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通过改变结晶紫内酯(CVL)与酸的物质的量比,测试了不同物质的量比下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合量子化学计算模拟手段对结晶紫内酯在酸催化下变色过程的电子结构和垂直激发谱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质子亲和能与溶剂效应是影响结晶紫内酯变色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有限长椅型(5,5)碳纳米管吸附氟和氢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昕  章永凡  李奕  李俊 《结构化学》2003,22(4):447-453
使用半经验PM3方法, 对(5, 5)椅型单壁碳纳米管的H和F吸附做一系列计算, 模型采用含120C, 130C, 140C的两端开口的(5, 5)管, 吸附原子从2到30个。计算结果表明F与H有类似的吸附规律, 但是, 在各种吸附构型的稳定性上, F吸附比H吸附的差别较为显著。H, F的吸附排列在50 %覆盖度下更倾向于沿管轴的锯齿状连续排列, 而非垂直于管轴的环状排列, 这些吸附排列结构与各纳米管骨架模型前线轨道拓扑图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PM3 和DFT/B3LYP方法对2D六方网状,以及1D链状C36聚合体的构型进行全优化,探讨了其电子结构和稳定性;并在从头算水平上计算了相应的能带结构。研究发现,C36形成聚合体后构型发生了显著变化; 与0D 的结构比较,C36聚合为1D或2D结构后,笼内CC键长变化明显。计算表明C36聚合后稳定性提高,呈半导体或绝缘体性质。聚合后C36内部CC键定域化程度的增强是其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优化几何构型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强关联过渡金属化合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中各种 交换关联势计算了电子偶极矩、一阶光学极化率和一阶光学超极化率.考虑基组和频率影响 ,对比从头算MP2,HF方法及实验值,评价了各种交换关联势的计算表现.在此基础上,讨论 新的混合密度泛函交换关联势,以提高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含有过渡金属体系非线性光学 性质的精度. 关键词: 密度泛函方法 过渡金属化合物 非线性光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二噻吩乙烯来设计光致二阶非线性光学开关分子的新方案.与传统设计方案不同之处在于,新方案中,二噻吩乙烯主要作为一个得失电子能力可以改变的基团处于化合物的端基上.通过设计一组结构简单的模型化合物,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它们的一阶超极化率β,我们实验了新方案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使用适当的取代基,能使设计的分子的光异构体之间的β比值达到10倍左右,差值超过100×10-30esu,使得这组模型化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开关能力不逊色于一些遵循传统设计方案的复杂金属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二噻吩乙烯来设计光致二阶非线性光学开关分子的新方案. 与传统设计方案不同之处在于,新方案中,二噻吩乙烯主要作为一个得失电子能力可以改变的基团处于化合物的端基上. 通过设计一组结构简单的模型化合物,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它们的一阶超极化率β,我们实验了新方案的效果. 计算结果表明,使用适当的取代基,能使设计的分子的光异构体之间的β比值达到10倍左右,差值超过100×10-30 esu,使得这组模型化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开关能力不逊色于一些遵循传统设计方案的复杂金属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密度泛函与含时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一组含硼的二噻吩乙烯化合物分子的二阶静态非线性光学系数β,并对该体系的激发态电荷轨道跃迁规律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体系不但具有极好的二阶非线性光学响应能力,其不同光异构体的β差值亦相当明显.通过在二噻吩乙烯上使用更强的推电子基团,同时提高了β值和光异构体之间的β差值.最大的β差值接近1000×10-30esu,比值达到5.6倍.证明这种体系是一种优良的非线性光学开关材料.对激发态电荷轨道及其跃迁模式的分析解释了该体系具有较大β值的原因,以及光异构体的电荷跃迁模式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张明昕  吴克琛  莽朝永 《化学学报》2006,64(16):1681-1687
使用混合密度泛函方法(MPW1PW91交换相关势), 对Au3(HOC=NH)3分子进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Au3(HOC=NH)3二聚体和三聚体模型,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单体和低聚体模型的分子间Au-Au相互作用与其发光性质的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此d10亚金化合物低能激发态的主要成分是反键或非键的Au(5d)电子轨道到前线附近Au(6p)空轨道的跃迁, 并且这种激发大大加强了分子间Au-Au相互作用, 从而形成激发多聚体, 导致这类化合物溶液或固体发射谱红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