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2篇
数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hu  Jie-Xiang 《Potential Analysis》2021,55(1):167-188
Potential Analysis - We establish some exact asymptotic results for a matching problem with respect to a family of beta distributions. Let X1,…,Xn be independent random variables with common...  相似文献   
2.
采用Dmol3程序中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方法(GGA)和BLYP方法以及DND基组, 研究了丝光沸石H-[M']MOR、Cu-[M']MOR和Ag-[M']MOR(M'=B, Al, Ga, Fe)结构及其对NH3分子的吸附, 获得了吸附平衡构型和吸附能. NH3分子在H-[M']MOR中的吸附主要是通过NH3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质子酸位作用, NH3分子在H-[Al]MOR、H-[Ga]MOR和H-[Fe]MOR上发生化学吸附, 而在H-[B]MOR上发生物理吸附, 这与文献结果相符. NH3分子与Cu-[M']MOR 和Ag-[M']MOR分子筛之间主要通过氮上的孤对电子和平衡离子(Cu+和Ag+)的s空轨道间配位作用而发生化学吸附. 吸附能数据表明, 在H-[M']MOR、Cu-[M']MOR 和Ag-[M']MOR中, A1原子进入骨架导致H-[A1]MOR、Cu-[A1]MOR和Ag-[A1]MOR的酸强度最强; 对于同一种原子取代的丝光沸石, 其酸强度次序为: Cu-[M']MOR > Ag-[M']MOR > H-[M']MOR. 此外, 还对吸附前后的沸石中平衡离子(H+、Cu+和Ag+)及NH3分子的Mulliken电荷集居数作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层状氢氧化锌硝酸盐(Zn-LHS)和氢氧化镍锌硝酸盐(NiZn-LHS)为主体,采用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法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DBS)和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插层氢氧化物盐(Zn-LHS-DBS和NiZn-LHS-SBE-β-CD),系统考察客体阴离子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插层材料超分子结构的影响,并用XRD、FT-IR、TG-DTA和SEM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在DBS浓度为0.19~0.38 mol·L-1,pH=6.0~7.0,水热温度60~100℃条件下合成晶型单一且结构完整ZnLHS-DBS;采用离子交换法可合成结构完整NiZn-LHS-SBE-β-CD;无论离子交换还是共沉淀法都不能合成单一晶型Zn-LHSSBE-β-CD,这可能与SBE-β-CD分子结构以及Zn-LHS水热稳定性差有关。此外,由于氢氧化物盐层板和客体间存在超分子作用而导致DBS和SBE-β-CD在层间具有较高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Dmol3程序中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方法GGA/BLYP和DND基组研究了银离子交换的丝光沸石([AgJ-AIMOR)结构及其对NOx分子吸附性能的影响,获得吸附复合物的平衡儿何结构参数、吸附能以及红外振动频率等数据.结果表明,NO,分子与丝光沸石间的主要作用力为NOx分子中的氮(或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和Ag+间的静电作用力.吸附能数据表明,NOx分子以η1-N模式吸附在[Agl-AIMOR 分子筛中的结构更稳定;在η1-N 模式中,NOx分子吸附作用强度的次序为 NO>N02>N2O.红外振动频率结果表明,吸附态NOx分子中 N-O 和N-N 键伸缩振动频率的位移趋势与 N-O 和 N-N 键变化规律基本相一致.另外,对 [Ag]-A1MOR分子筛的抗硫、抗水及抗氧化性能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层状氢氧化锌硝酸盐(Zn-LHS)和氢氧化镍锌硝酸盐(NiZn-LHS)为主体,采用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法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DBS)和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插层氢氧化物盐(Zn-LHS-DBS和NiZn-LHS-SBE-β-CD),系统考察客体阴离子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插层材料超分子结构的影响,并用XRD、FT-IR、TG-DTA和SEM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在DBS浓度为0.19~0.38mol·L-1,pH=6.0~7.0,水热温度60~100℃条件下合成晶型单一且结构完整Zn-LHS-DBS;采用离子交换法可合成结构完整NiZn-LHS-SBE-β-CD;无论离子交换还是共沉淀法都不能合成单一晶型Zn-LHS-SBE-β-CD,这可能与SBE-β-CD分子结构以及Zn-LHS水热稳定性差有关。