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2篇
晶体学   3篇
物理学   4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116号元素和118号元素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华 《物理》2006,35(12):1027-1027
在俄罗斯Dubna的联合核研究所(JINR),物理学家们(包括来自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合作者)用一束钙-48离子轰击锎-249原子产生了少量的118号元素.这些元素原子核的质量为294个原子质量单位.  相似文献   
2.
3.
GaAs光电阴极片原子级表面清洁方法的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长印  张书明 《光子学报》1996,25(10):889-892
本文对GaAs光电阴极片UHV系统中原子级表面清洁方法做了研究,它们是:光加热法、直接加热法、离子轰击加退火法、热子加热法,表面清洁效果用装于UHV系统中间在线俄歇检测,表面质量用Aa/GaAuger峰高进行比较,指出两种用于第三代象增强器光电阴极的表面清洁方法:CS-离子轰击加退火法和热子背加热法。  相似文献   
4.
5.
氩离子轰击还原三氧化钨纳米线薄膜的光电子能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氩离子刻蚀技术,原位研究了氩离子轰击对三氧化钨纳米线薄膜的还原作用,钨的价态由+6价逐渐被还原为0价,并获得了具有多价态结构的氧化钨薄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定性描述了氩离子轰击还原三氧化钨纳米线薄膜的原理,认为择优溅射在整个还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Ar+轰击石墨表面生成碳纳米管和碳纳米多面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一种用60keV Ar+轰击石墨生成碳纳米管和纳米碳壳层多面体颗粒的方法.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指出,这些纳米多层结构物的尺寸约在20nm到0.4μm之间,碳原子层之间的距离为0.34nm.基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建议了一个关于“组合碳多面体”的生长模型.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用捕获膜技术和卢瑟福背散射(RBS)谱仪测定Ag靶在27keV Ar+离子轰击下的溅射原子角分布,从而确定不同剂量下Ag的溅射产额,并对其靶点表面形貌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发现,所有的角分布都呈over-cosine形状,但其溅射产额却随着表面形貌不同而不同。根据溅射产额Y与轰击离子入射角φ变化关系,讨论不同轰击剂量下溅射产额的差别,肯定了表面形貌是影响溅射产额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由此提出“表观产额”的新概念。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9.
俄罗斯杜布纳核子联合研究所(Joint Institute for Nuclear Research,JINR)的研究者利用钙48离子轰击锎249,首次制造出118号元素的原子,这是迄今为止最重的元素。它们通过α衰变成为116号元素(也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随后又历经两次α衰变成为112号元素,然后又分裂为质量大致相等的两块分裂碎片。  相似文献   
10.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低能电子衍射实验研究了10~180 eV的Ar+、 He+、S+离子轰击n-InP(100)表面, 发现S+离子轰击可以产生In-S组分,减轻离子轰击对表面的物理损伤.对于Ar+离子轰击后的表面,经过S+离子处理和加热过程以后,表面损伤得到了修复,最终得到了2×2的InP表面,进一步验证了S+离子对InP表面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