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强。本文通过以金为核的二元及三元纳米粒子,设计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ic resonance,SPR)增强的光电催化剂。其中,金核通过SPR效应在光照下产生光热效应及光电效应,提高了材料的催化活性。光照条件下纳米粒子表面的局域热点温度可以通过4-甲氧基异腈苯探针分子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得到。同时利用对氨基苯硫酚(PATP)探针分子证实SPR产生的光电催化效应。最重要的是,通过定量计算得到了光热效应及光电效应在SPR增强的光电催化性能各自的贡献。这些结果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协助增强的光电催化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新型光电催化材料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软件 Maxwell 对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高场侧的水冷陶瓷增殖(WCCB)包层进行电磁分析,得到了包层在等离子体电流线性 36ms 衰减工况下产生的电磁载荷。采用载荷传递耦合法,结合软件 ANSYS可得包层中产生的形变位移和等效应力。分析结果表明,WCCB 包层中产生的最大等效应力符合设计要求,且形变位移均在许用范围之内,初步验证了包层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在经典就业理论的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宏观因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因素、人力资本和其他随机因素等六大方面提炼出可能影响就业的指标.分别选取指标的全国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方法提取出影响整体就业情况的长期短期因素.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年度指标进一步进行长期关系分析;采用VAR模型对季度数据进一步进行短期关系分析;并运用所建立模型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5.
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对CH4和CO2的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不同炭化温度和活化温度,以椰壳作为前驱体制备了系列结构性能相同,表面吸附基团相似,不同孔结构的活性炭。分别采用密度函数理论(DFT)吸附法和BJH估算了系列活性炭的孔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炭化温度和活化温度的升高系列活性炭中微孔量先增加后减少。当炭化温度为700 ℃,活化温度为800 ℃时,制备的活性炭微孔量达到最大。随炭化温度和活化温度的升高,系列活性炭的中孔依次增加。考查了CH4,CO2在系列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系列活性炭对CO2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常温常压下对CO2的吸附量均高于1.0 mmol·g-1;系列活性炭对CH4的吸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在对CO2具有最大吸附量的活性炭上对CH4具有最小的吸附量。采用变压吸附法测试了该系列活性炭在25 ℃时对nCH4nCO2=9∶1的混合气体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炭化温度为700 ℃,活化温度为800 ℃时制备的活性炭对CH4-CO2混合气具有最好的分离效果,是变压吸附分离CH4,CO2混合气的优异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双光子成像(Two-Photon Imaging)技术以其优越特性被广泛用于活细胞动态三维成像,但光功率极高的短脉冲光对焦平面荧光分子严重的光漂白极大地影响了双光子长时间成像的图像质量,针对双光子荧光漂白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优化光照的双光子(Optimized Lighting-Two Photon,OL-TP)成像技术。通过预扫描获取双光子图像分析高低阈值,以预设的高低阈值为标准优化一幅图像中不同区域的光照时长,利用扫描过程中记录的荧光信息和光照时间信息可以重建OL-TP图像,既保证信噪比又降低荧光漂白。重建的OL-TP图像与传统双光子图像基本一致,信噪比略有降低,但图像并未失真。对110 nm的荧光小球样本分别连续取30幅普通双光子和优化光照的双光子图像,到第30幅图时,重建后的优化光照双光子图像比普通双光子图像荧光漂白降低了28.86%。OL-TP通过优化光照时间大幅降低双光子成像的荧光漂白,使双光子荧光显微镜能够更好地对生物样本进行长时间观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Linux平台的电话语音邮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CTI(电脑语音)技术将电话语音与电子邮件相结合,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Linux平台的电话语音邮件系统,并对原理和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论述。该系统通过Internet和现今十分普及的电信网相连接,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交叉的通信平台,拓宽了E-mail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