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力学   6篇
数学   2篇
  200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第六届国际断裂会议(ICF6)已于1984年12月4日至10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700余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无论从代表人数或论文数量来看,ICF6都是历届ICF中规模最大的。会上宣读了荣誉报告一篇,邀请报告36篇。350篇分组 ...  相似文献   
2.
Reissner型板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及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考虑横向剪应变的Reissner理论,给出了含裂纹平板在弯曲情况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的一般解。作为算例,应用此展开式对于在对称和反对称情况下的有限尺寸板进行了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并给出相应的曲线。  相似文献   
3.
Reissner型平板弯曲断裂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Reissner型平板裂纹尖端位移场展开式基础上,采用高阶奇异元计算中厚板弯曲应力强度因子。本文在基本公式中考虑剪切变形影响,计算分析了有限尺寸板在不同厚度、不同宽度以及不同支承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及其变化,并对奇异元位移模式项数的选择、奇异元最佳尺寸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局部-整体分析法”(Local-global analy sis)推广到含裂纹球壳的断裂分析中,给出含裂纹球壳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包括Ⅰ,Ⅱ,Ⅲ型的一般解.它类似于平面断裂问题中Williams展开式的作用,揭示了裂纹尖端附近的力学性质,为进行含裂纹球壳断裂分析提供良好的基础.平面断裂问题分析中一整套成熟的分析方法,诸如能量法,边界配置法,摄动法,有限元法等都可以移植到球壳的断裂分析中去. 作为算例,本文给出了几种边界条件下有限尺寸块球壳的应力强度因子数值并进一步对工程中实用的球壳鼓胀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现在常用的鼓胀系数的适用范围,并给出了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本文获得的应力应变场也为复合型断裂分析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局部-整体分析法”处理了含表面裂纹三维体断裂分析问题,获得了含表面裂纹三维体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包括Ⅰ,Ⅱ,Ⅲ型的一般解。在此基础上构造了高阶三维奇异元,计算了含表面裂纹平板应力强度因子,探讨了不同板厚、不同板宽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曲线。还在中型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断裂分析,并以较少的自由度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
含裂纹板壳及三维裂纹体断裂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前言由于灾难性工程断裂事故时有发生,工程结构安全性评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1982年美国Battelle实验室在关于断裂损失的首次综合考察中提出,材料的断裂以及为防止这类破坏所作的努力,使美国工业每年耗费达1190亿美元,相当于国家总产值的4%。但在不增加断裂危险情况下,加强检查、维护和修理,约有29%的断裂耗费可以避免。利用断裂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材料制造工艺和加强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使每年耗费再减少24%。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跃发展,高强度钢、焊接工艺的大量使用,一系列灾难性的工程断裂事故相继发生,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为了查明事故的原因,很多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带裂纹的结构强度和裂纹扩展规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创了断裂力学这门新兴学科,并迅速发展成为固体力学的重要分支。平板结构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型式,特别是在航空、化工部门更是一种重要的承载   相似文献   
8.
丁克勤  李英治 《力学进展》2009,39(3):299-315
小冲杆试验(small punchtest,SPT)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业设备剩余寿命预测和结构完整性评定的新技术.其特点是只需要在设备的表面刮取少量的材料作为试样,然后用小冲杆试验便可以确定该在役材料的弹性模量、 屈服强度、塑性性能、 抗拉强度、 韧-脆转变温度、 断裂韧度、蠕变性能和黏塑性性能等各种力学性能和损伤程度,从而为结构的剩余寿命预测和完整性评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外,该技术的取样和试验都相当简单易行, 试件取样后无须对设备修复.该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以来, 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在美国、欧洲、日本和澳洲的核反应堆和电站设备的评定中得到应用,其相应的规范也在建立之中.该文旨在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个综述,并对该技术如何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以及建立中国标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