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8篇
化学   181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场拉曼光谱研究乙腈在金电极上的解离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共焦显微拉曼系统、结合合适的电极表面粗糙方法研究了非水体系 0 1mol/LLiClO4 /CH3CN溶液中 ,乙腈分子在金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结果表明非水体系中乙腈可在金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产物CN- 离子与电极表面作用形成的表面配合物可在较宽的电位区间吸附于电极表面。溶液中的微量水、激光照射以及电极电位均对该反应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拉曼谱图的比较得出乙腈分子解离出的CN- 在金电极表面比在银电极表面有更强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在HF/ 6 311G(d ,p)、MP2 / 6 311G(d ,p)和B3LYP/ 6 311G(d ,p)水平上 ,对H2 CO和CH3 CN以及设计的 4种结构H2 CO…CH3 CN复合物等进行几何全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 ,排除振动频率为负值的非局域极小点结构 ,并对稳定的环状构型复合物结合能进行基组重叠误差校正和零点振动能校正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分解分析显示 ,静电能在H2 CO…CH3 CN相互作用能量中占主导地位 ,电荷转移能居第二位 .  相似文献   
4.
任飞  李秋小 《催化学报》2007,28(9):829-834
以水合肼和硼氢化钾为共还原剂制备了四元合金催化剂Ni-Cu-Co-La,并将其应用于乙腈催化加氢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H2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组分对乙腈选择性加氢制乙胺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Co和La的加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在反应压力1.8 MPa,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乙腈转化率和乙胺选择性分别为100%和98.24%,优于使用Raney Ni、非晶态Ni-B和Co-B合金催化剂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砜霉素片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甲砜霉素的紫外吸收特征,建立了以乙腈-水为溶媒、(225±1)nm为最大吸收波长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25.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92%,RSD为0.30%。用对照品比较法测定5批甲砜霉素片的含量,并与中国药典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溶剂对固相反应法制备H7PW12O42掺杂聚苯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固相反应法,分别以微量的水和乙腈作为溶剂,制备了磷钨酸(H7PW12O42)掺杂聚苯胺,并以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ogram)等测试方法对聚苯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反应法合成的聚苯胺分子链排列有序,晶化率较好,并且表现出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而以微量的乙腈作为溶剂通过固相反应法得到的磷钨酸掺杂聚苯胺在颗粒形貌、结晶性、导电率等方面均优于相同条件微量的水作为溶剂时的掺杂聚苯胺。  相似文献   
7.
用MINDO/3方法洋细研究了取代基对α-氨基乙腈热消除反应的影响. 研究表明, 对于孤立分子的气相反应, 给电子基使活化势垒降低, 吸电子基使活化势垒上升; 而对OH~-催化下的反应, 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基均使活化势垒上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无水乙腈为溶剂,通过芳酰异硫氰酸酯与磺胺嘧啶的加成反应合成12个新的1-芳酰基-3-(4-苯磺酰胺嘧啶)硫脲、生物测试指出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变型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此外,1-苯酰基-3-(4-苯磺酰胺嘧啶)硫脲和1-(P-氯代苯酰基 )-3-(4-苯磺酰胺嘧啶)硫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二乙胺基乙腈分別与苯邻二酰亚胺、丁二酰亚胺或邻-磺酰苯酰亚胺反应后,可生成相应的N-氰甲基苯邻二酰亚胺、N-氰甲基丁二酰亚胺,N-氰甲基邻磺酰苯酰亚胺及O-氰甲基邻磺酰苯酰亚胺。酰亚胺或磺酰苯酰亚胺的氰甲基化反应活性,随氮负离子的稳定性及其酸性增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氟化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雪明  胡昌明 《有机化学》1993,13(2):122-128
电化学氟化是利用电极反应将氟直接引入有机或无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有机物的电化学氟化方法有两种: 一是Simons于1941年发明的, 用镍作阳极, 在无水氟化氢溶液中, 电解制备全氟化合物的方法。此方法在近年来有不少改进。另一是1970年Rozhkov提出的, 以有机溶剂(如含Et3N.3HF的MeCN)为介质, 在铂阳极上,氧化得到单氟化产物的方法。本文全面地综述了这两种方法, 并着重于最新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