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太行山北段中生代岩浆岩中的锆石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样品中锆石的∑REE分别为747.08×10-6,704.84×10-6,δEu的均值分别为0.47,0.49,(Lu/Gd)N均值分别为23.55,24.12,锆石的稀土特征有着很强的一致性,反映岩体的中心相和边缘相有明显的亲缘性;而闪长岩和石英闪长玢岩样品中锆石的∑KEE分别为989.69×10-6,560.00×10-6,δEu的均值分别为0.56,0.75,(Lu/Gd)N均值分别为20.59,17.49.锆石的稀土特征有着明显得差异性,反映二者可能起源于不相同的岩浆源区,故岩体和脉岩的形成机制可能存在着差别.研究表明,(Lu/Gd)N和δEu是相对稳定的、是有指示意义的两个重要参数,∑LREE的值变化范围较大,尤其是La的丰度变化范围较大,所以EHREE/ZLREE和(Sm/La)N的指示意义并不明显.结合锆石测年结果和CL特征,可以认为该区与胶东等超大型金矿的形成具有一致的背景,即华北克拉通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及壳幔相互作用;相对起源最深的石英闪长玢岩岩浆携带深部含金流体(透岩浆流体)迁移上升,与低fO2的花岗质岩浆期后流体和地下水混合,在围岩片麻岩的裂隙中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试西石门金矿中不同矿段、不同期次的黄铁矿样品的拉曼谱峰,探讨了该区含金黄铁矿拉曼谱峰位移的变化特征及其矿床学意义。测量结果表明:在240~600cm-1范围内,黄铁矿的拉曼谱峰表现为Fe—[S2]2和Au+—[S2]2-的伸缩振动。不同矿段、不同世代的黄铁矿样品的拉曼图谱位移具明显规律性:矿化最优的330矿段,黄铁矿的拉曼图谱位移相对于290和370矿段,Au+—[S2]2-的伸缩振动变化大,其拉曼谱峰偏的强度大并向低频率偏移明显;反之,矿化差的370矿段,Fe—[S2]2的伸缩振动变化大,强度小,拉曼位移频率变化较小;同一矿段、不同世代的黄铁矿样品,其拉曼谱峰变化也具有以上规律:第Ⅰ世代黄铁矿,拉曼强度最大,拉曼谱峰向低频偏移不明显;反之,主成矿期(Ⅱ,Ⅲ世代)的黄铁矿,拉曼谱峰强度较小,向低频偏移大。这表明:对不同矿段、不同期次的黄铁矿颗粒进行拉曼谱峰测试,可以为推测其含金性及所处的地质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现行苏教版化学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从教学实际的角度,科学地设计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方案.该设计将2项实验组合在一起,较好地实现了操作简单、现象对比明显、原料节约、原理展示清晰、绿色环保和有效调控的创新目的.  相似文献   
4.
稀土羟基碳酸盐是自然界稀土元素最基本的碳酸盐矿物形式, RE(CO_3)OH,是稀土碳酸盐类矿物和含水稀土碳酸盐矿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界有天然产出,同时碳酸盐矿物又是地球深部碳循环最重要的载体矿物,作为稀土元素主要的碳酸盐载体矿物,六方羟基碳酸钐稳定的结构能为稀土元素迁移提供稳定载体。目前对其结构中羟基氧配位连接方式及氢原子的准确占位情况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争议,羟基碳酸盐类矿物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羟基对碳酸盐类矿物结构的影响的研究仍十分欠缺。采用六面砧大压机在高温高压(3 GPa, 800℃)下合成,粒度为10~20μm六方羟基碳酸钐单晶集合体。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得出,羟基碳酸钐为六方晶系,a=b=12.214 3(7)?,c=9.839 3(6)?,V=1 271.26(17)?~3,属P 6空间群。晶体结构模型显示在ab平面内,由Sm~(3+)和[OH]~-连接形成六方网,构成基本重复单层~2_∞[(OH)Sm_(3/3)]~(2+),碳酸根基团连接各层沿c轴延伸,中心Sm~(3+)呈9配位形式,与5个碳酸基团相连,其中4个单齿连接一个螯合连接;与3个羟基氧原子相连,确定配位多面体的具体形式。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两种分析方法对初始样品结构进一步表征,尤其是对结构中的水进行了详细的解析。通过样品光谱学特征分析其内部基团振动模式与结构类型,特别是羟基在晶体结构中准确位置及振动特征。研究表明:六方羟基碳酸钐晶体中存在两种不同连接位态的羟基, 3 600~3 650 cm~(-1)谱带对应极化方向垂直(001)晶面,未能与层内氧原子形成氢键的羟基振动; 3 450~3 500 cm~(-1)谱带对应极化方向平行(001)晶面,可与层内氧原子形成氢键的羟基振动; 3 369~3 380 cm~(-1)谱带反应层间羟基的振动,更低频段3 230~3 250 cm~(-1)谱带则是O—H键长更短的羟基振动的体现。利用氘代样的红外吸收光谱验证H-D置换实验,由于D原子取代了H原子,导致ρ_(OH)摆动振动和ν_(OH)伸缩振动吸收峰消失,在2608.12cm~(-1)处出现O-D振动吸收峰,标志氘代完全,验证了氘代实验设计可行。作为可以改变岩浆地球动力学性质的羟基,常温常压下属性及矿物物理性质等对地球科学的基础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课例出发,介绍了课堂系列实验创新设计的3种基本方法。创新设计,使所有结论都能让事实说话;创新设计,让课堂系列实验既快速流畅,又微型环保,富有震撼力。  相似文献   
6.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学会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锌与稀硫酸反应中的化学能能否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