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6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铁基稀土(钕铁硼)水磁合金矫顽力机制的研究状况。结合实验事实,从合金主磁性相Nd_2Fe_(14)B晶粒的结构特点、磁性参数及缺陷模型出发,分别介绍了成核机制、发动场理论、钉扎机制和热激活理论。比较了各种理论模型的异同点、成功与不足之处,指出了一些尚有争议的问题和今后的理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作图研究了一维无限深势阱中引入势垒后的能级变化情况.随着双阱势中势垒高度V0的不断增大,相邻的奇宇称能级与偶宇称能级逐渐接近,当V0→∞时,二者相等,能级由原来的非简并变成了简并.文章还讨论了V0可以看成微扰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李华  姜寿亭  梅良模  高汝伟 《物理学报》1993,42(7):1179-1185
本文根据Nd2Fe14B化合物中存有少量巡游电子的基本实验事实,提出了在Nd2Fe14B中配位子所产生的晶场和巡游电子所产生的电场共同造成了Nd离子磁晶各向异性的理论模型。提出并解决了计算巡游电子同中心Nd离子相互作用的理论方法。在同时考虑Nd离子所受配位子的晶场和巡游电子的电场的作用情况下,用单离子模型计算了Nd2Fe14B中Nd离子所产生的磁晶各向异性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所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5.
对射频溅射法制备的aSi∶H∶Y薄膜进行电子衍射、红外吸收和卢瑟福背散射测试,结果表明,退火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变膜的结构和性质:使合金膜晶化,从非晶态向多晶或单晶态转化;改变原子间的键合状态,使某些SiH键断裂,形成更多的SiY键;Y原子向Si衬底方向扩散,使膜表面Y的浓度降低,Si∶Y合金层厚度增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添加微量元素Co和Dy对HDDR工艺制备各向同性Nd-Dy-Fe-Co-B粘结磁体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Nd0.65Dy0.35)12.5(Fe0.9Co0.1)81B6.5磁体的内禀矫顽力Hcj高达1.53 MA·m-1,剩磁的可逆温度系数为-0.059%/℃(25~155℃). 使磁体具有高矫顽力、低温度系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Dy和Co的加入提高了硬磁性相的各向异性场和TC温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材料显微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和磁性能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介绍了纳米磁性材料晶粒交换耦合相互作用的有关理论。采用不同模型讨论了晶粒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对纳米单相软磁材料、永磁材料及双相复合永磁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简述了用δM(H)曲线和不可逆磁导率的变化研究晶粒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及反磁化过程的方法。讨论了合金分配比、添加元素、制备及热处理工艺对磁体硬磁性能的影响。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研究了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反磁化过程和矫顽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Nd,Dy)13.5Fe80B6.5合金铸片的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铸片工艺制备的(Nd,Dy)13.5Fe80B6.5铸片的微结构。结果表明:铸片主要由2∶14∶1相片状晶组成且存在明显的择优取向,晶粒沿[00l]方向择优生长;取向度随轮速改变发生明显的变化,在v=1.5~2m·s-1时取最大值。当v=2m·s-1时铸片由厚度约3μm、且被0.2~0.5μm的富Nd相薄层隔开的2∶14∶1相片状晶组成,铸片中不存在α Fe枝状晶。  相似文献   
9.
以纳米Nd2Fe14B硬磁材料为例, 从Herzer的随机各向异性理论出发, 采用立方体晶粒结构模型, 建立了纳米硬磁性晶粒之间的部分交换耦合模型, 研究了材料的有效各向异性随晶粒尺寸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强, 材料的有效各向异性Keff随晶粒尺寸的减小逐渐下降. Keff随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与矫顽力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纳米Nd2Fe14B硬磁材料矫顽力的下降主要由有效各向异性的减小引起.  相似文献   
10.
可能是由于顾名思义的缘故,人们[1-4]常把电致伸缩效应称之为逆压电效应,认为逆压电效应就是电致伸缩效应.其实,逆压电效应与电致伸缩效应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1880年,居里兄弟(Pierre and JacquesCurie)发现了压电效应,即某些不具有中心对称性结构的晶体.沿某些方向受压时,其表面产生束缚电荷,电荷量正比于所受的压力.历史上称该效应为正压电效应.1881年,居里兄弟又证实了Lippmann关于存在逆压电效应的预言,即具有正压电效应的晶体在外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形变与外场成正比,外场极性反转,形变符号也随之改变.人们称该效应为逆压电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