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议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召开,1985年11月2—5日在西安举行.全国100个单位的255名代表参加会议。宣读论文228篇,书面交流61篇,特邀大会报告4篇,共293篇。这些论文已收入“第4届全国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共8册)。四篇特邀报告分别介绍了第6届国际断裂会议动态,损伤容限及耐久性设计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会议每二年召开一次。第十五届会议于1982年8月21日至2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城举行。这是一次大型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共有17个国家四百多名代表参加,与会报告186篇。我国提交报告15篇,报告数在与会国中名列第4。我国代表团由7人组成,西安光机所副所长候珣代表龚祖同教授作为我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任代表团团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疲劳学术会议于1982年9月7日至12日在安徽黄山召开。来自全国42个单位的9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大会报告有5篇,分组会报告有53篇。报告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到疲劳寿命估计;载荷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断裂协会(简称ICF)的赞助下,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断裂力学学术会议,于1983年11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160多名,其中国外代表43名.国外的代表分别来自加拿大、联邦德国、法国、 ...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断裂协会(简称ICF)的赞助下,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断裂力学学术会议,于1983年11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160多名,其中国外代表43名.国外的代表分别来自加拿大、联邦德国、法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10日至16日在昆明召开。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报告共有158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112篇,书面散发40篇。会议收到的论文报告不仅数量多,而且论文的质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1978年西安会议有显著的提高。从学术  相似文献   

7.
????? 《力学与实践》1982,4(2):74-74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10日至16日在昆明召开。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报告共有158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112篇,书面散发40篇。会议收到的论文报告不仅数量多,而且论文的质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1978年西安会议有显著的提高。从学术 ...  相似文献   

8.
周力行 《力学进展》2001,31(4):625-626
1会议概况第四届国际多相流会议于2001年5月27日到6月1日在美国New Orleans召开.本次会议约有800多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包括中,日,韩, 印等国)的代表参加,宣读论文共565篇,其中邀请报告20篇,分组口头报告和张贴论文545篇.中国有清华大学周力行,杨瑞昌,西安交大陈学俊,林宗虎,陈听宽等,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蔡瑞贤,浙江大学林建忠,华中科技大学柳朝晖和大庆石油学院的2位代表共11人参加,宣读论文10余篇,其中周力行应邀做邀请报告1篇,宣读分组口头报告2篇,张贴论文1…  相似文献   

9.
王骥  杜建科 《力学学报》2020,52(5):1233-1234
正在全国从事热应力研究的同行们热情支持下,第三届全国热应力大会于2019年12月6—8日在宁波举行,近200位代表参会,提交了约70篇论文.会议日程紧凑,参会代表来自工程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会人数和会议报告稳定,充分表明热应力问题日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全国热应力大会也逐渐成为大家探讨学术、启发思考、交流经验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于1982年9月7日至12日在黄山联合召开了疲劳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四十二个单位的九十六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李克唐、李敏华、高镇同同志主持了讨论会。本届讨论会共宣读论文五十八篇,其中五篇在大会上宣读,五十三篇分组宣读。这些报告的内容包括疲劳寿命估算方法、载荷谱的编制,疲劳裂纹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1982年12月24日至27日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全国计算结构动力学学术讨论会在重庆胜利结束。出席会议的有30个单位50余人。代表来自高等院校和产业设计部门及科研单位,既有民用部门也有国防单位。会议收到文章27篇,其中综述报告4篇,原  相似文献   

12.
??? 《力学与实践》1983,5(3):63-63
1982年12月24日至27日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全国计算结构动力学学术讨论会在重庆胜利结束。出席会议的有30个单位50余人。代表来自高等院校和产业设计部门及科研单位,既有民用部门也有国防单位。会议收到文章27篇,其中综述报告4篇,原 ...  相似文献   

13.
会议消息     
’99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承办的’99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99NCSM)于1999年1月7日~9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共有100余人,部分力学界老一辈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报告,其中包括黄克智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白以龙院士,王光远院士,崔俊芝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主持了闭幕式的大会报告.本次学术会议共收到论文104篇,会议期间交流了80篇,其中大会特邀报告11篇(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14.
复合材料是新型高性能材料,它能满足多种多样材料性能的要求,由于对节约能源及保存自然资源所起的作用而愈来愈引起世界范围的重视。第四届国际复合材料会议(ICCM-Ⅳ)于1982年10月24日至20日在东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465人,遍及24个国家。大会主席、日本著名复合材料专家林毅教授作了"日本复合材料概况"的报告,另有6篇大会报告是:A.Kelly的"复合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英)、G.S. ...  相似文献   

15.
1981年4月27日至5月2日,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组在合肥召开了全国首次非线性波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科技大学现代力学系主办.到会代表共72名(其中正式代表53名),他们来自全国33个单位,都是从事和关心应用数学研究的力学界、数学界、物理学界和工程界的教学和研究人员.会议收到论文和报告53篇,在会上宣读了46篇,其中主要是代表们近些年来写成的研究论文,也有内容广泛的综述报告.论题涉及非线性波理论和处理方法的各个方面,如非线性波方程理论、水波、气体中的非线性波、固体中的应力波、等离子体波、大气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协会(IUTAM)组织的会议于1976年8月30日—9月4日在荷兰的德耳夫特举行。约1400人参加会议,荷兰212人,美国150人,法国105人,西德84人,英国79人,苏联代表31人,由苏联格鲁吉亚科学院院长率领。向大会议程委员会提出的报告有800篇。大会议程共42次会议计272篇报告,其中有4篇总报告和22篇大组报告。严格遵守公布的议程和章程,报告人缺席时,他的报告按规定取消。各国报告篇数的分布情况很不平衡,这与各国科学家的实际贡献很不相称,例如议程中美国为70篇,苏联为21篇。属于液体气体力学的有3篇总报告,13篇大组报告(占大组报告的一半以上)和106篇普通宣读论文。在液体气体力学方面,按性质来看,55%报告是理论性的,23%是纯实验,17%是理论和实验研究相结合,5%具有应用的性质。同第13次会议(参看,1973,№1,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1月11日至18日在杭州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计算力学学术交流会,是我国计算力学发展史上的一次空前盛会.来自全国的299名代表聚会一起,交流了385篇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报告的内容集中地反映了近年来计算力学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1980年全国计算力学学术会议,在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钱令希教授主持下,于1980年11月12日至17日在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47个单位,300名代表(其中列席代表38名,工作人员20名).大会特约报告九篇,分组报告249篇,国际动态报告三次,资料交流122篇,分五个小组会议交流.这次会议是我国“计算力学”的一次盛会.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钱伟长教授,作了“有限元最新发展”的学术报告,紧接着有何广乾、卞荫贵等相继在大会上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有关学科分支的最新发展趋势.这次会议使大家增进了相互了解,得  相似文献   

19.
1985年11月11—15日在长沙举行。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召开。出席的180名代表来自102个单位,其中大专院校45个,中央和地方研究单位33个(包括中国科学院的7个研究所),工厂、医疗、出版部门单位24个。共提出报告129篇。8篇大会邀请报告总结了国内外流变学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流变学的历史和展望;流变学在断裂、冶   相似文献   

20.
1979年11月9日到16日举行的第二屈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是自1963年第一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以来,我国流体力学工作者的又一次盛会,共有代表218人.这次会议交流了学术论文、报告共218篇.并在全体会上宣读了有关泥沙运动、边界层、湍流、水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