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7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汽泡流流型区域内,其汽泡间的相互碰撞和汽泡对周围液体的扰动非常明显。这种作用使得汽液两相流中汽含率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它在流动沸腾中显得特别重要。前人曾提出汽含率在汽泡流中的分布呈指数函数形式,在圆管中心处有一最大点。但实验证明在向上并流时靠近边界处的汽含率较高,目前已提出一些机理和模型来描述这种现象,但处理的结果尚未十分满意,需作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表面滴状冷凝传热寿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滴状冷凝传热寿命测试装置上,对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DIMI)技术制备的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的商状冷凝传热寿命进行了间歇实验测试。满状冷凝已维持约500h(间歇操作总时间为1,000h),实验现象及传热性能趋于基本稳定。同时表明聚合物与金属基体具有较强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3.
滴状冷凝是一种高效传热方式.实验证明(1),滴状冷凝的传热系数是膜状冷凝的20至30倍.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传热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滴状冷凝的研究(2)、(3)、(4),但至今仍未获得有应用价值的滴状冷凝表面.本文应用离子注入表面处理技术,在金属铜表面二千埃的表层内注入化学活泼性元素,制备出低表面能的合金材料,并在这些表面上实现了常压水蒸汽的滴状冷凝.  相似文献   
4.
水平管外滴状冷凝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现滴状冷凝以来,人们主要研究了垂直平面上的滴状冷凝,而对实际应用较多的水平管外滴状冷凝的研究很少,Depew做了水平管外滴状冷凝的实验研究,Hosokawa等采用了经验式得出了不同位置处的给热系数对垂直表面的相对值。本文求得了水平管外不同位置处液滴的脱落半径和给热系数,并均与实验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池式沸腾人工孔上汽泡脱离直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泡脱离直径是研究核状沸腾机理和估算沸腾给热系数的重要参数之一,其研究对深入探讨沸腾现象及沸腾强化具有一定意义.核状沸腾的汽泡脱离直径,前人已进行一些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种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探讨池式沸腾中较大孔径的人工孔上的汽泡脱离直径及随孔径、壁面过热度和介质物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要在金属表面获得滴状冷凝,必须降低其表面能。迄今为止,一般采用在金属表面外加一层具有低表面能的材料,靠物理或化学吸附作用与表面结合。这些方法存在污染冷凝液、腐蚀表面、附加热阻等问题。文献[2]曾提出将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表面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一种新途径解决上述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离子镀和离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突变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冷凝和沸腾传热现象中的突变特性,并根据突变理论中的尖拐型突变的观点,分析和讨论了冷凝和沸腾传热现象中型态转变的机理,即沸腾临界和滴状与膜状冷凝的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