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133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脂酸稀土对PVC热稳定效能的递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钪、钷外其他稀土金属硬脂酸皂对PVC热稳定作用. 结果表明 它们均属长期型热稳定剂, 与少量硬脂酸锌并用可有效改善其抑制PVC初期着色的效能;不同硬脂酸稀土与硬脂酸锌并用稳定的PVC具有相似的初期色相, 但中、长期热稳定性不同, 其中镧系金属皂的中、长期热稳定性随原子序数呈现明显的奇偶效应递变规律性;硬脂酸稀土具有类似于碱土金属皂的热稳定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聚氯乙烯(PVC)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讯、交通、电子、化工、包装等行业。然而,PVC加工时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其流动温度为136℃,分解温度为140℃,两者相差仅4℃,给加工带来很大难度,为了能顺利加工就必须加入热稳定剂,热稳定剂是PVC加工不可缺少的主要助剂之一。热稳定剂种类繁多,我国目前大量使用的稳定剂为铅盐及金属皂等稳定剂,产量高达4.5万吨。由于铅、镉、钡等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中易造成环境污染,有害于人体健康,因此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以Fe3O4为核,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0.5-2.0μm、单分散性好、磁含量可达10%的PSt、P(St/MAA)磁性高分子微球。讨论了温度、引发剂、分散介质、稳定剂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所得磁性微球的外观形态、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三苄基氯化锡最初用格氏法制得。Keiti等曾报道由锡和苄基氯直接制备,这时溶剂对反应的影响很大:用水作溶剂时得到三苄基锡;用甲苯作溶剂时得到二苄基二氯化锡;用正丁醇作溶剂时三苄基氯化锡的产率只有61%。在反应体系中加入KI、KBr或H_3PO_4等催化剂,三苄基氯化锡的产率也只有60%。本文用DMF作溶剂,AlCl_3-I_2作催化剂,并首次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镁、锌、铝和钠等使副产物氯化亚锡还原成活性很高的金属锡,后者再与等基氯反应,可使三苄基氯化锡的产率提高到91.3%。文中还报导三种尚  相似文献   
5.
稀土化合物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稀土化合物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广泛应用:烯烃聚合/共聚合催化剂、聚氯乙烯的热稳定剂、填充改性聚合物和制备功能材料等,并涉及了笔者在稀土催化接枝改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界面缩聚技术,将二烷基二氯化锡、二(β-烷氧羰乙基)二氯化锡与有机二元醇、酚、硫醇反应,制成了一系列新的有机锡大分子化合物.对这些新化合物进行了分子量、红外光谱、TG/DTG测试.对有机锡大分子化合物阻止聚氯乙烯(PVC)热分解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新合成的有机锡聚醚化合物可作为PVC热稳定剂使用.  相似文献   
7.
分散聚合水基聚苯胺乳胶微球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溶性空间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存在时,采用分散聚合制备水溶性单分散的聚苯胺(PAn)乳胶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粒子形态及尺寸;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胶体分散体系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PAn含量较少(w< 16.78%)时, PAn-PVP复合乳胶粒子呈米粒状;当PAn含量较大(w >23.22%)时, PAn-PVP复合乳胶粒子呈球形.  相似文献   
8.
李治衡  董平华  岳明  刘欢 《合成化学》2019,27(10):788-792
以顺丁烯二酸酐及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一步熔融法”合成了端羟基超支化聚酯酰胺(HBP-OH);以环氧氯丙烷改性HBP-OH制得端基为氯甲基的超支化聚酯酰胺(HBP-ECH);以三乙胺改性HBP-ECH制得端基为季铵基的超支化聚酯酰胺(HBP-L),其结构经IR表征。研究了HBP-L的静态防膨率、耐水洗能力及对岩心的渗透伤害率。结果表明:HBP-L加量为1 wt%时,粘土防膨率为90.36%;经10次水洗后,其防膨率仍超过85%;模拟地层温度为45 ℃时,HBP-L对岩心的渗透伤害率仅3.86%。采用XRD和Zeta电位法分析了HBP-L对粘土水化膨胀及运移分散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经1 wt%HBP-L处理的粘土,其晶层间距为6.91 nm,较去离子水处理层间距(4.71 nm)小;粘土表面的zeta电位由-39.2 mV升高至-19.6 mV。  相似文献   
9.
苯基硫脲对6063铝合金表面化学镀镍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苯基硫脲(稳定剂)对6063铝合金表面镍层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苯基硫脲后的镀镍层比基体铝合金具有更正的腐蚀电位(Ecorr)、小孔(点)腐蚀电位(Epit)及更低的腐蚀电流(icorr)。为了解释镍层的电化学性能,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并拟合出了表面电阻(Rcoat)及电容(Qcoat),电荷转移电阻(Rct)及双电层电容(Qdl)等腐蚀参数。交流阻抗研究结果表明,加入6~10 mg/L苯基硫脲后的镀镍层具有较高的表面电阻(Rcoat)、电荷转移电阻(Rct)及较低的表面电容与双电层电容(Qcoat与Qdl)。镀镍层的交流阻抗谱及极化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并且相互吻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对化学镀镍层的表面形貌及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表面处于较均匀的状态,磷元素的质量分数超过10%。  相似文献   
10.
人体端粒由富含鸟嘌呤(G)的DNA重复序列组成,该序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形成G-四链体DNA的结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该结构的形成并使之稳定,不但可以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或降低癌基因的转录表达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还可以作为G-四链体DNA的探针,辅助G-四链体DNA生物功能的研究及与之相关疾病的诊断.因此,G-四链体DNA稳定剂的设计是近年来化学生物学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到目前为止,G-四链体DNA稳定剂主要可分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金属配合物.本文重点综述这两方面特别是后者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