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31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三维可压缩Euler方程,采用基于Runge-Kutta时间离散的间断有限元方法(RKDG方法),对三维前台阶、三维Riemann问题和球Riemann等问题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本文的RKDG方法能够在很少的网格内清晰地捕捉到三维复杂流场中的激波和接触间断;同时,将球Riemann问题中z=0.4平面压强沿到对称轴距离的分布与文献中的近似精确解相比,吻合较好,这也验证了本文的RKDG方法不仅能够进行三维复杂流场的定性描述,也能够应用于三维复杂流场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2.
超声速边界层/混合层组合流动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可压缩线性稳定性理论研究了超声速混合层考虑壁面影响流动时的失稳特性. 基本流场选取了具有不同速度特征的2 股均匀来流,进入存在上下壁面的流道中. 混合层与边界层的距离为1~3 个边界层厚度,其中壁面取为绝热壁. 分析了该流动在超声速情况下的稳定性特征,同时还讨论了不同波角下的三维扰动波的演化特点,并与二维扰动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流动情况下,边界层流动和混合层流动的稳定性特征同时存在,并互有影响,其流动稳定性特征既有别于单纯的平板边界层,也有别于单纯的平面混合层,呈现出了新的稳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钝头体高超声速绕流底部失稳特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德华  沈清  王强  袁湘江 《力学学报》2012,44(3):465-472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超声速钝锥及Apollo返回舱底部尾迹流场进行了研究, 分析尾迹流动的失稳过程. 对钝锥模型, 在M=6, Re=1.71× 106(Re以球头半径为参考长度)条件下观察到了底部流动的不稳定性. 不添加任何扰动, 数值模拟首先得到的流动是稳定解, 在底部发展出一个主分离区和一个二次分离区, 流动是轴对称状态. 继续进行计算, 发现二次分离线率先变形, 底部流场发展出非定常周期流动. 对Apollo返回舱模型, 在相同条件下 (Re以前面圆弧半径为参考长度), 数值模拟首先得到的流动同样是稳定解, 出现以二次分离线率先变形为起始的结构失稳, 演化出周期性过程, 但持续时间较短, 很快出现了非周期非对称状态. 研究表明, 高超声速钝锥及Apollo返回舱底部流场均存在不稳定性问题, Apollo返回舱的底部流场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IntroductionThecomputationofflowfieldwithshockwaveshasbeenthesubjectofresearchformanyyears.Therearebasicallytwocategoriesofmethods,namely,shockfittingmethodandshockcapturingmethod.Theformerdividesthecomputationaldomainintosub_domainsbytheshockwaves.Ine…  相似文献   
5.
原子吸收法测定污泥蚯蚓中的镉、铜、铬、锌、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蚯蚓中的镉、铜、铬、锌、铅.将制备成粉状的蚯蚓用硝酸-高氯酸消解,在仪器工作条件下,金属离子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结果的相时标准偏差为1.3%~3.5%(n=7),加标回收率为93%~107%.测定镉、铜、铬、锌、铅离子的线性范围、线性相关系数、检出限依次为0~0.9 mg/L,r=0.9984,0.0r7 mg/L;0~10 mg/L,r=0.9989,0.05 mg/L;0~5 mg/L,r=0.999 1,0.13mg/L;0~0.7 mg/L,r=0.9997,0.02 mg/L;0~7.5 mg/L,r=0.9994,0.3 mg/L.  相似文献   
6.
宓国柱  沈金英 《计算物理》1997,14(4):581-583
运用气盘和缓慢加速星风的混合模型,计算了由Be星和中子星组成的双星系统的X射线光度的变化,与VO332+53的观测资料作了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7.
In this paper, we give a convergence theorem and error estimates for an iteration method under new Kantorovitch-Ostrowski type condition using the information of higher derivatives at initial points.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tudy in [3],the convergence determination is established under one global condition, instead of two , on the function.  相似文献   
8.
We numer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study the stabilities of tilt thermal boundary layers immersed in stratified air. An interesting phenomenon is revealed: the stationary longitudinal-roll mode becomes unstable to some oscillating state even when the Grashof number is smaller than its corresponding critical value. By stability analysis, this phenomenon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a new three-dimensional wave mode. The effect of the tilt angl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boundary flows is investigated. Since the new three-dimensional wave is found to be the most unstable mode when the title angle is between 30° and 64°, it is expec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ition to turbulence.  相似文献   
9.
氯原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结构和电子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密度泛函理论(DFT)总能计算研究了不同覆盖度下氯原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结构和表面电子态。计算结果表明,清洁Cu(111)表面自由能 为15.72 ,表面功函数φ为4.753eV。在1/4ML和1/3ML覆盖度下,每个氯原子在Cu(111)表面fcc谷位的吸附能分别等于3.278eV/atom和3.284eV/atom。在1/2ML覆盖度下,两个紧邻氯原子分别吸附于fcc和hcp谷位,氯原子的平均吸附能为2.631eV/atom。在1/3ML覆盖度下,fcc和hcp两个位置每个氯原子吸附能的差值约为2meV/atom,与正入射X光驻波实验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得到结果(<10meV/atom)基本一致。在1/4ML、1/3ML和1/2ML覆盖度下,吸附后Cu(111)表面的功函数依次为5.263eV、5.275eV和5.851eV。吸附原子和衬底价轨道杂化形成的局域表面电子态位于费米能级以下约1.2eV、3.6eV和4.5eV等处。吸附能和电子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氯原子间的直接作用和表面铜原子紧邻氯原子数目是决定表面结构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R)—或(S)— —苯乙胺的立体控制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