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力学   8篇
数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工程爆破对危岩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爆破峰值速度衰减规律及危岩体主控结构面的假定,通过欧拉方程确定作用于危岩体峰值爆破荷载,并对峰值荷载进行修正得到时程爆破惯性力,建立了3类危岩体动力物理模型及计算模型,结合极限平衡方法得到3类危岩体动力稳定系数计算方法,选取最小的稳定性系数作为整个危岩体的动力稳定性系数,最终给出了3类危岩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以重庆市万州区太白危岩体为例,选取5个代表性危岩体进行动力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3类危岩体动力稳定系数计算方法能较好地评价和反映危岩体的动力性态。  相似文献   
2.
Method to calculate fatigue fracture life of control fissure in perilous rock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Rupture and safety of perilous rock are dominated by control fissure behind perilous rock block. Based on model-Ⅰand model-Ⅱstress strength factors of control fissure under acting of weight of perilous rock, water pressure in control fissure and earthquake forces, method to calculate critical linking length of control fissure is established. Take water pressure in control fissure as a variable periodic load, and abide by P-M criterion, when control fissure is filled with water, establish the method to calculate fatigue fracture life of control fissure in critical status by contributing value of stress strength factor stemming from water pressure of control fissure in Paris's fatigue equation. Further, parameters (C and m) of sandstone with quartz and feldspar in the area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of China are obtained by fatigue fracture testing.  相似文献   
3.
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BW2危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W2危岩位于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和地面开关站及副厂房附近,其下部基座由较软的砂质页岩夹竹叶状灰岩构成,上部为坚硬的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而且由于受到F118断层割切,已形成一座柱状的分离体。这种上硬下软的结构是BW2危岩岩体产生卸荷松动变形的根本原因。如果BW2危岩体发生破坏,将对水库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BW2危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后,提出了危岩体可能的破坏模式,然后利用刚体极限平衡和快速拉格朗日(FLAC3D)方法对危岩体在4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和预测,并提出危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灰岩地区危岩具有典型类砌体结构特征,结构面发育复杂,其破坏本质是主控结构面在荷载作用下的断裂扩展失稳问题.基于地貌演化分析了灰岩地带陡崖复杂结构面形成与演化,获得了双裂缝主控结构面危岩的地质模型.构建了此类危岩的力学模型和断裂力学模型,按照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基于危岩自重、裂隙水压力及地震荷载作用,构建了双裂缝主控结构面危岩的断裂稳定系数表达式.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其合理性;各烈度对应的断裂稳定系数随贯通度增加而下降,基本地震烈度为Ⅷ度和Ⅸ度时,危岩处于不稳定状态;危岩稳定性受到主控结构面的裂隙贯通度与地震诱发的耦合作用影响,临界失稳贯通度随地震烈度的提高而降低;Ⅶ度地震的临界失稳贯通度理论值为25.8%,略小于贯通度实际值27.7%,略偏安全,其建立的断裂稳定系数表达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推动此类危岩合理化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巫溪南门湾危岩体稳定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危岩体是影响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与工程活动的自然地质灾害之一。对危岩体的勘察、稳定性评价与防治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难题。受危岩体复杂地质特征影响,南门湾危岩体由20余个危岩块体组成,其防治设计存在一定工程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岩体裂隙系统发育状况,在W6危岩单体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赤平投影法评价危岩体稳定性的判断标准与南门湾危岩体的稳定性分区,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本文的稳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该危岩体的防治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危岩主控结构面强度参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控结构面强度参数c、φ是危岩稳定性分析的关键问题,目前仅根据贯通段和非贯通段的长度进行c、φ线性加权计算,与实际情况误差在40%左右。本文对主控结构面设计11种贯通率(10%、30%、50%、55%、60%、65%、70%、75%、80%、85%和90%),预制20cm×10cm×5cm的M15砂浆试件并进行直剪试验,获得了c、φ值与贯通率之间的非线性实验曲线,据此建立了考虑不同贯通率和防治工程安全等级的危岩主控结构面c、φ值计算方法,即贯通率法;实际应用中,只需量测主控结构面的贯通率并采用常规试验确定危岩完整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内摩擦角,因此,该方法易于操作,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云阳—江津段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云阳—江津段高陡岸坡地质环境复杂,危岩极其发育,其破坏具有突发性,致灾具有毁灭性。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及模糊性特点,河流或沟谷强烈下切产生的岸坡岩体卸荷作用、软硬相间的岩层组合以及高强度的降雨或较大的日温差变化是三峡库区危岩形成的基本条件。本文选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危岩体规模、水文地质、风化作用、土地利用类型7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危岩稳定性评价指数模型。根据稳定性指数将危岩稳定性分为4级:稳定、基本稳定、稳定性差、稳定性极差。结合实例,对万州黑岩脚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模糊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危岩稳定性评价指数模型,考虑的信息量丰富,数据通过野外调查容易获得; 评价指标权选取和分级合理,稳定性模糊评价结果与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符合,为三峡库区危岩稳定性分析、治理和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危岩稳定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试验建立了同时考虑危岩主控结构面贯通率和防治工程安全等级的危岩主控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贯通率法;按照出现频率,将作用在危岩体上的荷载拟定为三种荷载组合(工况).认为处于特大型水利工程区或高频率强烈地震区的一级防治工程,应将设计荷载组合调整为"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地震力";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详细推导了滑塌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在不同荷载组合下的稳定系数计算方法,结合稳定性评价标准,系统建立了危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应用这种危岩主控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贯通率法确定的c、ψ值比规范推荐的长度加权方法随机性要小,经2001~2007年现场观测验证计算结果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9.
危岩主控结构面疲劳断裂寿命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岩的破坏机理和安全性受控于危岩主控结构面.通过计算危岩主控结构面在自重、裂隙水压力及地震力作用下的Ⅰ型及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建立了主控结构面临界长度计算方法;把主控结构面内的裂隙水压力视作交变荷载,通过计算其对主控结构面应力强度因子的贡献,遵循P-M准则运用Paris疲劳方程建立了处于临界状态条件下主控结构面的疲劳断裂寿命计算方法,并通过疲劳断裂试验确定了三峡库区万州地区典型长石石英砂岩的疲劳系数C值和m值.  相似文献   
10.
危岩主控结构面损伤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危岩是迄今研究程度极其薄弱的地质灾害类型,而主控结构面受荷损伤是危岩发育机理研究的核心技术.通过定义主控结构面裂端损伤区,运用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裂端损伤区的即时泊松比和即时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据此构建了主控结构面裂端损伤本构方程,为主控结构面断裂演化数值模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