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了非共沸混合物在水平微翅管内强制对流蒸发换热的传热传质的特点,考察了影响非共沸混合工质强制对流蒸发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考虑相界面传质阻力和微翅管二次流效应的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利用本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吻合较好。在高质量流量和高干度(x>0.3)下,理论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不大于10%。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汽液界面紊流脉动受到抑制的物理基础出发,提出对近界面缓冲层的混合长理论应进行修正,通过试验得到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及速度分布,并据此发展了一个新的环状流液膜换热模型。通过与试验值的比较,本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有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法对连续流体传热和流动的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法在稀薄气体模拟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然而,在处理连续介质传热和流动问题时,模拟的速度极大地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尤其对于大系统的连续流动,该方法的收敛速度几乎无法实现。鉴于此,本文通过引入超粒子,对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连续介质传热和流动模拟之中。  相似文献   
4.
板翅式换热器的动态特性分析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四个连接矩阵描述多股流换热器通道的连接方式、流体的分流和旁通,获得了多股流换热器及其网络动态特性的通用分析解。应用Pingaud模型对板翅式换热器翅片的动态特性进行简化,从而使该通用解可用来求解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动态特性。通过计算结果和实验的比较,证明此通用解适用于板翅式换热器动态特性求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已有的池和外掠平板核态沸腾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水平管内饱和流 动核态沸腾理论,建立了水平管内环状流下流动核态沸腾换热的组合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简化 和数值求解。最后,将计算结果与HFC-134a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溴化锂溶液水平薄膜流动下吸收水蒸汽的过程,本文建立、求解了其数学模型,同时采用激光全息干涉方法进行了局部光测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本文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表明实验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从而在局部细节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揭示了水平薄膜流吸收蒸汽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并在光测试验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板翅式平行流多股流换热器,从最小能耗运行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获得了在不同目标函数下的最优运行工况。并且,结合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提出了多股流换热器运行和控制优化方法:当被控制的目标流体入口发生工况变动后,为了保证其出口工艺条件,调节不同的辅助流体所需的能量投入是不同的,其中有一种最佳的调节组合可以实现能量投入量最小。  相似文献   
8.
场协同下F的多股流换热器换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建立了多股流换热器的通用数值求解程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多股流换热器由于通道排列效应和旁通效应产生的温度场、速度场和温差场的相互协同作用,重点分析了不同流体组织结构对多股流换热器性能的影响.最后,从场协同的角度,本文提出了流场组织协变温差场的多股流换热器性能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空气横掠椭圆矩形翅片管束的放热和阻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十种椭圆矩形翅片管束的放热和阻力性能的试验数据,用线性回归分析和F水平显著性检验方法求得了椭圆矩形翅片管束的气侧放热和阻力性能的关联式 NuPr~(1/3)=0.09N~(0.093)Re~(0.557)[(S_1-d_(r,t))/d_(r,t)]~(1.07t)[(S_1-d_(r,t)/(S_2-d_(r,t))]~(-0.364) f=2.95N~(0.173)Re~(-0.244)[(S_1-d_(r,t))/(S_2-d_(r,t))]~(-0.15r) 本文还据此确定了这类管束分别在最小容积和最小迎风面积标准下相应的最佳横向管间距和纵向管间距。最后,将本文求得的二种“最佳”结构换热器与某种等间距结构(S_1=S_2=0.0605m)换热器进行综合性能比较,得出了对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我国北方煤炭丰富但水源不足,因而为了发展矿区电厂,就需要重视空冷系统的研究。1982年,我国从匈牙利引进海勒干冷技术和部分设备,安装于大同第二发电厂5~#、6~#机组上。我们通过分析5~#机组自1987年年底投入运行以来的记录数据,认为大同海勒系统的设计虽基本合理,但偏于保守,布置的散热面积过多,以致在环境温度高出设计温度相当大数值时,不需要将百叶窗全部打开,即能满负荷发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