态表现出金属特性,这是由于表层硅原子发生断键重排,从而在表面出现悬 关键词SrO/Si表面 Sr/Si表面 扫描隧道显微镜 去氧过程  相似文献   
3.
SrO doped zirconia (20%) was synthesized by n-butanol soft-template method using both NaOH and ammonia solution as precipitants. The high-temperature phase st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following further heat treatment at 1000°C for 2 h. XRD and Raman spectr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rystal form of zirconia. In addition, TEM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dispersibility of SrO doped zirconi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OH? introduced into the ZrO2 lattice wa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crystal form of nanosized zirconia. The NaOH solution precipitant could improve the dispersibility of SrO doped t-ZrO2, and could also prevent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zirconia from t-ZrO2 to m-ZrO2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4.
SrO对Al2O3载体的改性及MnOx/SrO-Al2O3催化剂的甲烷燃烧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n(CH3COO)2为前驱体,制备了MnOx/Al2O3,MnOx/SrO-Al2O3系列催化剂,考察了SrO对Al2O3热稳定性的影响及MnOx/SrO-Al2O3催化甲烷燃烧的活性,并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SrO加入量的增加复合载体SrO-Al2O3的比表面发生明显变化,高温焙烧过程中生成SrAl2O4,SrO.6Al2O3,SrO的加入抑制了Al2O3的α相变,SrO-Al2O3(1000℃焙烧)负载的MnOx催化剂,其还原性能有较大提高,对甲烷燃烧的催化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electron momentum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phase transition in SrO.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momentum density have been measured using 5Ci 241Am Compton spectrometer and analyzed using theoret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b-initio linear combination of atomic orbitals method.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of the total energy of SrO as a function of cell volume have also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cubic rocksalt (B1) and cesium chloride (B2) phases. Sever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i.e. equilibrium lattice constant, transition pressure, bulk modulus, etc. of B1 and B2 phases have been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stable phase of SrO is B1 and the phase transition from B1 to B2 occurs at 35.8?GPa.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300、400、500、600和700℃下SrO、BaO和TiO_2分子在GaN(0001)表面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温度对原子运动轨迹、吸附能、界面电荷分布、稳定吸附方位和扩散系数的影响.温度不同,O-Ga成键时间不同,SrO分子中的O原子与GaN基底成键的Ga原子不同; TiO_2分子中O原子与GaN表面Ga原子成键的顺序也不同.温度对SrO、BaO和TiO_2分子在GaN(0001)表面的最终吸附形态和吸附方位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对不同吸附体系吸附能的影响也不相同;小分子在GaN(0001)基片表面优先吸附的顺序依次为TiO_2、SrO和BaO分子.数据分析显示SrO和BaO分子的最优生长温度是600℃,TiO_2分子的最优生长温度是500℃.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NBR/Fe3O4复合材料和NBR/SrO.6Fe2O3复合材料,使用UMT-2MT摩擦磨损试验机和2206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摩擦磨损状况进行了测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对NBR/Fe3O4复合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以及纳米粒子在橡胶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种纳米材料的加入均能够改善NBR的耐磨性,其中NBR/Fe3O4复合材料的耐磨效果更佳.Fe3O4和SrO.6Fe2O32种纳米粒子的最佳添加量均为10%左右(质量分数).纳米Fe3O4粒子的加入使得NBR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有较大幅度的减小,而纳米SrO.6Fe2O3在添加量为10%~30%的范围内,随着添加量的加大,摩擦系数与磨损率不断加大.NBR/Fe3O4复合材料在纳米粒子含量10%左右时具有较好的表面结构,且纳米Fe3O4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8.
发光搪瓷釉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军  朱仲力 《发光学报》1999,20(4):376-381
铕激活的铝酸锶系列超长余辉发粉具有起始亮度高、余辉时间长、无放射性毒害等突出优点,成为当前一类极具发展前途的发光材料,本项目采用该系列发光材料,研究了蓄能发光搪瓷釉料,并制备了性能稳定的发光搪瓷制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吸附二氧化碳、氧气、一氧化碳和正丁胺的TPD技术,对SrO表面活性中心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在921K和1173K有二个二氧化碳的脱附峰,且高温脱附峰极大;在436K和673K附近有二个氧的脱附峰,高温脱附峰也很大;在673~873K之间有一分布不很明显的一氧化碳脱附峰,但在973K附近有很大的一氧化碳脱附峰;在实验条件下,没有与正丁胺有关的脱附峰出现。这些结果表明了SrO表面不但有强和较多的碱中心,而且有活化氧中心和单电子中心  相似文献   
10.
CO气体分子在金属氧化物SrO(001)表面吸附和脱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洋  孟亮 《化学学报》2004,62(7):657-661
研究了高纯度金属氧化物SrO粉末表面吸附C18O后在程序升温热脱附过程中的脱附反应规律,讨论了CO气体分子在SrO(100)表面吸附和脱附之间的关系及机理.SrO吸附C18O后,在升温过程中可通过氧的同位素交换生成C16O而脱附,同时伴随少量C18O的直接脱附,并与C16O具有相近的脱附活化能.C16O的脱附量随C18O气体暴露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气体覆盖度超过一定值后,脱附量趋于定值.脱附峰值温度随气体暴露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