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8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茂文  陆晓恒 《大学数学》2007,23(3):167-169
通过构造随机变量的方法,并结合凸函数的性质,证明了数学分析中的一些著名不等式,证明方法简明、独特.  相似文献   
2.
题在矩形ABCD中,点M是边AD的中点,点N是边BC的中点,在边CD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联结PM并延长交AC于点Q,求证:∠PNM=∠MNQ.这是贵刊2011年3月下的一道课外练习题,是由笔者编拟提供的,原解答比例代换繁杂,一般学生不易掌握,今再给出一种学生易掌握的证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大型桥梁、地铁等都是采用分段施工、整体合拢的“组装”建造模式.其实,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尤其是证明那些外形结构相似的对称(或对称轮换)不等式,也可以借鉴上述模式:先精心分割成对称的局部,紧盯整体的目标和方向,最后有机融合于一体,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组装法”.1.几个案例  相似文献   
4.
5.
<正>1992年第九届全国初中联合竞赛试题第二试的第2小题是:题目1如图1,在△ABC中,AB=AC,D是底边BC上一点,E是线段AD上一点,且∠BAC=∠BED=2∠CED,求证:BD=2CD.这是一道较难的平面几何题,究其原因在于所给的条件不是很容易联系在一起,组委会所提供的证明方法借助于△ABC的外接圆.在对这个题目的证法研究中,我们意外地发现BD=2CD等价的结论:BE=2AE.  相似文献   
6.
<正>题目[1]如图1,已知两平行线l1、l2,A、B、C是l1上的三点,D、E、F是l2上的三点,且直线AE与CF交于点G,AD与BF交于点H,BE与CD交于点K.证明:G、H、K三点共线.文献[1]里反复利用"l1∥l2"得比例式,使证明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吴智 《数学通讯》2015,(Z1):70-71
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下简称文[1])第23页“综合法和分析法”单元中有如下一道例题:已知a1,a2,…,an∈R+,且a1a2…an=1,求证:(1+a1)(1+a2)…(1+an)≥2n.这道例题条件简约,结论优美,意蕴深长,不失为一道值得认真研读的经典例题.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Legendre多项式的重要性质——三项速推关系式,给出一种新的证明方法。此证法有别于目前一些教科书中的证明方法,使人更易接受.有一定参考性。  相似文献   
10.
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第21题如下:已知O为坐标原点,F为椭圆C:x2+y2/2=1在y轴正半轴上的焦点,过F且斜率为-槡2的直线l与C交于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