此外,由于氢氧化物盐层板和客体间存在超分子作用而导致DBS和SBE-β-CD在层间具有较高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Dmol3程序中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方法GGA/BLYP和DND基组研究了银离子交换的丝光沸石([Ag]-AlMOR)结构及其对NOx分子吸附性能的影响, 获得吸附复合物的平衡几何结构参数、吸附能以及红外振动频率等数据. 结果表明, NOx分子与丝光沸石间的主要作用力为NOx分子中的氮(或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和Ag+间的静电作用力. 吸附能数据表明, NOx分子以η1-N模式吸附在[Ag]-AlMOR分子筛中的结构更稳定; 在η1-N模式中, NOx分子吸附作用强度的次序为NO>NO2>N2O. 红外振动频率结果表明, 吸附态NOx分子中N—O和N—N键伸缩振动频率的位移趋势与N—O和N—N 键变化规律基本相一致. 另外, 对[Ag]-AlMOR分子筛的抗硫、抗水及抗氧化性能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AlPO4-5分子筛中二氯苯吸附的分子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GCMC)研究了二氯苯异构体在AlPO4-5中的吸附,得到了有关吸附热、吸附等温线及吸附位等信息.结果表明,在373 K时,邻二氯苯的吸附量高于对二氯苯;而在523和573 K时,对二氯苯的吸附量高于邻二氯苯.二氯苯的平均势能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降低.讨论了二氯苯异构体在AlPO4-5中的吸附量与它们在分子筛中的排列方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水乳剂的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将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602)和蓖麻油聚氧乙烯(40)醚(EL-40)分别与蓖麻油聚氧乙烯(20)醚(EL-20)复配制备阿维菌素水乳剂,从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等方面分析了二元表面活性剂复配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其次,在EL-40与EL-20复配基础上,将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601),嵌段共聚物(L64)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A)分别添加到乳液中,从粒径、表面张力和zeta电势等方面考察三元表面活性剂复配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L-40与EL-20复配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可制备较稳定的乳液.添加1601和L64对乳液稳定性有一定提高;而添加A大大提高了乳液的稳定性,这是由于A显著降低了液滴粒径和表面张力,增加了zeta电势.  相似文献   
9.
NO_x分子在[Ag]-MAPO-5(M=Si,Ti)分子筛中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银离子交换的硅磷酸铝([Ag]-SAPO-5)和钛磷酸铝([Ag]-TAPO-5)分子筛结构及其对NOx分子的吸附,获得吸附复合物的平衡几何结构参数和吸附能.结果表明,NOx分子以η1-N模式吸附在[Ag]-SAPO-5和[Ag]-TAPO-5分子筛中的结构更稳定,其吸附作用强度的次序为NO2NON2O.[Ag]-SAPO-5和[Ag]-TAPO-5对NO和NO2分子的活化程度要比N2O大.相比[Ag]-AlMOR,[Ag]-SAPO-5和[Ag]-TAPO-5对NOx分子的活化程度较大.还对[Ag]-SAPO-5和[Ag]-TAPO-5分子筛的抗硫、抗水及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外,通过自然键轨道(NBO)计算,分析了NOx分子与平衡离子Ag+之间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层状锌铝类水滑石(ZAL)为主体,分别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CD)和羧甲基-β-环糊精(CMCD)包结毒死蜱(CPF)为客体分子,分别在乙醇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剂条件下制备ZAL-SBECD-CPF和ZALCMCD-CPF插层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CPF/SBECD和CPF/CMCD均可成功在ZAL中插层,且在NMP溶剂条件下合成样品的衍射峰强度要强;插层CPF分子有较高热稳定性。此外,还对ZAL-SBECD-CPF和ZAL-CMCD-CPF在pH = 5.0, 6.8的环境条件下的释放行为进行研究和对比。结果发现, ZAL-SBECD-CPF样品几乎没有缓释性能,而ZAL-CMCD-CPF有一定的缓释性能,这与客体分子在层间排布方式不同有关。两种样品在pH = 6.8条件下的释放百分率均高于pH = 5.0,这与释放环境和环糊精(CD)分子结构密切相关。ZAL-CMCD-CPF的释放行为可很好的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和parabolic diffusion模型来描述,说明药物客体分子释放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开发ZAL-CMCD-CPF在农药制剂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