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3篇
物理学   1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气溶胶粒子光吸收系数的测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核孔过滤膜累积气溶胶粒子的方法设计了气溶胶粒子光吸收系数的测量系统。该系统由双光路组成,可以减小光路损耗和电路噪声带来的各种测量误差。同时,具有体积小、光路易于调节、可进行实时测量、定标容易等特点。用200和400nm孔径的过滤膜,分别测量了实验室内大气气溶胶粒子对不同波长激光的吸收系数。随着累积时间的增加,系统的测量精度也不断的提高,在累积时间为900s时,系统测量误差为9.849×10-6/m。  相似文献   
2.
非线性介质F-P干涉仪光束输出特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准直光束射入含有非线性介质的F-P干涉仪内的光场分布进行了研究.由于非线性介质与光的作用,从F-P干涉仪出射的光束截面上的相移随位置的改变呈一定的分布,进而引起了干涉仪的透射率和输出光束重新分布。当干涉仪两个面的反射系数较大时,输出光束截面出现光强和相移的跃变.这种现象与以前在平面波假设下所得的光强分布所得结论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刘炎焱  王俊波 《光学学报》1994,14(1):07-111
本文对准直光束射入含有非线性介质的F-P干涉仪内的光场分布进行了研究。由于非线性介质与光的作用,从F-P干涉仪出射的光束截面上的相移随位置的改变呈一定的分布,进而引起了干涉义的透射率和输出光束重新分布。当干涉仪两个面的反射系数较大时,输出光束截面出现光强和相移的跃变。这种现象与以前在平面波假设下所得的光强分布所得结论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脉冲激光作用下气溶胶导致大气击穿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锁模Nd:YAG激光及其倍频激光照射漂浮在大气中的Al2O2、ZnO、ZrO2、18号玻璃粉等气溶胶粒子,在不同光学参数下对光致大气击穿阈值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空气中含较大粒子(d >30 μm)的光致击穿阈值比含较小粒子(d <1μm)的空气击穿阈值低2~3个数量级;含杂空气的击穿阈值随入射激光束直径的增大而下降,随气溶胶粒子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且随气溶胶成份的不同而不同;光致击穿阈值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Nd:YAG纳秒脉冲激光对单晶硅在空气中进行辐照,研究了表面微结构在不同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下的演化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表明,激光在相对较低能量密度下辐照硅表面诱导出鱼鳞状波纹结构,激光能量密度相对较大时,诱导出絮状多孔的不规则微结构。光致荧光谱(PL)表明,激光扫描区域在710 nm附近有荧光发射。用氢氟酸腐蚀掉样品表面的SiOx后,荧光峰的强度显著降低,说明SiOx在光致发光增强上起重要作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表明氧元素的含量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研究表明:纳秒激光的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对微结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改变了硅材料表面微结构尺寸,增大了光吸收面积; 氧元素在光致发光增强上起重要作用,微构造硅和SiOx对光致荧光的发射都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7.
通过集气、动电位极化曲线、恒流放电、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等方法研究了纯铝在含有锡酸钠的4mol&#183;L^-1氢氧化钾的甲醇-水(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4∶1,下同)混合溶液中的腐蚀和阳极溶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锡酸钠的添加通过具有较高析氢过电位的金属锡在电极表面的沉积,极大地抑制了铝在4mol&#183;L^-1氢氧化钾的甲醇-水溶液中的腐蚀;而由于在锡沉积层中裂纹的出现,导致较大浓度锡酸钠的缓蚀作用有所降低.恒流放电结果表明,铝在含有锡酸钠的4mol&#183;L^-1氢氧化钾的甲醇-水溶液中的恒流放电性能明显改进,而且铝阳极的放电性能随着锡酸钠含量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在20mA&#183;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铝阳极在含有10.0mmol&#183;L^-1锡酸钠的电解液中显示了电位相对较低且较平坦的放电平台.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快时间分辨阴影成像技术研究了纳秒激光诱导损伤熔石英玻璃前后表面和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对比分析了前后表面和体内的损伤差异及损伤机制。在前表面,观察了空气和材料中的等离子体和冲击波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亚纳秒激光辐照下,前表面材料内观察到三个应力波,并观察到材料体内的损伤过程。在后表面,除观察到冲击波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还观察到表面物质的烧蚀去除与喷发过程。在材料内部,损伤由自聚焦和点缺陷吸收两种机制主导,而且点缺陷吸收诱导材料体内损伤有时间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9.
利用Nd:YAG激光器研究了纳秒激光诱导熔石英光学玻璃的初始损伤及损伤增长,对比研究了损伤程度和损伤形貌随激光波长、能量密度、脉冲数及位置的变化规律,并对损伤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损伤受损伤先驱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激光参数的影响,而损伤增长规律与初始损伤程度、激光参数和位置有关;后表面的损伤随脉冲数的增加呈指数关系增长,前表面则呈线性关系;裂纹的产生及其在后续脉冲辐照下的发展是后表面损伤增长的主要原因,高温等离子体表面刻蚀是前表面损伤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光致气溶胶粒子加热的等级吸收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