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6篇
化学   135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N (4 苯甲酰苯基)衣康酰亚胺与甲基丙烯酸 N,N 二甲氨基乙酯组成的可聚合光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的丙烯腈光聚合高青雨杨更须崔元臣张福莲张举贤(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开封475001)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N (4 苯甲酰苯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由9,10-二氰蒽(DCA)敏化的2-烷基-1,1-二苯乙烯1a—1b(Ph_2C=CHR,R=Me,Et,Pr)的光氧化反应及其机理。反应给出主要产物二苯酮,次要产物为环氧化物及其氢转移重排产物。产物分布特征、量子收率、氧化电位与热力学分析、荧光猝灭的Stern-Volmer关系等结果均表明该反应是通过DCA敏化循环链的电子转移进行的。自由基负离子中间体DCA的电子自旋共振谱的检测亦为上述电子转移反应机理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在1,1-二苯乙烯双键上引入烷基时,其光氧化反应仍按电子转移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3.
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光 《有机化学》1986,6(2):98-107
本文对几种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系统,做一个简单的综述,其中包括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二聚体,卟啉二聚体;卟啉-苯醌共价键络合物以及其他合成中心.  相似文献   
4.
气态CF_2CIBr的紫外光解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气态CF_2ClBr在253.7nm紫外光照下的光解离过程及光氧化机理.CF_2ClBr-O_2体系光解离的主要产物CF_2O,Cl_2和Br_2,另外还有少量的CO_2,SiF_4生成;该体系中CF_2ClBr的解离为一级反应,光解离速率常数为1.89×10~(-5)s~(-1);CF_2ClBr的表观量子产率近似为1.在这些基础上讨论了光解离过程及光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光氧化还原碘盐引发阳离子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二苯基碘六氟磷酸盐光引发剂。研究了染料的种类和浓度对碘盐引发阳离子光固化速度的影响,用光致电子转移(光氧化还原)理论解释了这些光敏染料的光敏机理。  相似文献   
6.
7.
利用文献结果,用统计热力学和过渡态理论计算了CF3CO和CF3C(O)O自由基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最新实验数据甚相符合,并据此判断,CF3CO和CF3C(O)O均很不稳定,不可能参加O3分解的循环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4-N-二苯甲酮基马来酰亚胺与可聚合脂肪叔胺构成的光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光聚合高青雨,杨更须,张福莲,张举贤(河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开封475001)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4-N-二苯甲酮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N,N...  相似文献   
9.
Instead of environmentally toxic chromium oxidant, singlet oxygen generated photcchemically was used a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benign oxidizing agent to accomplish the transformation of pseudodiosgenin diacetate to diosone efficiently in a low toxic and less expensive solvent acetone. Accordingly 16-dehydropregnenolone acetate(16-DPA), an important intermediate for preparation of steroidal drugs, was prepared in good yield (75%) when photoreaction was run in acetone/acetic anhydride/pyridine system. The mild reaction condition as well as simp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cess made the method commercially viable and important for production of 16-DPA in industrial scale.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光敏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关于高分子光敏剂的研究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