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1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了钛酸丁酯、硬脂酸和乙二醇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表面化学修饰和表面物理修饰2种方法修饰纳米氧化钛,然后分散在乙二醇溶剂中形成溶胶溶液.并通过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计、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表面化学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钛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观测了纳米氧化钛溶胶在乙二醇溶剂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纳米氧化钛的表面的不饱和键之间形成了新的化学结构,粒子表面可能接枝上有机长链,提高了纳米粒子在溶剂中的相容性.表面化学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钛与乙二醇溶剂形成了较稳定的溶胶体系,而且纳米溶胶粒径较小.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与纳米粒子添加量控制在(1~1.2):1时,可以获得纳米溶胶粒径较小,同时溶胶稳定性较好的纳米氧化钛-乙二醇溶胶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3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纳米TiO2进行了表面修饰,并制备了纳米TiO2/PET复合材料.使用透射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DSC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刹对纳米TiO2分散性和相溶性以及对PET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丁酯修饰纳米粒子与PET相溶性较好;纳米TiO2表面在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下可能形成了Ti-OCOR键合,从而对纳米TiO2/PET复合材料热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软化学法低温合成银纳米线及其生长机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赵启涛  侯立松  黄瑞安 《化学学报》2003,61(10):1671-1674
以AgNO_3为起始物,采用DMF为溶剂和还原剂,无须采用晶种,在低温下 AgNO_3经DMF还原,通过软化学法合成了结构均匀的银纳米线,其直径为15-30nm, 长度高达20μm。通过引入乙酰丙酮,控制钛酸丁酯水解形成的多孔氧化物溶胶为 网络孔道结构,这种孔道结构为银纳米线的控制合成提供了有效的生长模板。  相似文献   
4.
钛酸丁酯;pH值;流变特性;钛酸四丁酯-醋酸钡-冰醋酸体系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钛酸丁酯和异丙醇为原料, 采用一步法在NaOH溶液中水解后直接进行水热反应, 经焙烧处理, 得到TiO2纳米线.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分析(EDX)对产物进行了形貌、结构及成分的表征. 考察了不同水热温度、碱液浓度、水热反应时间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 获得较好形貌TiO2纳米线的最佳水热温度、碱液浓度和水热反应时间分别是180 ℃, 10 mol/L和24 h. 所得TiO2纳米线焙烧至950 ℃时仍为锐钛矿相, 说明本文制备方法迟滞了TiO2纳米线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 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未掺杂和铕掺杂TiO2纳米线(Eu-TiO2)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显示, 最佳掺铕量(摩尔分数)为1.6%. 在300 W紫外灯照射60 min时, 此掺铕量的TiO2纳米线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是未掺杂样品的1.5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钛酸丁酯/无水乙醇溶液与USY沸石浸渍及采用氟钛酸铵溶液与USY沸石二次合成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含钛USY沸石。通过XRD,FT-Raman光谱,正庚烷吸附等温线,UV-DRS及FT-IR光谱等手段的表征,表明在所制备的含钛USY沸石样品中,当Ti含量较小(≤4.8%TiO~2)时,Ti是以高分散状态分布在沸石表面。不同制备方法所得含钛USY沸石样品中,Ti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UV-DRS和FT-IR证实,以二次合成法制备的含钛USY沸石样品中,Ti主要处于沸石骨架位;而以钛酸丁酯/无水乙醇溶液浸渍法制备的样品,Ti是以单齿(monofunctional)和双齿(bifunctional)形式与沸石的表面羟基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钛酸丁酯与乙酐的反应和产物钛氧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钛酸丁酯与乙酐在环己烷中混合加热反应,钛酸丁酯中的烷氧基容易发生二取代反应,生成溶于有机溶剂的丁氧基乙酸钛[Ti(OC4H9)2(OOCCH3)2]和乙酸丁酯;在过量的乙酐存在下,二取代产物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钛氧有机物,乙酸氧钛[TiO(OOCCH3)2]和丁氧基乙酸氧钛[Ti2O(OC4H9)2(OOCCH3)4],两种物质分子中都存在Ti-O-Ti键型的结构,它们不溶于有机溶剂.Ti2O(OC4H9)2(OOCCH3)4更容易加热分解.  相似文献   
8.
钛酸丁酯与酐的反应和产物钛氧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泉  古国榜  刘炮彬 《化学学报》2003,61(10):1592-1596
钛酯丁酯与乙酐在环已烷中混合加热反应,钛酸丁酯中的烷氧基容易发生二取 代反应,生成溶于有机溶剂的丁氧基乙酸钛和乙酸丁酯;在过量的乙酐存在下,二 取代产生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钛氧有机物,乙酸氧钛和丁氧基乙酸氧钛,两种物质 分子中都存在Ti-O-Ti键型的结构,它们不溶于有机溶剂。Ti_2O(OC_4H_9)_2 (OOCCH_3)_4更容易加热分解。  相似文献   
9.
采用钛酸丁酯/无水乙醇溶液与USY沸石浸渍及采用氟钛酸铵溶液与USY沸石二次合成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含钛USY沸石。通过XRD,FT-Raman光谱,正庚烷吸附等温线,UV-DRS及FT-IR光谱等手段的表征,表明在所制备的含钛USY沸石样品中,当Ti含量较小(≤4.8%TiO~2)时,Ti是以高分散状态分布在沸石表面。不同制备方法所得含钛USY沸石样品中,Ti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UV-DRS和FT-IR证实,以二次合成法制备的含钛USY沸石样品中,Ti主要处于沸石骨架位;而以钛酸丁酯/无水乙醇溶液浸渍法制备的样品,Ti是以单齿(monofunctional)和双齿(bifunctional)形式与沸石的表面羟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王挺  蒋新 《无机化学学报》2009,25(10):1805-1811
研究了硅胶表面富含水吸附层中钛酸丁酯的反应过程.在不同条件的吸附相反应制备中,首先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乙醇体相中Ti含量随反应进行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由于吸附层中钛酸丁酯的快速水解,乙醇体相中的Ti含量在反应前60 min快速减少.钛酸丁酯与硅胶表面羟基、化学吸附层和物理吸附层中的水分子的反应活性均不相同,这导致了Ti含量曲线的不同变化.EDAX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乙醇体相中钛酸丁酯的反应过程影响很小,但对吸附相反应有着较为复杂的影响,Ti含量和TiO2形貌都随着温度升高出现了两类变化.本文提出了温度对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不同影响来解释样品中Ti含量和TiO2形貌的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