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8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学科思维是个体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基于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基于SOLO分类理论和STEM教育的“融合斜面”构建跨学科思维评价框架,采用NVivo12分析软件依据“STEAM金字塔结构框架”对93位化学师范生的STEAM项目的任务分解资料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化学师范生跨学科思维发展水平。以期为进一步寻求化学师范生跨学科思维高水平发展的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由基在煤变质过程、煤自燃反应及煤热解和液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测量煤中自由基总量对于研究上述煤的反应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由于单点法测量煤中自由基含量的准确度及精确度不够,该文通过考察ESR测定自由基含量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尝试建立了标准曲线方法测定煤中的自由基含量,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稳定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4%,重复性实验的相对准偏差(RSD)<3%,自由基含量在本实验范围(6.12×1015~1.47×1017)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煤中自由基含量测定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NMR核磁共振谱对3种含氟内酯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认,尤其是运用NOESY谱确定了该类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NMR对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的两种立体异构体进行结构表征,包括1H、13C、DEPT135、HMBC、HMQC谱,并详细解析图谱. 此外对这两种异构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小鼠甲醇中毒的氧化应激模型,研究了甲醇诱导小鼠产生氧化应激状态,探讨了大黄中草药和维生素C对小鼠甲醇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模型小鼠共分为5个组:空白组、对照组、甲醇应激组、大黄组、维生素C(Vc)组. 利用电子自旋捕捉技术研究了小鼠甲醇氧化应激不同模型组小鼠体内的肝、肾、脾、心、肺和脑中产生的自由基强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甲醇诱发了小鼠体内自由基的产生,甲醇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自由基的强度明显增强(显著性差异统计指标P<0.01);而大黄和Vc对小鼠甲醇氧化应激有保护作用,大黄组、Vc 组和甲醇组相比自由基的强度则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6.
利用NMR 核磁共振技术对含氟双环内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及其产物进行了结构确定,为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油煤浆热溶产物的成分及含量的变化是控制煤直接液化工艺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采用固体核磁共振研究了在高压釜中用不同溶剂在不同温度下(250~370 ℃)得到的神华煤及其热溶产物的一些变化规律. 通过对神华煤及其热溶中间产物与抽余煤的13C CP/MAS/TOSS NMR分析可知, 神华煤经热溶处理后, 脱除了一些含氧官能团以及某些脂肪烃结构. 同时, 一些芳香桥碳分子和被取代的芳香碳环发生了断裂, 随着反应温度逐渐升高, 由于不断供氢, 四氢呋喃抽提物的芳香度逐渐降低, 抽提率逐渐增大.   相似文献   
8.
研究煤及其液化产物的成分和含量的变化是控制煤液化工艺的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章用元素分析,13C CP/MAS/TOSS NMR和ESR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煤化度的6种原煤,结果表明,不同煤阶的原煤的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原煤的芳香度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变大,芳烃碳原子百分率随芳香度增大而增大,芳香度增大则自由基浓度增大,光谱分裂因子(Landeg值)减小;另外,通过对其中5种原煤及其在CO+H2O气氛下液化得到的产物的ESR分析,推测并验证了原煤在液化阶段中的反应机理,不同煤阶的原煤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有所差异,从中可以推测并得到了一些原煤结构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IPDI的NMR数据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MR对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的两种立体异构体进行结构表征,包括1H、13C、DEPT135、HMBC、HMQC谱,并详细解析图谱.此外对这两种异构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修饰电极对柔红霉素的电化学定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柔红霉素(DNR)是强效的抗白血病制剂,但具有心脏毒性,基因毒性和生殖器官毒性。因此,研究柔红霉素的用量,建立多种微量检测方法,在临床医学方面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本文研究了DNR在β-环糊精(β-CD)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DNR能在β-CD俢饰电极上发生包络反应,其包络常数为6.1×104 L•mol-1。而且,只有包络的DNR能进行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其速率常数为28.03 s-1。在3-30 μmol• L-1的浓度范围内,DNR还原峰峰电流与DNR浓度成线性关系,因此,β-CD修饰电极可用于DNR的定量检测。在pH=7.0的中性电解液和温度接近40℃时,DNR在β-CD修饰电极上有最好的电化学活性。此时,β-CD修饰电极对DNR有较低的检出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